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投资贸易 我要投稿
日本中医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人应该汗颜!
来源:中西汇通 2018-10-03 [贸易] [投资贸易]

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在1980年去世前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药,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现实让他不幸而言中,作为中国国粹的中医已经衰弱不堪,而日本中医已经后来居上。这一点我们只要比较一下中国和日本在世界中医药市场所占的比重就知道了,中国拿到的份额少得可怜,只有3%,而日本则以90%的市场牢牢占据第一把交椅。

 

3%和90%,这是多大的差距啊!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还是中国的中医吗?当然日本人给它改了一个名字,叫汉方医学。不可否认,中医在日本也经历了和中国类似的经历,如在明治维新后,日本脱亚入欧,对本国文化一度轻视,以汉方医学为首的传统医学教育也随之中断了100多年。但在战后,随着经济复兴,日本又开始重视传统的汉方医学。也就是说,日本中医起步时间几乎和中国是相同的,当年毛主席力挽狂澜,支持中医的发展,可中国却一直停滞不前,而日本却扶摇直上。

 

说起原因,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一直在怀疑自己的传统医学,而日本却能够使中医和西医和平共处,各司其职,使用中药的治疗广泛进行。随便你到日本看一看就知道,日本的汉方具有很广阔的市场与消费,汉方广告、标牌在日本无所不在,挂着“汉方”牌子的店里100%都是汉方药,而且成品药、半成品药、配方药应有尽有。

 

经方是中医学中最宝贵的财富,在中国按照西药标准对它们进行审查、改造、迟迟不能标准化生产的时候,而日本却建立了自己的汉方标准。从1972年11月到1974年5月,厚生省(现厚生劳动省)共4次公布了关于审查批准汉方药的内部规章,成为一般汉方处方的标准。此后几次修改,厚生劳动省将新的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标准增加为236个处方。目前,对胃溃疡有疗效的柴胡桂枝汤、对流感有疗效的麻黄汤等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70%的日本医师可以开汉方药处方。

 

这些经方主要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等中国古典。它已经经过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可中国至今也没有将之批量化生产,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不符合西药标准。而日本呢?却很早就促进了中药治疗的标准化,如2010年5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公报说,将从该年度开始,在患者体质、症状与治疗效果之间建立一个参照模式,寻找中药用药的科学根据。厚生劳动省研究班将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程度的不同,制定出中药处方的标准。庆应义塾大学医院、富山大学医院等11家医疗机构在3年时间里积累数万份患者数据,用于分析调研。

 

更惊人的是,日本人在汉方药的用药方面,各大汉方药制造企业普遍通过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了汉方药的颗粒冲剂和胶囊,从而大大减少了熬药的麻烦,便于随时随地服用。如日本津村公司生产的芍药甘草汤、六君子汤、防风通圣散都是颗粒冲剂。

 

随着中医药被西方归于自然疗法而大行其道,中医药在全世界的销售额不断增长,而中国呢?中药出口少的可怜,甚至还出现了中药的贸易逆差,即进口到中国的中药比出口的还多。说起原因,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这些国家从我国进口粗加工中药原料再进行精加工后,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之后再出口到中国。我们到四大药都之一的安国中药材市场看看就知道了,它们的中药出口地80%以上是日本的制药公司。

 

有数据统计,目前日本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如今日本有汉方药厂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大约有148种。目前日本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中成药、中药保健品贸易中,由日本生产的占很大份额。

 

中国的中医怎么了!看看我们对中医的态度就知道了,当年钱学森扛起了振兴中医的大旗,将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人体科学研究的组织,力求从系统科学高度来认识中医。可结果呢?却遭到了西方科学的代表们全力的打压,甚至动用政治力量将其扼杀,《人体科学研究》杂志被停刊,大量研究人员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而日本呢?却为明治维新后进入“冷宫”的中医药“平反”,使中医药的发展迅速进入正规。

 

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认识到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此时的日本已经远远走在我们前面,我们连别人的背影都看不到!更可怕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如何去发展中医,是跟在西方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还是独僻捷径,找出真正的超越之道!看来今天的中国,最重要的不是大力发展中医,而是要思考一下努力的方向了!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