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浙江中医药大学:多措并举构建“地瓜型”教师教学发展体系
来源:钱江晚报 2023-12-14 [教育]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以“地瓜理论”为指导,以“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载体,着力建设一支相对固定、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专家指导队伍。
  • 向下扎根,筑牢发展基底

近年来,一些高学历、年轻化的新教师逐渐增加,部分毕业于非师范专业,往往缺乏系统的教育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存在“重医轻教、重研轻教”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教师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让医生将“医、师”完美组合、无缝衔接?

浙江中医药大学对于新教师、医教结合教师、骨干教师、杰出教师,开展了标准化、模块化、多元化的培训,采用规培与导师制、线上线下、出科考试与教学档案袋考核“三结合”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同时重视构建“听课、研课、练课、磨课、赛课”五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统,帮助新教师快速融入教学岗位。

“我刚到学校参加工作时,面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感到有些迷茫。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后,我开始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赵婷老师说。

为了进一步筑牢基础,借助学校搭建的教师发展交流平台,赵婷参加了教学比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融入课程,短短几年内,她从一名迷茫的新教师,成长为全省闻名的教学能手。

“教学能力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提高。”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夏永良老师在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后说,“我是医生,更是一名老师,所谓‘医师’应该是医者师也,除了治病救人,也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医、教、学、研一体化驱动下,学校加大医疗、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有效投入,提升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自2013年以来,学校教学竞赛全国奖项达30人次,省级特等及一等奖30人次,医药教育类论文发表由2019年的39篇递增至2022年的67篇。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向上生长,做好顶层设计

智能手机的出现无疑让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曾经一方黑板、三尺讲台、半寸粉笔的课堂,如今被赋予了更多信息化元素。从传统教学到智能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变了,教学组织形式变了,作为教师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术。

为提高课堂互动率和参与度,提升教师数字技能,浙江中医药大学积极推广多样互动与合作教学模式,选拔培训师,建设“混合式示范课”,促进开发教育APP和云课堂,还制定教师职业发展、新教师规范化培训、一院一品、青年教师导师制、专兼职培训师等制度文件,确保教师发展与职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为教师提供全方位服务。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好手机去搜索信息、分析信息、提炼信息、总结信息,养成主动式学习行为习惯呢?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迫在眉睫。”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许健老师说。

2018年,许健参加了学校发起的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培训掌握了在线课堂的搭建技术,并在课程上采取了混合式教学法,将网络资源、教学辅助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学生总评成绩从74.26分提升到81.88分,同等难度期末考试不及格人数从16个减少到9个,从视频点击量、课件和练习题的浏览时间可以看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幅度延长。

许健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在学院、学校和全国的学术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对检验专业的教学起到了很好带动作用。学院检验专业老师利用微助教、对分易、学习通和雨课堂等平台设计了10余门在线课堂,检验专业10余门课程成为浙江省一流课程,2门课程成为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MOOC进入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和智慧树网,在20余所高校实现跨校共享。

 

 

  • 向外延伸,突出特色优势

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同样,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氛围、搭建平台。

为鼓励教师走出学术孤岛,跨界交流,增强创新与领导力,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建了青年教师教学学术实践社群、智慧教学实践社群、“互联网+”自主学习实践社群、跨学科叙事医学教学实践社群、研究型教学实践社群等十多个学习社群,涵盖全国各地教师170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包括讲座、沙龙、工作坊、教学观摩等多样化活动。

“通过参加团队合作学习实践社群,我接触到了PBL&TBL教学法,社群每月定期开展教学交流,组织老师们以PBL&TBL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实践为主题展开讨论,帮助我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婷老师说。

“什么是教学?如果教是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是否仅仅代表着学生的知识迁移?”带着这样的思考,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的梁康老师从刚开始的“双师型”教师到后来学校ISW培训师团队的一员,在教师生涯的自我实现中,他体验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体悟到了“教”和“学”背后的深意,还将自己掌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了新疆阿克苏地区。

为强化“传帮带”,激活基层教学组织,浙江中医药大学各二级学院也成立了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针对各学院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教师分类分层开展教学基本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教学研究、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一院一品”教师发展项目。学校还积极遴选重点专业和重点项目的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赴海外访学、培训、交流,提升教师国际化视野和技能水平。2023年,学校荣获两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位列中医药院校第二名。

多年的发展,浙江中医药大学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范式。“我们通过多措并举构建‘地瓜型’教师教学发展体系,积极探索引导教师主动寻求授课诊断、教学评价、教学培训的机制,使教师在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和国际视野等方面均衡发展。”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黄建波说。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