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针灸临床 我要投稿
耳聋、耳鸣、耳堵治验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 2023-10-30 [针灸临床]

患者张姓,男,41岁,中学教师。因耳聋、耳鸣、耳堵3年有余,不能从事教学,被校方安排(均为文字书面沟通)做后勤杂务工作。又因与人不能正常语言交往,家人、本校职工、学生,皆以呆傻讥之。于2015年3月25日慕名求诊。时下症见:患者目有神采,面带无奈凄楚之色。语声洪亮,有轻微浊音。舌面有黄苔,晨起时口中多有酸涩口气。自言耳鸣、耳堵、耳聋,晨轻、午重、黄昏眠睡时亦较严重。右耳最甚。晨起时大声呼叫,略有耳闻。饮食眠睡尚可。平素不能接听电话,全靠书写语言沟通。自述人至中年,遇此恶疾,体会深切:违心离开熟悉之教室、讲台、莘莘学子,车驾学习亦半途而废,家人、同事、学生等另眼对待。屡次求医问药,乘兴而去败兴而回,抑郁烦躁频发。

 

余详察细思、观色、聆声、问诊周遍。遂诊断为:郁火上炎,肝肾阴虚。治则:泻火升清,滋肾益肝。

初诊取穴:支沟、会宗、委阳、阳辅、后溪、养老、太冲、内关诸穴双取行泻;右听宫(张口取穴)、右听会、2穴泻法强刺激不留针,其余诸穴留针10min,行针2~3次。远近配合,舒郁清火。其泻法者:迎其经络走向进针,紧提慢插,出针时摇大其穴、如开利门户,以使抑郁实火奔涌而泄。

3月27日二诊,自言耳鸣、耳堵明显减轻。

3月29日三诊,效不更方,取穴、施术均同初诊。

3月31日四诊时:耳鸣、耳堵、耳聋减轻许多,晨起至午前电话响声已能闻知,大声呼喊,能作应答。口气已消,抑郁烦躁顿减,治愈信心倍增。此诊取穴:听宫、听会二穴行泻同前。会宗、支沟、委阳、后溪、养老、太冲、行间、内关,施术留针时间同前。

 

另左右对取太白、三阴交、地机、阴陵泉、阳陵泉、尺泽、孔最、太溪、复溜、水泉诸穴补法,留针30min,行针5~6次。补法者与泻法相反,顺经脉走向进针、慢提紧插、出针疾按其穴,勿使气出。

2015年4月2日五诊,4月4日六诊,取穴施术全同四诊。4月7日七诊时:患者听力基本恢复,无需大声与人交谈。耳聋、耳鸣、耳堵症状基本消失。4月10日八诊,尽用补法,取穴:太白、三阴交、地机、阴陵泉、阳陵泉、神门、太溪、复溜。以善其后。2015年7月上旬,欣闻失聪痊愈。

 

按:耳聋、耳鸣、耳堵均属耳部疾患,耳聋实为耳鸣、耳堵之渐。病邪积年累月,时日既久,筑巢盘据,案囊蜗居,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患者实由少阳、太阳诸经郁火上炎、甲胆己脾之清升之气被扰难以上达,肾开窍于耳.肝主音声、心主神明,诸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而形成。然患者正值中年、声音洪亮、目富神采、口气酸涩、抑郁躁烦、饮食眠睡尚可,足以证其为邪盛雍滞耳窍,以致失聪。《灵枢经·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手少阳三焦、手太阳小肠二经循行皆入系于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其主病又都有关耳部“耳聋,浑浑焯焯”之说。故宜舒郁清火为先者,实犹涤荡污浊、撤其藩蔽,而后方使心肝肾清纯之气开窍于耳。为达此目的,案中初诊至三诊,全然行泻。其势若冲墙倒壁、浣洗涤荡,郁结腐浊、有碍经络畅行之病邪,屡经冲涮,其势顿衰,实如经言“效之信,若风之吹云”。四诊之后,除清泻之外,加以滋阴益补,未次针刺,尤以纯补殿其后,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虑.

支沟,手少阳三焦经火穴,三焦者,五脏六腑之大腑,阳气之尊(见子午流注真经 ),其穴清火效果显著。会宗,取宗脉会于耳之义,三焦经郡穴,该经血气所集之处,临床救急之穴。委阳,虽属足太阳膀胱经,而实为三焦经下合穴,行泻功达三焦内腑。听会,穴属三焦,位居病灶,亦属远近配合之主穴。《百症赋》有“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有“耳内蝉噪有声,听会堪攻”之语。阳辅为足少阳胆经火穴。诸穴联手强刺激行泻,其疗效皆能达于耳中。后溪,手太阳小肠经输木穴,奇经八脉交会穴之一,斯穴兼通督脉、膀胱。养老,太阳小肠经郡穴,听宫,小肠经位于耳部之穴。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火邪易于上达耳中三穴用泻,寓意自明。太冲,足厥阴肝经原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又为该经输穴,行间,肝经子穴,实则泻其子。内关,手厥阴心包络经络穴,奇经八脉交会穴,通阴维。

患者罹此患3年有余,“久病致郁”,厥阴风木焉能舒畅?包络臣使之官岂能喜乐?三穴用泻当为明智之举。又二经同为厥阴,一为将军之官,一为臣使之官,其志一为谋虑一为喜乐,其治则“木郁则达之”、“火郁则发之”。案中多次行泻,皆寓此意。来知德《易经》曾注云: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仅此三句,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包括其中。

本例患者对待者、流行者、主宰者均有悖常理,阳热之气蕴积、经络郁阻耳窍,以致耳鸣、耳堵、耳聋发生。亟需清火滋阴,以畅其循行。《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禀阴阳调顺、血气冲活,脏腑更相平衡而有生,否则疾病竞生。患者阳热郁火屡经清泻,耳部病灶发生可喜变化,甲(胆)己(脾)清升之气实应速达耳中。太白,脾经原穴、输穴,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地机,脾经郄穴,阴陵泉脾经合穴。4穴皆为补脾要穴。脾者,谏议知周,与胃共为仓廪之官,为人之后天,营养精微运化吸收,非此莫属。阳陵泉,胆经合穴,胆主少阳春升之气,经又谓“凡此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与脾经诸穴合用,多次行补,且行针次数、留针时间给以足够空间,务使清阳之气迅速升达于耳。滋肾益肝者,古有乙(肝)癸(肾)同源、滋水涵木之说。肝为厥阴风木之脏,喜调达而恶抑郁,即便厥阴心包,亦为“火郁则发之”,故太冲、行间、内关之用泻,实顺其调达、畅其情志之举。太溪,足少阴肾经输土穴、原穴,复溜,肾经母穴,虚则补其母,水泉,肾经郄穴,三穴滋补肾阴效果显著。加之肺经尺泽(该经水穴)、孔最(该经郄穴)更益补肾水上源(金生水),此即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顺理而成章。神门,心经原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经有“主明则下安”之语。用补者,心脾肾胆同时进补而善后,可使患者脏腑永固。

全案对病机、症状、形成、预后,系统叙述,对取穴、补泻,详加剖析,努力做到入谱合拍,以免贻笑大方。故虽绵延数年之耳部痼疾,仅于不足20天时日,全凭针刺,即获理想效验。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