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中西医哲学思想的差异与启示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3-05-22 [其它] [国际论坛]
中医哲学是对中医学体系特征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中医学的基础思维。长期以来,中医学一直被人们以西医学还原论范式的标准来审视、规范,比如在诊疗领域,出现了证候病名化的现象,在基础研究领域,出现了用微观实体比附中医学概念的现象,这给中医学的传承和创新带来了挑战。若要使中医学在新时代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便有必要通过对中西医哲学思想的比较,阐明中医哲学的内涵,探索令两种医学各成其所是,共尽其力的方法。

中西医学的基础哲学立场

 

系统科学是西方对自身还原论研究传统的反思与突破,提倡超越还原论范式下机械的、微观的、决定论的世界图景,强调对广泛存在于世界中的有机的、整体的、不确定性的现象的把握。系统中医学则是借鉴西方系统科学思想来对中医学进行诠释,从而推动中医理论与系统思想共同发展的学科。目前的系统中医学研究已经对中医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天人观、疾病观、健康观等基本哲学观念做了阐释,部分地厘清了中西医学思想的边界。在本体论方面,西医学持实体本体论的立场,认为世界由无数微观的、永恒不变的基本实体粒子构成,这些粒子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属性与现象由微观实体所固有,与这种本质相对的是作为“现象”的宏观世界,中医学则主张气论的本体论,认为“通天下一气耳”,万物皆阴阳二气所化,这即是说,世界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演化的结果,气指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气化则是基于普遍联系而产生的相对关系,万物由最基本的相对关系迭代变化而来,这就取消了本质与现象的二分,又可称为关系本体论。基于本体论的不同见解,中西医学在其他哲学观念处也出现了分歧。在认识论方面,西医学主张针对实体的还原论,中医学则主张以阴阳五行理论为代表的关系认识论,关系本体论与关系认识论又可合称为关系场论;在天人观方面,西医学持天人相分的立场,中医学则主张天人本一;在疾病观与健康观方面,西医学持实体结构病理观的立场,认为疾病的本质是人体微观实体的异常,健康则是微观实体治标处在正常范围,中医学则认定人的疾病是关系失调、失序,健康则是人体系统内部的有序稳态。

 

上述成果回应的是中医学“是什么”这一问题,若要令中医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还需要回答中医学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要求我们具有问题哲学的视野,追究中医学与西医学在问题观和方法论上的差异,为发现与解决问题提供指导。

 

中西医学问题观的差异

 

依据已知条件结构和目标结果清晰与否,问题可以划分为硬问题与软问题两类。硬问题指那些已知条件明确、条件结构稳定且不因解题活动发生变化、目标结果清晰并可以为解题提供参考的问题。软问题则指那些已知条件不明确,随时可能增加条件,条件结构不稳定,会由于解题活动而使问题结构发生变化、目标结果不清晰无法为解题提供参考的问题。从诊疗模式角度来看,西医学所处理的问题多可近似地划归为硬问题,而中医学所面对的问题多可近似地划归为软问题。

 

西医学的诊疗模式以辨病论治和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的诊疗模式以辨证论治为主,兼顾辨病论治、对症治疗与辨体质论治。笔者认为疾病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广义的疾病可以理解为人体系统稳态打破至稳态恢复的内在关系变化过程,狭义的疾病则是具有一定规律、有着一种或多种典型的症状或体征的病理过程,更偏于经验的总结。西医学的所辨治的疾病为狭义疾病。西医学将狭义疾病定位、还原为病理结构与微观致病物质,以恢复正常的人体实体结构或消除微观致病物质为目标,目标清晰,可以为解题活动——治疗疾病提供路径参考,所采用的干预手段对认知范围内人体的实体结构的扰动也多处在可预知范围内,解决问题的主要参考条件为体格检查和各种实验室检查依据,“题目范围”也固定,为各种人为总结好的疾病病名。在基础研究方面,西医学侧重于对人体微观实体物质的研究,采用分解还原再综合的方法对人体内部理化性质进行探究,以探究人体微观结构为导向,同样与硬问题的特征基本吻合。

 

中医学所辨治的疾病则往往是广义疾病,它是患者自身或者医师依据自身技艺所察觉到的患者人体内在关系的不协调,干预的具体入手路径与诊疗模式的核心则是辨证论治,并参以辨体和识症。患者在向中医医师求诊时,有时并没有明确的症状主诉,而是以解决某部位不适为诉求,或者是提出“想让自己状态好一些”这类无法为协调患者当前状态提供十分精确的入手路径的解题目标,也有患者所提出的需要解决的诉求过多,对某一诉求的解决会导致其他诉求的变化,即对问题的干预会导致问题条件结构发生改变,中医医师在诊疗时所关注的信息维度也不只局限于患者身体的实体结构层次,就患者个体而言,包括患者的形体(实体结构)、气机(质—能转化关系)、神机(整体信息表达)三个层次,此外还要兼顾患者生活的环境,所处人际关系的位置。综上,中医学所处理的问题可以大致划归于软问题。

 

以软硬属性为标准,对中西医学问题观做了简要辨析后,我们结合前述中西医哲学的基本立场对两种医学的问题观进行阐释。西医学在干预人体系统问题时,实际上对人体系统所面对复杂问题做了简化,换言之,是将作为关系集合——关系场的人体系统进行了实体化解读,将疾病视作与人体本不相干的、没有必然联系的外在实体,容易导致对疾病的恐惧,疾病与疾病之间也常常被割裂对待,以至于在治疗被诊断为多种疾病的患者时常常力有未逮。中医学在看待问题时则更接近于人体系统的全景,强调对人体系统整体内在关系的把握,因此中医学的问题观并不是实体化的、片段化的,而是整体的、流变的,生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永续的“发问—解答—再发问”的循环,对中医学而言不存在西医学语境中所谓的“问题解决”——疾病治愈,而是只有“关系协调”——稳态建立。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问题即是生命自身,而生命系统可以视作关系集合,故在中医学视域下,问题的本质即待协调的关系,由于生命系统有其边界,每次对人体进行调节的层次也有差异,故可以将中医学所处理的问题的实质解作“关系场”,将其问题观称作关系问题观,而西医学的问题观则是实体问题观。

 

中西医学方法论的差异

 

中西医学面对的问题的属性不同,所采用的方法论也有差异。西医学采用还原论的方法论目前已是学界之共识,且还原论的内涵清晰,操作方法明确,中医学的方法论具体为何则尚未有定论,目前学界多将中医方法论较为笼统地归结为整体论或系统论,缺乏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操作方法。笔者以还原论为参照,结合上述问题学思想,从因果路径角度对中医方法论做一阐述。

 

西医学所依据的还原方法论认定基础来自于微观层次,所以采用分析的思维将整体拆分以寻找事物的基础,来完成对事物的认识以指导各种解题活动。但是这种方法论只适用于组合、构成的非生命系统,此类系统面对的问题可以还原为其组分的小问题来实现解决,这些小问题是问题系统的基础。对生命系统而言,基础不在于其微观的结构、元素,而在于其整体的活动态。若从问题学语言讲,即生命系统整体的大问题是生命系统之问题系统的基础,组分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生命系统大问题的处理,因此我们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识别我们正在干预的对象所属的生命系统,通过对较高系统层次的调整来处理目前的干预对象所面对的问题。综上,还原论的因果路径是自下而上的,基础在最下、最小,而新的适用于生命系统的方法论,其因果路径则应当是自上而下的,基础在最高的整体层次。

 

其次从方法论下的具体方法处进行辨析。还原论方法之下的具体方法可以划分为还原与综合两种。过往众多研究系统方法的学者,大多提出了系统论的宣言,但是对“如何系统”“系统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在面对怎样的研究对象”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其最终方案也不出还原论的综合方法范围。新的方法论要明确其与综合方法的区别。从因果建立的角度来看,综合方法意图通过对基本要素的连接建立起一个确定的强因果链,但是对生命系统而言,其跨系统层次的因果往往无法进行链条式的梳理,因果呈现为复杂的网络,这就要求我们将对相关性的把握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上,在充分把握相关性(有些时候这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无止境的永续过程)之后,进一步辨别其中的序参量来认识其中的因果性。因此新方法论的重点在于把握跨越系统层次的相关性,识别研究对象(所要解决的问题)所属的生命系统,这一部分方法可称为“归属”,归属后不能只满足于对相关性和混沌整体的认识,这样的话仍不脱于一般系统论“牺牲内容换取普遍性”的窠臼,还要进一步刻画系统的结构,梳理相关性之间的强弱关系,建立系统模型的这部分方法可称作“辨类”。中国古代的阴阳、四气(象)、五行、八卦,皆是认识论纲领,用以对相关性进行梳理,即“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医学的方法论可称为系统归属论,基础方法为归属与辨类,西医学的方法论则为还原论,基础方法为还原与综合。

 

启示

 

对中西医哲学进行比较并非仅仅只为阐明学理,更是要为医学的发展探寻方案,使医学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在厘清中医学与西医学哲学之基本立场并进一步探寻其问题观与方法论后,笔者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的发展对策。

 

第一,由于中医学的本体论是关系本体论而非实体本体论,中医的实证与量化思路不宜再以微观实体物质为导向,而是要寻找人体系统的整体性参量,以此为据开展对关系实在的实证与量化,使中医学研究符合其内在学理。

 

第二,中医问题观的有待普及。中医指出人的健康需要持续不断的“协调关系”,中医学这种解题思路与人体生命的真实状态更为契合,但是目前大部分人民群众仍有“视疾病为仇敌”“寻求简单永久解决疾病的方法”的错误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普及中医学的问题观和疾病观,疾病并非敌人,健康的维护也需要人们时刻用心,充分把握多方条件,追求全面健康的维护。

 

第三,需要探索西医学还原论方法论与中医学系统归属论方法论相结合的路径。依据还原论方法,我们可以不断获得对人体微观结构的新认识,获得干预人体系统的新手段,但是需要时刻保持将这些新认识归属至生命整体过程的警觉,如此才能让新的医学成果切实服务于临床工作。■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