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3-04-17 [其它] [国际论坛]
中国中药协会执行副会长刘张林在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分论坛二上作报告。

 

中医药国际化推进和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国际化取得显著成绩。

下面我想从贸易、投资、存在的困难和市场环境等几个方面分享一下对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观察。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药类产品出口额在14亿美元左右,到2019年达到40亿美元。疫情期间继续保持增长,但与此同时,中成药的出口增速相对较慢。

2022年中药进出口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出口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0%,进口28.8亿美元,同比增长5.2%;出口额占比超60%的植物提取物继续高速攀升,增长16.8%,中成药、保健品增长分别为23.6%、22.5%。

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推进整体来说困难比较多,投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气候。

分析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注册准入门槛高、难度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已有29个国家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但中成药仅在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以药品形式注册,还有很多国家市场尚未有相关立法,中成药只能以食品等形式在当地销售。

对中医药出口影响最大的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即CITES公约,该公约的管理对象包括三个附录,附录Ⅰ共有892个物种,附录Ⅱ共有33033个物种,附录Ⅲ共有161种。在缔约国生产销售中药必须遵守CITES公约的管理,对中医药影响很大。

除此之外,海外销售渠道不畅也是一大困难。目前我们企业大多是代理人模式,只负责把货送到海关,不参与后期销售。每家企业品种太少,没有规模,无法自建流通体系。销售渠道有限,无法以药品身份销售中成药,西医的药房无法很好地销售中成药。

中药出口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日韩、欧盟、北美、东盟四大主要市场板块。其中日韩是第一市场,占比28.3%;欧盟是第二市场,占比25.1%;北美是第三市场,占比21.4%;东盟是第四市场,占比14.77%。

每个市场有不同的特色,日韩市场是中药材出口的主要市场,历史上受中医药影响最大,近代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其高度依赖中药进口,是我国中药出口重点市场之一。

欧盟和北美是我国植物提取物的主要出口市场。欧盟是全球植物药主要市场之一,中医药接受程度正不断提高,有一定发展。但中药注册难度大,濒危野生动植物监管严格。

东盟是我国中成药的主要出口市场,同时也是南药的主要进口市场,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非洲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草药国际市场。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红花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花粉制剂、风湿膏以及六味地黄丸、藿香正气丸市场需求量较大。此外,一些芳香除臭、消炎镇痛的产品更受欢迎。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就把中医药带到了中东地区,保健、强身、美容的中成药很受欢迎。治疗中东地区高发病、传染性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的中成药也很畅销。我国产品打入该市场有巨大开发潜力,但必须在剂型改造和广告宣传上下功夫。

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卫生经济学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目前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没有充分挖掘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研究方法与其他行业的卫生经济研究相同,研究思路借鉴西方现代医学的思路,未能注重中医药本身的优势和特点,这不利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

中医药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也有其发展的规律。我认为,未来应该充分研究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卫生经济学,要充分挖掘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利用中医药经济学理论知识,重点关注中医药特点,形成适合中医药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