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环球健康资讯 --- 2023年3月15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3-03-16 [医疗] [医疗资讯]

环球健康资讯汇总 2023年 第12周

 

 

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WWW.TMBOS.COM

 

 

 

对于来自中国的游客,这些国家限制取消!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1日电(张乃月) 虽然存在时差,但自3月11日起,澳大利亚、韩国两国都取消对从中国入境游客的行前新冠病毒检测要求。日本和欧洲多国此前也已放宽从中国入境的防疫措施。

随着世界多国调整相应政策,来自中国的旅客出行将更加方便,中外人员往来也将更加便利。

资料图:旅客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准备前往国际、港澳台出发口。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日韩澳调整政策 往来航班数量激增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消息,澳大利亚自3月11日起,取消对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特区和中国澳门特区抵达乘客的行前新冠检测要求。

澳卫生和老年护理部长马克•巴特勒称赞,这个调整“是一项明智而审慎的决定”。

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显示,中国新冠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在2022年12月底达到高峰,此后波动下降。巴特勒注意到这一趋势,并称中国一直定期向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 提供数据,目前还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新毒株的报告。

在东亚,韩国和日本对自中国入境旅客的政策也有新变化。

韩国政府决定从3月11日起全面解除对自华入境人员的防疫限制措施。今天起,自中国入境韩国将无需提交行前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需填写检疫信息输入系统。

与此同时,韩国航空公司也陆续增设中韩往返航班数量,2023年上半年航班数有望恢复至疫情前四成水平。

韩国第二大航空公司韩亚航空近期宣布,3月起将把每周执飞的赴华航线数量由目前的9条10班,增至17条89班。韩亚航空认为,这次增加航班将成为全面恢复中国航线的起点。

资料图: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工作人员走过机场大厅。中新社记者 曾鼐 摄

 

此外,日本自3月1日起放宽了从中国入境的防疫措施,从全体检测调整为随机抽检。

伴随这一措施,日本还允许自中国直飞航班扩大到成田、东京羽田、关西和中部机场以外的机场。对于进一步的政策,日本政府“将关注中国的疫情及各国的做法,灵活探讨”。

日本旅游网站“Travelvoice”认为,措施调整,将对入境旅游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欧洲“逐步取消”限制 或提振旅游市场

在欧洲,欧盟和申根国家也相继同意“逐步取消”对来自中国的旅客的疫情限制措施。

这些国家中,奥地利自3月1日起对“奥涉新冠疫情入境规定”实施最新调整,不再要求来自中国的旅客登机前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奥后不再查验检测报告。

意大利驻华使馆也已发布消息,自3月1日起,自中国前往意大利的旅客无需出示48小时内的抗原或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自中国抵达意大利时也无需再接受新冠病毒检测。

消息一出,有不少中国网友点赞,还有网友在意大利国家旅游局微博下留言,称“想去意大利看教堂”。

资料图:佛罗伦萨地标建筑圣母百花大教堂。 中新社发 陈文 摄

 

马耳他宣布自2月27日起取消针对中国内地入境人员的防疫特殊要求,自中国出发前往马耳他,航空公司将不再要求出具48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或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此前、法国、瑞典、瑞士等国均相继放宽或取消针对自中国入境者的临时限制措施。

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散,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国际间旅游、教育、经贸等人员往来逐渐恢复。与此同时,世界多国也调整相应政策,不但让人们的出行更便利,也为恢复各国经贸及人文往来、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敞开大门。

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说,中方一向认为各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我们也期待各国与中方一道,为中外人员往来提供更多的便利。(完)

 

 

 

鼓励生育,这四国推出了不少对策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和俄日韩等国一样,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从全球来看,人口出生率低或下降的国家大多会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俄罗斯“母亲基金”项目已实施了16年,韩国专家提出短期、中期和长期同时推进的解决方案,日本通过成立专门解决低生育问题的政府机构,德国努力扩大全日制日托班和小学的数量……《环球时报》记者对这4个国家的鼓励政策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显示这些国家的相关政策有的成效不明显,有的又因经济发展变化面临新的挑战,总体来说,比增加生育补贴、延长育儿假等措施更重要的还是要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问题。

政府各种补贴,日本年轻人仍感压力大

日本20世纪70年代进入“少子化”时代,如今,这一问题变得越发严重。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显示,2022年日本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80万人。从19世纪末有该项统计以来,这是100多年来的最低值,再次给多年来受“少子化”困扰的日本社会敲响警钟。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解决“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不仅发布年度《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还有意打造以儿童为优先的社会经济。除提高育儿相关预算、强化育儿休假制度外,日本计划今年4月设立“儿童家庭厅”,新机构编制300人,专门负责综合应对“少子化”、虐待儿童、儿童贫困等问题。

其实,为缓解严峻的人口问题,日本政府已出台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首先,支持新婚家庭。如2016年6月启动的“一亿总活跃计划”,为新婚夫妇购房或租房、搬家提供资金支持,并不断放宽年龄和收入限制,提高补贴上限额度。2021年的“结婚新生活支援项目”规定,如果双方结婚当日年龄低于39岁,且家庭年收入少于540万日元(100日元目前约合5元人民币),就可以申请多达60万日元的新婚生活补助。而最初的年龄限制是34岁以下,年收入标准是未满340万日元。其次,提高一次性生育补贴。如为了减轻分娩所需的直接费用或分娩前后产检费用等经济负担,日本政府2009年10月起曾将一次性生育补贴由原来的38万日元提高到42万日元。再次,发放儿童补贴,以及免费提供婴幼儿保育和学龄前儿童教育。儿童补贴政策的对象是住在日本国内的中小学儿童,儿童年龄不同补贴额度不同。补贴以月为单位计算,3岁前一律为每月1.5万日元;3岁至小学毕业,第一孩、第二孩每月1万日元,第三孩及以上每月1.5万日元。2019年日本政府向1637万余名儿童发放了补贴,领取补贴的儿童比2018年减少23万多。

即便是政府采取了相当多的福利政策,但日本年轻人仍感觉经济压力大,特别是担心将一个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的教育支出过高,因此,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大趋势难以改变。在日生活多年的李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政府推出的相关补贴,在日本人看来只是杯水车薪。日本已有多年没涨工资,切实解决年轻人财务不宽裕的状况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日本职场加班很严重,年轻人为了在职场更好发展也不得不加班。加班占据了养育孩子的时间。”

日本《东洋经济》刊文评论称,金钱奖励或先进补贴无法彻底解决“少子化”问题,应对“少子化”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解决就业和潜在的经济问题。

育儿假制度,最受韩国人欢迎

韩国政府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已下降到0.78,创有记录以来新低。韩国去年新生儿数量为24.9万人,同比减少了4.4%。对此,韩国总理韩德洙表示,“有必要对现有应对低生育率的对策进行根本性反省”。

韩国2005年成立低生育及老龄社会委员会,并出台多项鼓励生育的政策。该委员会自2006年起每5年发布一次《低生育及老龄社会基本规划》。根据规划,从2022年起向有未满1周岁婴儿的家庭每月提供30万韩元(100韩元目前约合0.5元人民币)的育儿补助,到2025年逐步上调至50万韩元,并为产妇提供200万韩元的生育补贴。为鼓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夫妻都为未满周岁的子女申请3个月的育儿假时,每人每月最高可获300万韩元育儿津贴。据了解,在低生育及老龄社会委员会去年年底公布的一个应对方案中,韩国决定将育儿假的最长期限从1年增至1年半,并进一步放宽部分使用条件。

除允许夫妻同时休假育儿外,韩国还规定,在必要时,家庭成员可以一次申请1天育儿假,一年最多10天。家庭成员的范围包括育儿父母、育儿父母的父母和祖父母。

据《韩国日报》、YTN电视台等媒体报道,韩国政府在2022年共花费47万亿韩元用于应对低生育率,是历年来相关预算最多的一年,但现金补贴也许不是解决低生育率的根本对策。一对韩国新婚夫妇向《环球时报》记者抱怨说,高房价、高物价仍被韩国年轻人视为生育儿女的最大障碍。目前,最受育儿夫妇欢迎的是育儿假制度。2022年,申请育儿休假的人数约为13.1万,同比增长18.6%。其中男性占30%,达3.7万人。记者认识的几位韩国朋友都申请了育儿休假,并且基本上都休满了一年。一位从事记者职业的男子表示:“在韩国老人很少帮子女带孩子、雇保姆又负担太重的情况下,政府推出的相关政策解决了双职工夫妻的育儿困扰。但休假时间毕竟有限,解决好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托管的问题更为重要。”

韩国政府官员日前表示将推出临时儿童托管服务,并引入儿童托管服务从业者资格制度,但他们也担心,“托管服务内容还不能完全满足育儿父母的特性化需求”。韩国相关专家认为,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减少问题非常复杂,很难短时间内解决,应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方案,同时推动落地并逐步解决问题。短期方案是逐步放开移民政策;中期方案是逐步认可未婚同居与合作育儿等家庭模式,平等对待新生儿,消除社会对新型家庭的偏见;长期方案是保障就业稳定性、增加优质岗位数量、提高公共房屋供给等。目前,韩国政府计划进一步提高多子女家庭的福利待遇。如从今年起为多子女家庭提供更多专用公租房,到2025年增至2.75万套,并将多子女家庭标准从现行的3名以上子女逐步放宽至两名以上。 

全日制托管,帮德国妇女回归全职工作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报告显示,1964年德国新生婴儿为136万,达到顶峰。此后,德国出生率急剧下降。2011年新生儿登记只有66.3万,为1946年以来最低。2021年,德国有79.5万名新生儿,总和生育率从2020 年的 1.53增加到2021年的1.58。对于生育率有所提高的原因,报告认为一是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二是新冠疫情期间,夫妻在一起的时间“比平时多得多”,导致生育机会增加。

家住汉堡的索尼娅和丈夫罗兰德去年秋天有了儿子本尼,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的爱情结晶就与疫情期间社交生活减少、共处时间增多有一定关系。此外,她所在的汽车零件集团鼓励员工在家办公,并制定了弹性工作时间。这意味着她休完假后,可以更好地兼顾职业和家庭。

谈到德国生育率上升,罗兰德认为离不开政府的三大鼓励生育的举措。其一,新生儿父母拥有休假制度。子女出生后,夫妻双方可共享14个月的带薪产假,并自由分配休产假时间。其中一方最多可以领取12个月的“父母津贴”,每月从300至1800欧元不等。从2024年开始,产妇的配偶还可以多休两周带薪陪产假。其二,有孩子的家庭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贴。按照2021年提高后的标准,每个家庭的第一孩、第二孩可获得每人每月219欧元的补贴,第三孩补贴为225欧元,第四孩及更多孩子每月可获250欧元。低收入家庭还可以申请儿童补贴金,每个孩子每月最高为205欧元。此外,有孩子的家庭还可享受部分免税。若父母一方加入法定家庭医疗保险,未成年子女及未满23岁、自己没有收入的子女可享受免费医疗保险。其三,建设完善的育儿基础设施。德国政府近10多年来扩大了全日制日托班、全日制小学数量,让母亲可以更早地回归全职工作。有报道称,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达成共识——从2025年起,全日制小学的托管将在全德范围内成为法定权利。但去年11月,德国多州政府发出警告,由于教育从业人员短缺,全日制儿童保育系统建设正面临严峻考验。

德国社会人口学者菲利普·莫兰德认为,欧洲一些国家的经验显示,要提高生育率关键还是要营造一个对孩子友好的社会环境。如增加全日制托儿所(不少企业甚至还自己设立托儿所)、社区有更多儿童活动区、企业更灵活的工作制度,以及国家确保的各种福利、补贴和义务教育等。

“母亲基金”,曾让俄提前完成人口增长目标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俄人口数量为1.464亿,比2021年减少55万人。据俄《消息报》年初报道,俄战略倡议署向总统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2/3的俄家庭为少子女家庭,只有1至2个孩子,仅1/10的俄家庭有3个及以上子女,其余为无子女家庭。

为鼓励生育,近年来俄政府采取了诸如发放“母亲基金”、设立“光荣父母”勋章、恢复苏联时期“英雄母亲”称号、向新生儿家庭发放各类补贴等诸多政策措施。2007年起设立的“母亲基金”,生育二孩及更多孩子的家庭可一次性领取25万卢布(100卢布目前约合9.15元人民币)的生育补贴。此后,金额逐年增加,2019年已超过45万卢布。俄政府还实施总额约为3万亿卢布的“人口学”国家项目(2019-2024年),该项目包括为有新生儿的家庭提供财政支持、促进妇女就业、为3岁以下婴幼儿教育创造条件等多项计划。

近年来,俄政府实行的促进生育措施取得一定成效。据俄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1年至2008年期间,俄人口数量减少近600万人。2008年至2018年初期间,俄新生人口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俄人口首次实现正增长,2015年总人口达1.463亿,提前完成《俄罗斯联邦2025年前人口政策构想》的目标任务。2018年初,俄人口数量接近1.469亿,为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再次呈逐年减少趋势。由于经济、社会等各种内外因素,人口下行压力在一度缓解后又逐渐加大,俄仍无法彻底摆脱人口负增长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挑战。俄专家认为,受内外因素影响,俄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很多民众出于对改善生活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担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育意愿。俄著名民意调查机构“社会舆论”基金会项目主任普列斯尼亚科娃表示,受经济上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及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俄罗斯人会推迟或谨慎考虑诸如生育等重大家庭决定。

茹罗娃是莫斯科一家超市的收银员,她的丈夫是出租车司机,两人育有一对子女,分别为10岁和6岁。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之前考虑到“母亲基金”补贴支持,他们才要了二胎。但如今两人感到压力较大,考虑到育儿等各类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二人已有意识地减少不必要支出。在一家车行工作的斯维特兰娜结婚近两年,她的丈夫在零售企业工作。她表示,虽然政府有较多鼓励生育的政策,尤其是对多子女家庭,但夫妻二人目前考虑只生一个孩子。他们听说,“母亲基金”的申领和使用都有严格规定,要提交的材料繁多,并且获得的补贴与实际育儿成本相比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有一些俄罗斯的社会组织为提高人口出生率提出过“超常规”建议,并引发争议。2020年10月,俄社会组织“母亲委员会”呼吁对故意拒绝生育者征税后,反对者表示,这样的强制性做法极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许多年轻父母因经济问题推迟生育,对其征税显然是“不合理的”。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日本、韩国特派记者 肖新新 朱玥颖 张悦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美国宣布:取消针对中国赴美旅客新冠检测要求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1日电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网站消息,美国从当地时间10日起,取消针对中国赴美旅客的强制性新冠病毒检测要求。

图片来源: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网站截图

 

CDC在声明中称,此前发布的要求中国赴美旅客提供新冠阴性证明或近期康复证明的行政命令正式取消,于美东时间3月10日下午3点生效。

这意味着,北京时间3月11日凌晨4点后,乘坐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其他指定机场起飞航班赴美的旅客,不再需要提交新冠阴性证明或康复证明。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出,中方始终认为,各国的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中方希望有关国家同中方一道,为中外人员往来提供更多的便利。

 

 

 

研究发现:纽约老鼠能感染3种新冠变异株,上百万只可能已感染过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

 

综合英国《卫报》等外媒9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纽约的老鼠能够感染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可能有上百万只老鼠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这项研究于周四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旗下的学术期刊《mBio》上。研究人员在2021年秋天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三处地点捕获79只老鼠,测试它们接触新冠病毒的情况。研究发现,79只老鼠中有13只(16.5%)检测出IgG或IgM抗体,表明此前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由此可以推断出,纽约市的800万只老鼠当中,可能有130万只曾经感染过新冠。

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项病毒挑战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阿尔法、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均可以感染实验室老鼠。

《卫报》报道截图

英国《卫报》报道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此前已经确定,新冠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情况很罕见,并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动物是被人类传染的。该中心网站曾发文称,“没有证据表明动物在将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SARS-CoV-2(即新冠病毒)传播给人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密苏里大学流感和新发传染病中心主任亨利·万(Henry Wan)表示,这些新发现强调了进一步监测新冠病毒在老鼠群体当中风险的必要性,“以确定该病毒是否在动物当中传播,并演变成可能对人类构成风险的新毒株”。他补充说,这项研究是首次显示新冠病毒变异株是如何“在美国主要城市区域的野生鼠群中引发感染”的研究之一。

“总的来说,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表明,动物可以在影响人类的流行病中发挥作用,”该研究的作者写道,“重要的是,我们要继续增进我们的理解,这样我们才能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公共卫生和人畜共患疾病中心主任斯科特·威斯(J. Scott Weese)说,这些新发现不会改变人们的行为,人类从其他人那里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仍然比从动物身上感染的可能性大得多。然而,这项研究很好地提醒了人们,新冠病毒仍在继续传播,“这也是对未来的一个提醒,我们需要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看待问题,把动物和人类健康放在一起考虑”。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报道提到,老鼠并不是唯一被发现可以感染新冠病毒的动物。2020年,丹麦政府宣布将捕杀该国所有水貂,数量高达1500万到1700万只,原因是丹麦发现新冠病毒已经在水貂中发生了变异,而这种变异的病毒已经传染给了人类,但大规模扑杀水貂的决定事后被确定是非法的。

2022年1月,香港铜锣湾一家宠物店的一名女职员确诊感染德尔塔毒株,店内11个仓鼠样本验出新冠病毒,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扑杀2000只仓鼠和小动物。

RT报道提到,在2020年发现一只暹罗猫感染新冠病毒后,英国政府被曝曾经计划要捕杀所有宠物猫来防止病毒传播。

 

 

 

猴痘确诊病例,达10301例!巴西启动疫苗接种

来源:央视财经

 

当地时间3月13日,巴西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猴痘疫苗接种 。据巴西卫生部介绍,现阶段的接种重点为艾滋病感染者以及暴露在病毒环境中的实验室人员。

根据巴西国家免疫计划,该国将根据各州的疫苗接种需求,分配总计47000剂疫苗。

巴西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已确诊10301例猴痘病例 。

2022年8月26日,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批准了治疗猴痘药物和疫苗的使用许可。

 

 

 

法国食品价格飞涨 近七成法国人因缺乏预算改变饮食习惯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3月13日电 随着法国食品价格飞涨,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69%的消费者因为预算问题而不再购买某些食品。

据法媒《20分钟》11日报道,法国消费信贷观察组织Cetelem与哈里斯互动(Harris Interactive)和托伦纳市场调查网站(Toluna)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这一令人担忧的结果。面对通货膨胀,一些法国人由于缺乏预算而改变了饮食习惯。近70%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因购买力下降,他们已经放弃购买一些食品。具体来说,57%的受访者不再买预制食品、酱料和调味料,55%不再买新鲜鱼类,54%不再买酒,51%不再买开胃小吃,50%不再买肉类,33%不再买新鲜水果和蔬菜,23%放弃购买乳制品和鸡蛋。

在这69%买不起某些食品的消费者中,30%被迫放弃了他们认为必不可少的食品,其中绝大多数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低收入人口,最贫困消费者88%不再购买新鲜农产品。但通货膨胀影响的不仅是陷入困境的家庭,54%的更高收入人口也表示,他们会放弃购买某些新鲜农产品。

这一趋势促使法国消费者选择低成本品牌,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更多的食物,他们会非常关注促销活动,为了吃饭而放弃其它开支。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调查数据也令人担忧。4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吃得更少,而低收入人口的这一比例高达59%。4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吃更多的过期产品,37%放弃均衡饮食。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情况将是长期性的,74%的受访者认为通胀上升将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法国政府宣布了一个“反通胀季度”计划,从3月15日至6月15日,超市将自行选择数百种商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销售。法国政府还计划于2023年推出“食品支票”,以帮助低收入家庭获取健康饮食。(海外网-巴黎-鲁佳)

 

 

 

台湾新增4例本地猴痘确诊病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4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门“疾病管制署”14日公布新增4例猴痘本地病例,皆为男性,年龄介于30多岁至50多岁;确诊病例彼此间皆无关联。岛内去年至今已累计12例猴痘病例,包括5例境外输入、7例本地。

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伟表示,新增的本地猴痘病例发病日介于2月26日至3月6日,因身体陆续出现发烧、喉咙痛、红疹、淋巴结肿大、水泡、脓疱等症状,经医师评估后采检通报,分别于3月8日至10日确诊

 

 

 

日本基本结束口罩防疫措施 过半民众仍愿佩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4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13日放宽新冠防疫佩戴口罩规则,改为交由个人自行判断。但共同社的电话舆论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表示“将与此前一样佩戴”,民众“摘口罩”似乎仍需时间。

资料图:日本东京,民众佩戴口罩上街。

报道称,在室内,此前防疫规则原则上要求佩戴口罩,但由于新冠在《感染症法》上的定位将在5月8日下调至“5类”,政府制定了新方针并提前采取对应。持续了约3年的口罩防疫措施迎来转变。

虽然日本政府有意恢复疫情前的状态,但共同社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56.8%的人回答“将与此前一样佩戴”,在东京都内的商业街和交通工具中,人们像之前一样戴着口罩。

围绕戴口罩的讨论,始于国内首次出现感染者的2020年1月。同年3月,政府的专家会议推荐戴口罩,作为防止集体感染的对策。后来防疫政策放宽为在室外原则上不需要戴口罩等,再到此次出台的新方针。

新方针例举的政府推荐戴口罩的场景有,通勤高峰时段乘坐电车和公交车、到医院就诊和访问老年人设施等。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和孕妇被认为重症化风险较高,建议戴口罩。

在乘坐其他交通工具以及在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商业设施时,由个人自行判断是否戴口罩。学校将从4月1日开始放宽,但3月的毕业典礼基本可以不戴口罩。

在13日的参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首相岸田文雄摘下口罩进行答辩,出席会议的大多数参议员也没有戴口罩。

 

 

 

日本民众集会抗议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计划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东京3月11日电 日本民众10日在经济产业省门前举行集会,打出“别把污染水排放入海!”等标语,抗议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计划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在集会上表示,核事故如今仍在继续,相关紧急事态宣言也未解除,不能把核污染水排放到海里,放射性物质必须集中管理。

家住福岛的武藤类子发出书面呼吁。她表示,一旦开始向海洋排放,今后几十年都将持续排放。核污染水流向的地方,有以大海为生的人们,有以大海为家的生物。核污染水排海是对生命的侵害。由于核事故,已经有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而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还要有预谋地排放放射性物质入海,让人无法忍受。

现年71岁的福岛县新地町渔民小野春雄发布视频信息。他说,如果排放核污染水,渔业和旅游业都会受到影响。海是生命之源,人类随意污染真的可以吗?引发事故的是企业,需要保护的是受害的渔民、农民和福岛县居民。 日本政府2021年4月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上百万吨核污染水经处理并稀释后,于2023年春排放入海。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推出后,一直遭到渔业团体等日本国内民间团体的反对。不顾国内和国际社会反对,日本政府今年1月13日称,“今年春夏之际”开始向海洋排放经处理过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

 

 

 

冈比亚70多名儿童服用印度止咳糖浆后死亡 世卫称药物含大量毒素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3月10日电 据路透社3月9日报道,2022年7月,70多名冈比亚儿童在服用产自印度的止咳糖浆后死亡。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参与的调查发现,这款药物中毒素的含量达到了“极其危险”的水平。

据悉,上述儿童在服用这款印度产药物后突发肾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专家称,这是过去几十年里最为严重的药物中毒事件。

印度卫生监管机构宣称,并未发现这款药物存在问题。然而多年来,一直有制药专家警告称使用印度药物须谨慎,认为印度对本国生产药品的监管不够严格。

报道称,非洲近一半的通用药物均产自印度。专家们表示,这场悲剧表明,资源匮乏的国家很难识别和摒弃有害产品。(海外网 刘强 实习生 商睿文)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