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中医如何在马来西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听听这三个经验
来源:中国新闻社 2022-08-30 [医疗] [医疗资讯]
中医在马来西亚已有悠久发展历史,并获得社会高度认可。中医如何在马来西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马来西亚中医界在推动中医发展的历程中,又有哪些经验?记者就此采访了马来西亚中医总会名誉会长兼顾问杨伟雄。

 

  【解说】据杨伟雄介绍,有明确历史记载,被马来西亚中医界视为“祖师爷”的,是随郑和船队来马的明代名医匡愚。随着华人下南洋的浪潮,自18世纪晚期,首家中药店、中医诊所等陆续在马来西亚落地。早期,中医主要在华人聚集的地区发展。1945年,马来西亚中医总会的前身雪兰莪中国医学会成立,随后扩大范围,号召马来西亚中部各州的中医同道共同参与。即于1948年宣告成立中马中医师公会。为便于国际交流,中马中医师公会于1988年易名为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2015年又更名为马来西亚中医总会。目前,中医总会拥有2000多名会员。

  【字幕】中医在马来西亚目前社会接受度如何?

  【同期】马来西亚中医总会名誉会长兼顾问 杨伟雄

  在马来西亚,西医为主要主体,中医属于传统辅助医疗。在马来西亚中医的文化,有点跟国内不一样,他是通过义诊的模式。像我们公会马来西亚中医总会,自己本身属下有两个诊所,就是门诊部。一个是中华施诊所,一个是中华中医院。中华施诊所大概有七十年的历史了,中华中医院是我们的增设,因为主要是中华施诊所的病号太多了,不能容纳,那么我们就在这里设置中华中医院,只有八年时间。这两种单个医院的门诊部,每一天的病号都是有大概是两百人。病号来看诊我们提供是施医赠药,不收费,在不收费下,开始的话是以华人为主,慢慢地是全民。还有我们不定时在社区里面做义诊,所以主流社会的话呢他们都很认同。

  【字幕】马来西亚政府是如何看待中医的?

  【同期】马来西亚中医总会名誉会长兼顾问 杨伟雄

  在政府方面,我们马来西亚在2024年过后(所有中医医师都)都要注册,这是有明文规定的,就是属于受政府卫生部管制,发那个行医证。所以这两年来讲,陆陆续续地都在注册中,所以通过这些(举动)来讲,就很明显,政府开始注重马来西亚的中医,证明政府在关注中医药的发展,认为它必须专业化。

  【字幕】马来西亚中医界在发展历程中有哪些经验和心得?

  【同期】马来西亚中医总会名誉会长兼顾问 杨伟雄

  马来西亚中医总会在这70年,就是(马来西亚)整个中药发展的历史,我们一个是通过义诊模式,让更多的中医团体、民众体验受惠,这是最直接的,就是说疗效就是硬道理嘛。他们体验过后,让他们反映,让政府知道,这疗效是能够达到一定的显著作用。

  第二个我们通过办学院,对中医来讲的话,就是整个过程中,它一个传承,就是马来西亚中医总会,通过由自己办学的模式,让它传承下去。

  通过我们办那个活动,和周边的国家有一定的交流,交流过后了,每个个别的国家那个经验的分享,我们借鉴与本土化,本地的医师就得到提升,也是最好的模式,就是通过学术性的交流为主。

  我们马来西亚现在每一年平均培养出来的马来友胞,完全不会华语的马来西亚友胞,每年培养出来十到二十位毕业医师,从事中医专业,所以未来二十年过后,在马来西亚,你看到马来友族,从事中医行业开处方那些,用华语写字,是很普通的事情。

  【字幕】中医如何走向世界,在所在国顺利发展?

  【同期】马来西亚中医总会名誉会长兼顾问 杨伟雄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堡垒,中华文化里面的是中医的底蕴。整个东南亚里面,其实马来西亚中医文化就是说它发展中医文化的精髓最传统,保留得最完善,为什么呢,因为马来西亚中医的话主要是有中华文化的底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理解跟那个体验、思维,这些都有,变成我们从小对中医有一定的思维和了解,我们学中医起来更加淋漓尽致。

  我们也通过会馆,很多会馆也属于中华文化一部分,会馆来讲,大家都是年长的比较多,也因为机缘巧合之下,年轻的和年长的有一定的交流平台,也能够了解很多年长的在这方面个别的凝结的经验。

  其实在中医来讲,就是临床医学,它必须在沟通的情况之下,让他更了解,这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陈悦 李佳励报道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