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针灸临床 我要投稿
切脉针灸诊治化疗后黄褐斑1则
来源:人卫中医 2022-04-16 [针灸临床]

周女士,42岁,因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于2015年行手术治疗,术后TC化疗(紫杉醇210mg,ivd+卡铂0.5g,ivd)6程。2019年12月饭后出现腹胀,遂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专家门诊,既往无风湿免疫疾病病史。专科检查:面色黄而晦暗,双颊散在片状褐色斑块,直径约0.1~0.3cm不等,未突出于皮面,无溃疡红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平软,未扪及肿物,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阴道残端愈合好;三合诊:盆腔空虚,未触及明显肿物,无压痛,直肠黏膜光滑,退出指套无血污。

 

刻下:焦虑,口微苦,面色黄,疲倦,稍头晕,四肢乏力,胃纳欠佳,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质淡偏暗,舌苔白腻。

脉象:人迎弱,寸口弱,趺阳弱,太溪弱。

 

中医诊断:卵巢癌术后,黄褐斑。

证候诊断:肝郁脾虚。

 

中药处方:苍术5g,炒白术15g,党参15g,山药15g,炙甘草10g,陈皮5g,柴胡6g,车前子15g,白芍15g,荆芥穗10g,茯苓15g,干姜10g。

 

切脉针灸取穴(金针、银针)处方及顺序:

金针:百会、四神聪→双侧迎香、地仓、颧髎→双侧翳风→胃五针(以中脘为中心,上1寸,下左右各2寸)→中脘上0.3寸→脐小四针(脐周各旁开0.5寸)→腹四针(中脘、双天枢、气海)→双季肋三针(章门、京门、带脉)→双侧内关→双血海三针(血海、血海上2寸、血海上4寸)→双阴陵泉三针(阴陵泉、阴陵泉下1.5寸、阴陵泉下0.5寸靠骨侧)→双足三里→肾四针(双太溪、照海、复溜、三阴交)→双太冲。

银针:无。

 

二诊:服药及经上诊治疗后,色斑稳定,胃纳好转,眠可,仍有乏力,心情焦虑。

舌象:舌淡红,舌苔白微腻。

脉象:人迎弱,寸口平,趺阳平,太溪弱。

方药同前,7剂,水煎服;切脉针灸同前。

 

3个月后复诊:患者色斑较前变淡,乏力以及心情焦虑明显改善,睡眠胃口好转,体重增加。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在切脉针灸专家俞云的指导下,将切脉针灸疗法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合并黄褐斑者,通过切脉了解疾病的“开关”(亦即穴位),通过切脉指导辨证,通过切脉指导针刺取穴、补泻,通过切脉判断针灸疗效。针对面部色斑,切脉针灸应用祛斑八穴(主穴额部为攒竹,鼻部为迎香,颊部为颧髎,唇周为地仓),再取斑重部位围针浅刺于皮下;据辨证、患者症状以及四部脉象,在远端取配穴。肝郁者加太冲、行间、肝俞,脾虚者加天枢、中脘、三阴交、脾俞,肾阴亏虚者加阴陵三穴,气血不畅者加血海三针。同时可以联合中药汤剂辨证治疗,整体调和人体阴阳,运行气血。患者除了面部黄褐斑的淡化,一系列身心疾病也得到一定改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祛斑八穴:双攒竹+双颧髎+双迎香+双地仓。

攒竹:在面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颧髎:在面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作用:调和气血,化瘀祛斑。

主治病症:面失所养导致的面部色斑、面色萎黄、黧黑等。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