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中医书院:新时代中医药教育的坚守与创新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21-09-23 [教育]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中医书院是中医开展学术研究、推动文化传承、促进理论创新与提升临证水平的重要阵地,中医书院在中医药史上,对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传承精华,发展中医书院,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教育的坚守;与时俱进,创新书院模式,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中医药教育的创新。

传承中医教育特色

书院教育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侣山堂书院的建立开创了我国中医教育以书院讲学形式培养医学人才之先河。《清史稿》载:“明末,杭州卢之颐、繇父子著书,讲明医学,志聪继之,构侣山堂,招同志讲论其中。”侣山堂书院设立,传承了中医学术,培养了一批杏林妙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学术流派——钱塘医派,赢来了“武林为医薮”之盛名。古代中医书院模式是对官办医学教育的补充,其相较于民间师带徒或家传教授,教育架构更完善,教学形式更丰富,惠及人群更广泛。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教育,要遵循学科特色及教育规律,在现代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融合创新。新时代中医书院模式是对传统中医书院教育模式的延续,是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

中医书院是新时代中医药教育对于传统中医药教育的坚守。精神传承是中医书院的根,书院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延续千年之久,在中医药的人文精神、学术精神等方面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人才培养、学术传承是办中医书院的宗旨,如京豫宛合作创办的仲景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岐黄国医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新安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扁鹊书院、施今墨一脉创建的金方书院等,补院校教育之未备,丰中医传道之模式,为培养不同类型的中医药人才,传承中医药学术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溯源这些书院,或因于政府之发展政策,或根于流派之传承,或缘于名家之夙愿,其所成之因虽异,所求之果皆同。新时代中医药教育事业应该坚持书院这一历史悠久、成绩斐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模式。

创新书院教育模式

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说过:“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创新一定是其发展过程中亘古不变的主旋律,于古老的中医学来说更是如此,正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序》)。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教育需要创新,也一直在谋求创新。

定位目标明确,瞄准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针对中医药发展瓶颈,中医书院的建设与中医药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如以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为办学目标的王琦书院,致力于将书院打造成为中医药高端人才的培养高地;以在京豫宛培养仲景经方特色人才为建设目标的仲景书院,则定位于推动地域中医事业发展。中医书院应当充分借助信息化教育优势,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中医药教育。书院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临床医生,更要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医学能力等的中医“全才”,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启迪中医教育,培养综合人才,推动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另外,新时代中医药书院教育是搞特色,而不是搞特殊,中医书院是“再教育”,不是“重点班”,要在搞好中医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明确院校教育仍是当下中医教育的主流,书院教育是补充这一根本命题。中医书院的建设,鼓励是共识,但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开展。(姚鹏宇)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