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针灸临床 我要投稿
反复头痛20年,1次效,10余次愈
来源:悦读中医 2020-09-01 [针灸临床]
有一种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止,好像一个“紧箍咒”,时时折磨你,它就是慢性紧张性头痛,属中医“久头痛”范畴。对付这种头痛,韩碧英教授针灸疗法有奇效。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折磨患者20年的反复头痛,韩碧英教授如何1次缓解,10余次治愈。

一、针灸治疗原则

 

01

健脾益肾治本

 

 

 

 

若脾胃不调导致肾精亏损,是后天不足,精髓无所化。肾虚者,治在健脾益肾,取复溜、小海、大敦,灸肾俞,亦可配用俞募穴。脾虚者,治在健中土、佐以疏肝,可根据不同兼症取不同腧穴治疗,见腹胀满者取阴包及足三里、完谷不化飧泻者取脾俞及膀胱俞、食难化者取魂门及胃俞。

 

02

分部止痛治标

 

 

 

 

痛在颠顶传项,病在督脉,有头痛目眩者,取长强、大椎、陶道;头重目眩者,取风府、后顶、强间。

 

痛在头顶部伴颈项强,治在足太阳经,取玉枕、天柱、大抒、攒竹;项强不可顾,取通天、小海、后溪、金门、昆仑。

 

痛在头两侧伴项强,治在手足少阳经,取颔厌、悬颅、曲鬓、头窍阴、风池、外丘、足窍阴。

 

03

调畅情志配穴

 

 

 

 

悲愁健忘、惊悸,配合神道。倦言嗜卧,配合通里、大钟。虚烦口干,配合肺俞、太渊。惊恐,配合曲泽、日月、鱼际、天井、大陵。烦闷,配合阴陵泉、内关。饮食不香,配合阴陵泉、承山。

 

04

不忘加用络穴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及“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说明病久则影响络脉的功能。因此,头痛日久者必选用受累经脉的络穴,尤其是列缺穴对于头痛合并有颈项僵硬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郑某,男,43岁。

 

初诊:2011年6月3日。

 

主诉:头痛反复发作20年。

 

现病史:患者于20年前开始出现头痛,日渐加重,以颞及枕部为主,逐渐发展为全头痛,以闷痛、胀痛为主,头顶尤著。每日均有发作,发作前无先兆,发作时无视物不清等,劳累后疼痛加重,影响睡眠,无恶心呕吐。查头CT示眼底未见异常。发作与饮酒、饮茶、咖啡无关。

 

刻下症:头闷头胀痛,头顶及双颞部尤著,局部有压痛,按压痛不减,精神倦怠,颈项不舒,口干无味,腰膝酸软,双下肢凉,怕冷,眠差,二便调。

 

查体:舌淡暗,苔白腻,脉滑。表情痛苦,头顶、两颞压痛明显,余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慢性紧张性头痛。

 

中医诊断:久头痛。

 

辨证:脾肾不足。头痛足寒伴口干无味、腰膝酸软,为脏腑经脉合病,病本在脾肾。头顶痛伴颈项不舒,病位定在足太阳经及督脉,双颞部痛定在足少阳经。压痛有沉重,为湿邪作祟。精神倦怠为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不能养神。眠差为营阴不敛卫阳,苔白腻为中焦湿阻。

 

治法:调理脏腑,通经止痛。

 

主穴:天柱、玉枕、风池、复溜、小海、列缺。

 

配穴:通天、悬颅、大杼、后溪、金门、外丘、昆仑。

 

操作:平卧位,面部诸穴均直刺,针刺深度0.2~0.3寸;头侧头顶诸穴斜向后刺,针刺深度0.3~0.5寸;用泻法;手足穴除列缺均直刺,针刺深度0.1~0.3寸;列缺采用平刺0.2分。留针30分钟,一周3次,每次30分钟。

 

2011年6月10日复诊:头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不影响睡眠,颈项不舒。舌脉同前,治疗同前。

 

2011年6月15日三诊:白天头痛时间缩短,下午3点以后开始头痛,约4小时,颈项不舒明显改善,头痛程度减轻,压痛不减。针灸治法不变,增加光明、飞扬、胆俞、胃俞、三焦俞。

 

2011年6月30日四诊:治疗10余天后,头痛未见发作,精神佳,纳佳。舌淡暗,苔薄白,脉稍滑。治疗同前。

 

此后停止治疗,随访半年,头痛未再复发。

 

按语

 

 

该患者就诊时已头痛20年,属久病,脏腑病变为本,经络病变为标,故取复溜、小海调补肾精。就诊时头痛较重,疼痛主要部位在颞及枕,为太阳、少阳两经所过之处,考虑为太少二经的经络受阻,因此“急则治标”,首先通调太阳、少阳经气。选取局部交会穴天柱、玉枕、风池。韩碧英特别重视列缺穴,这是从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中获得的灵感,每于项强不舒伴头痛时必选此穴,针尖向上平刺0.5分至骨膜,每获良效。根据疼痛明显的部位,配合选取太阳、少阳两经循行所过的通天、悬颅、大杼来疏通经气。症见项强不可顾,选取后溪、金门、外丘、昆仑。在经气调畅疼痛减轻后,又加刺络穴光明和飞扬,以建立旁路,使气血环周而行。由于患者病程长,夹湿,考虑兼有脏腑功能失调,故配合俞募穴,通调中焦,终获良效。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