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德国抗疫现实:差距不只是一副口罩
来源:欧洲时报德国版 2020-04-03 [医疗] [医疗资讯]
口罩,戴还是不戴?这不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也不是一道复杂的数学算题,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已经困扰了德国一个多月。有人看到了市场供求失衡,有人品出了文化背景差异,而笔者只想用两个字:无奈。

病毒专家、传染学者、媒体、还是此时只听专家建议的政客,莫衷一是。即使耶拿作为第一个德国城市,推出了口罩强制令,但是,从权威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到卫生系统的最高领导者联邦卫生部长施潘,仍然不支持全国实施口罩强制令。

 

 

诚然,“口罩无用论”似已被推翻。疫情爆发后出镜最多的柏林夏里特医院病毒所所长德罗斯滕,从一开始不遗余力大力倡导“口罩无用论”,到现在不厌其烦向民众介绍“口罩自制法”,这一180度的大转弯,足以代表专家观点的“与时俱进”。戴口罩,不一定非要专业医用的那种,哪怕就是自制的简易口罩、甚至头巾围脖等能遮挡口鼻之物,对挡住飞沫喷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毒传染,都是有效的。这一点,似已渐渐形成全民共识。

 

 

然而,为什么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和联邦政府,依然不主张推行口罩强制令呢?病毒专家“改行”推介口罩土法自制;第一个推行强制令的耶拿市政府号召全民自己动手,“为自己也为他人缝制口罩”,观照之前的“口罩无用论”,和政府到现在仍然不支持强制戴口罩,折射出来的,无非是一种“无奈”。

 

重点也许不在于“无用”,而是“无”。据有关统计,德国市场上供应的口罩,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中国疫情爆发在先,口罩在中国已然供不应求,出口受限,而欧洲市面上的口罩,也迅即被一抢而空。就算有口罩强制令,除了引发更大恐慌,于事何补?

 

 

同样似已被推翻的,还有一种理论,就是“普通流感说”。即使在2月中旬世卫组织把新冠病毒对全球危害等级提高到最高级之后,无论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维勒、还是夏里特医院病毒所所长德罗斯滕,都仍在表示,新冠病毒没有那么可怕,它的危害程度,无非就是一场普通流感。

 

传染病危害等级定性标准,一是流行范围,二是病死率。在2月13日由德国科技媒体中心组织的发布会上,维勒列举了当时的数据,全球确诊60350例,病死1370,病死率在2.3%,但绝大多数病例在中国,世卫组织的结论,更多也是基于中国的数据。两位德国顶级的病毒学家维勒和德罗斯滕都表示,中国的数据“需要谨慎分享”,他们更情愿相信中国以外地区的数据、尤其是欧洲的数据,还有自己的分析判断。

 

当时中国以外确诊感染人数五六百人,病死只有两三例,欧洲只有德国输入性的16例,而患者均为轻症、甚至无病征。专家根据这一数据得出判断,新冠病毒在中国以外病死率只有0.2%,基本与普通流感一样。

 

 

因为无法证明病毒是否存在“种族歧视”,也许只能怀疑中国数据有问题,进而推断中国采取“封城”等极端措施,无非是为了弥补初期的“失职”,竟置自由和人权于不顾。

 

今天,欧洲病死率平均达到7%,意大利更是高达近12%,始终奇迹般保持低位的德国,也已超过1%。就算德国病死率大大低于平均,但欧洲总体远远高于中国,不知这些自信的专家们,该做何种解读。

 

这种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已经被固化的怀疑和否定,是一种惯性的“无奈”。如果科学家不敢相信数据,而更情愿相信自己的感觉,致使只听专家之言的政府决策迟缓,错失良机,在这个民主的社会,代价是惨重的。无辜生命的逝去,自然永远都无法挽回。而经济被迫更长时间的“停摆”,将使大量企业和个人,遭受巨大损失,陷入生存困难,使国家经济体系,濒临崩溃边缘。

 

 

据德国联邦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预测,经济衰退已不可逆转。根据疫情的不同演变,2020年德国经济将遭遇最大5.4%的负增长,可能会出现“无法想象的倒闭和裁员大潮”,对经济结构造成“严重破坏”。为了尽最大努力挽救经济,德国政府推出了史上最大的援助计划。

 

援助计划的核心部分,是高达4000亿欧元的贷款担保。令人遗憾的是,这项计划的执行,同样陷入无奈。因为政府只担保90%,而10%的剩余风险,需要银行承担。银行本身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不肯承担一分风险,所以开出了难于满足的贷款条件,让急需资金的企业主,只能望洋兴叹。

 

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成为“命运共同体”。也许根本不需要5G技术或其他高科技,一副口罩,照样可以置人于“死地”。经历过诸多的“无奈”,但愿这里的人们,最终能清醒认识。

 

(欧洲时报德国版胡旭东撰稿,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