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再探中医药发展规律:中医为何不能随着科技创新而创新?
来源:中华静修园 2019-10-29 [其它] [国际论坛]
那些反中医的科学主义者经常批评中医顽固保守,不能像西医那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而进行创新。笃信科学主义的中医主流学界不辨这种指责的是非,为了改变外在对中医这种不思进步的印象,便不断地跟踪现代科技创新的前沿,力求将这些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引入中医理论的创新研究,去实现中医的发展。虽然中医主流学界这么多年来始终追随着现代科技创新去创新中医,但到现在也没有看到能够推动整个中医学术共同体进步的理论创新成果。面对西医理论不断地创新与发展,那么中医果真是顽固不化、拒绝现代科技吗?中医为何不能像西医那样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而实现创新?

在详细分析中医不能随着科技创新而创新之前,需要先辨识反中医的科学主义者是在什么情境之下来指责中医保守的。国内的科学主义者自我意识受科学知识的遮蔽,无视中国古典文化的存在,他们在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视阈之下来比较中西医的发展状态。当他们发现西医始终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而不断地创新,而中医似乎永远与现代科技创新无关,所以他们就指责中医的保守与不进步。对于那些笃信科学主义的中医主流学界而言,他们不是去总结中医理论历次创新的特征和规律,而是受科学主义时代精神的左右,羡慕西医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而不断创新,所以就力图将中医嫁接在现代科技之上,希望中医也能像西医那样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而不断地实现理论创新。不管是反中医的科学主义者,还是笃信科学主义的中医主流学界,他们都忽视了这样的历史事实:西医与科学都属于西方理性主义文化,而且西医理论的发展始终是建立在自然科学技术的水平进步之上的;中医与科学本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的研究对象,也没有共同的元理论框架、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所以不管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远离中医。下面再具体分析为何西医能够随着科技的创新而不断创新。

创新与增殖是科学理论演化的本质特征,这是由科学的文化特征所决定的。科学属于西方理性主义文化,它是在抽象的数学空间里通过物化的实验建构起来的精微的理念世界。科学理论的增殖是通过条件假设——建构物化的实验——形成抽象理论——条件假设——建构物化的实验——形成抽象理论……这么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来实现的。科学理论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由于条件假设可以无限设置,这导致物化实验的建构不断地革新成为可能,进而为新理论的产生提供来源,而新理论的产生又不断地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物化实验建构的不断革新,这样科学理论和由其衍生的技术就进入不断地增殖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就是科技不断地处于创新状态的表象。我们知道西医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中的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的,随着自然科学理论的不断增殖与创新,也为西医源源不断地提供研究人体和疾病的新的理论框架、手段和相应的仪器设备,这必然会有力地推动西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西医和科技所具备的这个理论特征显然为中医理论所不具备。中医基本理论框架是建立在中国固有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和气化论的基础上,而阴阳五行和气化论是古人在经过千万年的天文和物候的观测总结出来的自然变化规律。只要天文不发生变化,那么地表上的生物受其影响的规律也就不会发生改变,因此阴阳五行理论在成型以后经历了几千年的应用和验证,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只要阴阳五行理论不发生改变,那么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就不会发生改变,而中医基本理论在其完善以后就会趋于稳定而不会发生革新。因此,用现代科技的创新意识指导中医基本理论的发展显然是缘木求鱼的行为。中医基本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固有文化的基础上的,这就注定了中医基本理论不会随着西方文化中的科技的发展而走向创新。那种一味地强调中医理论要创新的政策和相关的战略规划显然是受了来自于现代科技的创新意识的误导,不遵循中医理论自身发展规律和文化特征显然不可能给中医带来预期的创新。

 

如果我们仍然不顾中医区别于西医和现代科技的理论特征,用所谓的“创新”意识去强行创新中医,那么我们的这钟“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行为不断不会有任何结果,而且对中医产生相反的作用。

第一,我们在“为了创新而创新”这个时代精神的诱使下,就会毫无根据地认为中医固有的理论已经过时,需要丢弃中医基本理论框架,重构中医理论。比如有人说:我们可以解构阴阳五行理论,把中医基本理论建立在现代科技之上,然后再进行重构。这只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妄想。

首先,当我们解构阴阳五行理论之后,整个的中医理论就会倒塌,此外阴阳五行理论不是象科学那样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天文与物候的千万年以来精准的观察总结出来的,其正确性有着深厚的天文背景做支撑,也就是说阴阳五行理论不可解构。其次,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医学已经有了一种,那就是西医理论体系,西医理论框架与现代科技的理论框架一致。我们要想彻底解构中医理论,然后把其建立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必然会重走西医理论建构的老路,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建构出西医理论来,这显然是一个自毁中医且没有丝毫意义的重复性劳动。

第二,我们在“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这个时代精神的麻痹下,就会毫无理性地认为必须把现代科技引入中医理论中来。这种“引进论”只是一种“画蛇添足”的愚蠢行为,它将使得中医相对于西医的诊疗优势丧失殆尽。

首先,中医引进科技手段将会使望闻问切四诊客观化和仪器化,且不管这样做是否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它使得患者的诊疗费用大大地提高,中医的简、便、廉的优势将会丧失,人们将会面对第二种“西医”。其次,中医诊疗的标准化将会使得中医象西医那样机械地去给病人“照本宣科”,既而降低中医家的主观能动性,阻碍其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形成,阻碍中医治疗疾病途径的革新,进而阻碍中医疗效水平的提高。另外,就是不顾中医自身的特征,把一些附释中医理论的西医理论融于中医理论中,引起中医理论思维的混乱,进而导致中医的异化。

中医是用来治病的,有关中医的任何行为都应该指向救死扶伤的终极目标。中医理论经历过了近两千余年的临床实践和完善,其理论框架已经稳定和近于完备。虽然有艾滋病和非典型肺炎等新的疾病出现,但是中医在这些疾病面前并没有失效,而是突显了自己比西医所具有的优势,在中医理论仍然有着确切的疗效和优势的情况下,我们今人所要作的工作就是如何去把中医理论继承好,既而在临床上更好地为病人去解除疾患的痛苦,而不是“没事找事”似地要去解构这个永不会过失的中医理论框架,进行那些无任何意义的“创新”。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