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一个山区县的中医特色医改之路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9-09-27 [医疗] [医疗资讯]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地处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东接古荆州,南临大三峡,西靠神农架,北枕武当山,是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故事源头、和氏璧故里和中国古山寨之乡。

  全县版图面积3859平方公里,辖11个镇(区),283个行政村,总人口59.2万。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9家,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家,镇(区)卫生院12家,设村卫生室264个,共有医务人员3496人,村医674人。

  南漳县在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将扶持中医药作为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通过“市级中医试点县”建设,大力开展中医惠民工程,不断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谱写了繁荣发展中医药事业新的华章。

现实之问

  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贯彻实施好中医药法,是摆在全县卫生计生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当时基层的现状是:南漳县属于山区县,底子薄、财政困难,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各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村卫生室)为了增加医疗业务收入,滥用抗生素、乱挂吊瓶、开大处方、搞大检查等不合理诊疗现象时有发生,既危害了群众身体健康,又导致群众看病贵、负担重。另外,药占比偏高,增加了医保基金负担,医保基金超支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慢性病、老年病多发,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能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但是,由于中医药服务价格低廉、回报率低,基层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从业人员不愿意使用。长此以往,中医药在基层面临“失传”的危险,很多村卫生室甚至是镇区卫生院都无法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县264家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只有119家,占总数的45%;674名乡村医生,懂中医的只有154名,占总数的23%。2017年全县中医药诊疗人次约为22万人次,仅占诊疗总人次201万人次的10.9%;业务收入为3526万元,仅占全县业务总收入5.1亿元的6.9%。基层不愿用、不能用中医药的现象凸显,“基层中医荒”的问题严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是群众看病负担的增加、是医保基金的超支、是中医药事业的凋敝。

  为了破解发展难题、扭转这种局面,我们进行了广泛调研,并结合南漳县情,最终确定了“通过大力开展中医惠民工程,推动医疗卫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在基层医疗机构着力推广使用中医中药,将更多的医保基金用于发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既降低了群众就医风险,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医药事业,与国家“中西医并重”的大政方针一脉相承,探索性地走出了基层医改的“南漳特色”。

顺势之举

  2017年,经过积极汇报和争取,我县被襄阳市医改领导小组批复为襄阳市医保等支持中医药及其适宜技术发展试点县。我们结合南漳实际,确定了“(县)调价、(镇)增项、(村)延伸”的试点县工作总体思路,科学制定了试点县工作方案,并以县政府文件下发,实施“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机制创新”三大工程,推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一是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工程。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制定了《南漳县“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县政府投入近50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在西医学中医上,具体的措施有4条:⑴选派200名在岗不懂中医的乡村医生,分四批到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为期三个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短期培训班。⑵对150余名在岗懂中医的村医,分批送到县中医院进行为期10天的中医适宜技术强化培训。⑶对在十堰市医药卫生学校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的200名定向培养村医学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协调两所学校将原来36个课时的中医课程提高到72个课时,重点教授中医药适宜技术。⑷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培养中医业务骨干。在全县范围内,遴选了25名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师作为“师父”,传、帮、带100名“徒弟”,建立师徒关系。在中医学经典上,三次邀请武汉协和医院医学博士陈瑞赴南漳授课,宣讲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经典理论,并现场坐诊、指导查房,700余名党政干部和60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学习。同时,我们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在县中医院联合举办“中医学经典”培训班,通过县校合作、借智发展,充分利用湖北中医药大学强大的师资资源,培养一批县内高级中医药人才。培训班学制5年,于2019年3月30日正式开班,首批180余名学员已经开始了正式学习、深造。

  二是大力开展政策支持工程。政策支持是保障。根据市医改领导小组批复意见,县政府确定了“(县)调价、(镇)增项、(村)延伸”的试点县工作总体思路,细化形成了以“小切口大格局、贴近基层可操作性强、符合实际吹糠见米”为特色的试点县工作方案。物价、医保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物价部门对县级28项常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增,重点体现了中医从业人员的劳务价值,调动中医从业人员积极性。同时,试行单病种中西医同病同价,选择县内常见多发、临床路径清晰的带状疱疹、肩周炎、颈椎病等11个病种试行西医、中医治疗单病种付费同价。

  医保部门将基层常用中医适宜技术和康复理疗项目纳入医保门诊补偿范围,鼓励慢性病患者在门诊接受中医治疗,减少住院,节约医保基金。镇级将普通针法、灸法、刮痧、电针、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腰椎牵引、中频脉冲电疗法、小针刀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康复理疗项目纳入医保补偿范围,对实行门诊定额付费治疗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15种疾病的报销作如下规定:根据病情及中医治疗特点,原则上每名患者每天治疗方式不少于3种;一个疗程控制在7天之内,患者每天自付10元,医保每天补偿50元;每名患者一个年度内可享受不超过三个疗程的门诊定额补偿。

  村级对一般针法、灸法、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等7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7种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报销作如下规定:根据病情及中医治疗特点,原则上每名患者每天治疗方式不少于2种;一个疗程控制在7天以内,患者每天自付1元,医保每天补偿15元;每名患者一个年度内可享受不超过三个疗程的门诊定额补偿。

  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统筹物价、医保、财政等各方面政策,在县、镇级继续扩面调增中医适宜技术医疗服务价格,将中医治疗慢性病优势病种纳入县级医院门诊报销,将村卫生室开具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食药监部门支持医疗机构院内自制中药制剂的使用,对自制中药制剂实行备案管理。

  三是大力开展机制创新工程。建立政府主导的联动机制。县政府成立市级中医试点县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卫健、人社、物价、财政、食药监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县乡联盟的协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县、乡、村中医药资源,以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成立全县中医专科联盟,召开了全县中医专科联盟成立大会,颁布了南漳县首部《中医专科联盟章程》,县中医院与各镇区卫生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中医人才培养、专科扶持、远程医疗、技术提升、双向转诊等方面实现联盟内部共建共享,为全县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就医环境。同时,我们还统一标准,强化对中医药的宣传。规定全县医疗机构在宣传中医药上必须做到“五有”,即:有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38字方针、有中医理疗室及中医适宜技术定点报销标牌、有医保支持中医药报销政策宣传、有乱输液和滥用抗生素危害知识宣传、有标准的经穴部位挂图等。统一标准、整齐划一的宣传布局,营造了浓厚的“学中医、懂中医、用中医”氛围。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对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严厉打击基层医疗机构乱挂吊瓶、滥用抗生素行为,对于明显能运用中医合理治疗但放弃不用,而采用挂吊瓶、滥用抗生素等治疗的医务人员及村医,暂停其静脉输液资格。通过“疏堵结合”的办法,倒逼基层医疗机构主动使用中医药,解决中医惠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成效初显

  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 “市级中医试点县”的建设,全县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信心更足、各医疗机构使用中医药的主动性更强、广大群众要求接受中医诊疗的呼声更高,全县中医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出了“三降三升”的工作局面。

  三个下降:一是老百姓医疗费用支出“下降”。2018年,全县共有73081人次享受到了门诊中医药及适宜技术报销的优惠政策,治疗总费用187.3万元,医保报销费165.6万元,报销比例达到88.4%,高于普通门诊报销比例38.4个百分点(全县普通门诊平均报销比例为50%),高于普通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28.4个百分点(全县慢性病门诊平均报销比例为60%),群众减少医疗费用支出72.1万元。

  二是医保基金支出“下降”。经统计,以肖堰镇24个村卫生室2018年医保基金支出情况与2017年同期对比发现:试点前基金支出69.9万元,试点后基金支出45.5万元,共减少基金支出24.4万元,基金支出率下降34.9%。

  三是抗菌药物使用量“下降”。试点以前肖堰镇24个村抗菌药物月均使用19568人次,试点以后抗菌药物月均使用11912人次,同比减少7656人次,下降了39.1%。全县使用抗菌药物人次较去年同期对比平均减少18%。

  三个提升:一是群众健康意识和满意度“提升”。市级中医试点县实施以来,通过对中医试点县实施方案、看病流程、报销政策等内容的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健康意识和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积极主动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和优势为群众解除痛苦,也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肯定,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如:肖堰镇曲阳村二组一位77岁患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长期受风湿性关节炎折磨,村医为其用炙法、敷贴、熏洗等中医方法持续治疗7天,疼痛大为缓解,三种疗法,每天仅需自付1元,她逢人就夸政策好。

  二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在硬件上,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均配备了必需的针灸、刮痧、拔罐、神灯、诊疗床等中医诊疗设备;在软件上,通过大力培训,全县已经有339名村医能够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是村医收入得到“提升”。抽样调查显示,肖堰镇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以来,村医基本医疗服务纯收入均有增加,试点前月平均收入为1359元,试点后月平均收入1630元,同期对比平均每月收入增长271元,增长约20%。长坪镇试点前村医基本医疗服务收入月平均为810元,试点后月平均收入为1200元,同期对比平均每月收入增长390元,增长约48%。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南漳县将以“市级中医试点县”建设为抓手,继续推动“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机制创新”三大工程,不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襄阳市医保等支持中医药及其适宜技术发展贡献“南漳经验”,为保障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郭太山)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