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中医中药两手抓,事业产业同进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19-07-18 [医疗] [医疗资讯]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抓住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机遇,以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为引领,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药富民、中医惠民成效明显。

以中药材产业为引领 推动乡村振兴、消薄增收

  淳安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山林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6.9%(含湖面),全年空气优良率在95%以上,好山好水好空气孕育了众多品质优良的中药材产品。近年来,淳安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生态优势,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今年中药材种植农户达2.1万户,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超4亿元,带动药农户均增收6200余元,并被评为“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基地”。主要做法是:

  坚持政府引导 增强发展推动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专门成立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出台淳安县、淳北片区、临歧镇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县域、区域和示范点三级管理、点线面统筹发展的产业规划发展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对新增连片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和原种繁育基地、新办加工及物流企业等给予补助,提高了药农和药企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积极性。

  坚持品质引领 增强产品竞争力

  立足地域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山茱萸、覆盆子、前胡、黄精、重楼、三叶青为代表的淳安道地药材“淳六味”,并强化品质意识,创建质量标准体系,制定中药材省级标准1个、市级标准4个、县级标准2个,“淳六味”逐渐树立起了行业龙头地位。截至目前,前胡、黄精、覆盆子、山茱萸种植面积分别占到全省的90%、65%、60%、50%,“淳安覆盆子”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前胡、覆盆子、三叶青被纳入“新浙八味”。同时,不断提升中药材的科技含量,通过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省医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桑黄基地、金线莲基地、“山核桃+多花黄精”复合栽培基地等一批试验基地,平均亩产值突破1万元,高者可达3~5万元。

  坚持市场驱动 提升产业生命力

  一是打造示范基地。近三年来,全县共实施中药材产业基地示范项目21个,总投资1727.9万元,总面积2620亩;连片发展示范项目(含林下)546个,面积1.73万亩;落实省级产业技术项目3个、农业科技项目2个、良种保护项目1个。二是建设龙头市场。以打造浙西“药王谷”为目标,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浙西最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国千岛湖中药材交易市场,总建筑面积15145平方米,吸引汇仁药业、汉广集团、康恩贝等70余家著名药企常驻收购,2017年市场交易额达3.2亿元,成为浙西、赣北、皖南中药材主要交易集散地。三是延伸产业链条。一方面,利用部分药材药食同源特性,开发紫菊茶、雪梨膏、金线莲、三叶青叶茶、黄精果脯等中药延伸产品。另一方面,推进中药材产业向健康产业延伸发展和融合升级,建立中药材休闲观光基地5个、中药材养生村1个、以养生为主题的精品民宿4家。

以中医药事业为抓手 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水平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康复保健、疾病防控等领域的作用,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获得“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称号,2012年、2018年分别通过国家基层中医药先进县复审。在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中,淳安县先后被纳入浙江省分级诊疗改革试点、综合医改试点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2016年和2017年综合医改排名全省第11、10位,连续两年居杭州市第一。

  加大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

  出台《淳安县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使用办法》,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的政策倾斜,集中财力资源,优化投入方向,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2015至2017年,县财政对中医药事业费的投入达6939.12万,占卫生事业费的12.47%。在机制保障方面,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基层医疗单位门诊报销50%,中医药服务项目报销55%;县级医院门诊报销20%,中医药服务项目报销30%。

  打造中医药服务三级网络

  按照《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标要求,以中医院建设、中医学科建设和中医人才队伍培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等为重点,形成了“龙头领先、枢纽联动、基础扎实”网络格局,提升了中医药的服务能力。一是抓龙头。2012年实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从2017年开始县财政又安排1.7亿元进行扩建,目前工程正在推进中。2013年与杭州市一医院集团建立了合作办医关系,并与省中医院、市中医院开展中医学科合作。目前,县中医院已通过省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同时,充分发挥县中医院的带头带动作用,由县中医院牵头和8家乡镇卫生院组建淳安县中医院医共体,构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两大平台”,建立人力资源、医疗业务、健康服务、医保财务、后勤服务统管机制,定期派驻医疗骨干组团下基层帮扶,每周下派20名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每年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训中医药人员。二是强枢纽。以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为契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枢纽”的服务品质,2014年在威坪、临岐中心卫生院试点建设中医馆,在21个卫生院建设中医综合服务区,目前全县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能够运用6种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三是固网底。在乡村医生每年一次的注册培训中增加中医药培训内容,不断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70%村卫生室有能力开展针灸、拔火罐、刮痧等中医临床业务。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方面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医名校长“三名”工程,大力招引培育优秀中医人才,5年来招聘本科以上中医药人员55人,引进副高以上专业人员3名,目前淳安县有中医药人员340余人,正高职称8人,副高31人,拥有县级以上名中医30名(国家基层名中医1名,省基层名中医1名,市级名中医1名,市级基层名中医9名,县级名中医18名)。另一方面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目前县中医院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针灸推拿科、中西医结合心内科、消化病学),市级重点学科4个(中医内分泌、中医肛肠、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中医肿瘤),并建立了中医治未病中心。县妇保院开设以“中医+妇幼保健”为模式的小儿推拿、中西医备孕、儿童康复保健等中医药特色科室。

  鼓励民营中医机构发展

  目前,淳安县共有民营中医医疗机构19家(医院1家、门诊部5家、诊所13家),其中淳安新富中医骨伤医院二期工程,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床位250张,已基本投入使用,为淳安县最大的民营医疗机构,此外,神农中医中药馆、元澍堂、咸春堂等中医医疗机构也是淳安县颇具中医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

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淳安县在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财力有限、基础薄弱,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加工能力不足、科技支撑不强、产业附加值不高、服务体系不全等问题,中医药事业存在基层中医药人才比较缺乏、服务能力相对较低、群众对中医认识不深等问题。下一步,淳安县将继续加大中药产业和事业发展力度,更好地富民惠民,也希望得到国家和省、市更多的支持帮助。

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一是扶持中药材加工业。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引进行业知名药企来淳安合作创办中药材加工企业、研发中心或定点生产基地,在中药材种植面积比较大、传统基础好的乡镇规划建设一批山茱萸、前胡、覆盆子等中药材初加工工厂。二是强化科技支撑。针对目前淳安县道地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选派行业专家到淳安县中药材生产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设立办公室加强业务指导,协助开展专业人才培养、道地品种筛选、生产标准制订、良种保护与繁育等产业科技活动,提升中药材的质量,保证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加快“淳六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商标注册,加强千岛湖中药材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开展“中国覆盆子之乡”等国字号中药材基地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淳”味中药材品牌影响力。同时,加快解决桑黄、金紫尖菊花等特色中药材品种行业“身份证”的瓶颈制约问题,按程序列入炮制法规、药典,使其能以合法的中药材身份在市场上正常销售。四是推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淳安中药材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以药旅、药养、药膳和药医融合为着力点,推动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创建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提升中药材产业附加值。

做优做精中医药事业

  一是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县中医院开展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创建,强化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水平。继续引进社会资本来淳发展中医特色医疗机构,扩大县域中医服务资源,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加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引进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建立基层中医药人才定向培养制度,在县级医院建立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基地。三是推动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淳安县《健康淳安2030行动纲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推动健康服务和健康人群等专项行动的实施,助力健康淳安建设。(黄海峰)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