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学会动态 我要投稿
2019全国基层心血管病综合风险管理大会暨第十届全国高血压基层防治大会顺利举办
来源: 心脏健康社区 2019-07-01 [其它] [学会动态]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卫生分会承办,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医师协会、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协会、山西省基层卫生协会共同协办的2019全国基层心血管病综合风险管理大会暨第十届全国高血压基层防治大会于2019年6月28-30日在山西省太原市顺利举办。本次会议共计9个专题,76个授课议题,150余名专家出席,8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专题包括县域基层主任论坛、高血压管理、溶栓/抗凝/心衰、血脂/代谢管理、互联网+远程医疗操作、技能操作及报告解读、综合防治等。

高血压防控策略

 

面对血压飙升至290 mmHg的患者,谢桥涛教授层层剖析,最终发现罪魁祸首是氟比洛芬酯和利福平

 

氟比洛芬酯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极强的NSAIDs,其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分别是阿司匹林的250倍和50倍。但NSAIDs会引起血压升高,并可拮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RAAS抑制剂的降压作用;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尤其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同时该药也是肝药酶诱导剂,可提高肝药酶代谢活性,加快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维拉帕米及RAAS抑制剂等多种药物的代谢速率,降低药物血药浓度。

 

刘丽教授、边波教授则分别分享了体位性低血压、情绪性高血压的相关病例,为参会者带来新的临床诊疗思路。

 

高血压管理

 

华琦教授、李静教授分别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讨论。李静教授重点探讨了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问题;华琦教授则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易被多重因素影响,难以长期保持血压平稳的现象,强调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特点,重视基础疾病防治,积极纠正可能的诱因及不良生活方式、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药物选择遵循小剂量、长效、联合、适度、个性化的原则,并呼吁广大同道积极推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

 

针对基层高血压诊疗中的问题,张亮清教授、张宇清教授分别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张宇清教授指出,国家将高血压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是里程碑式的转变,80%高血压应在基层就诊,但基层医生状况不容乐观,61万个乡村100多万名乡村医生的待遇和技能需要改善。并呼吁上级医院配合帮扶、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医疗机构本身建立有效的评估制度,以克服基层高血压管理中的难点痛点。

 

朱力军教授介绍了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干预的切点定义为静息心率>80次/分,24小时动态心率>75次/分。单纯高血压伴心率增快的患者首选非药物干预,包括渐进性地增加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进行膳食干预,控制体重,戒烟戒酒等。

 

单纯高血压伴心率增快的药物治疗,首选推荐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及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增快)的患者,如经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兼有降压和控制心率双重作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者可用非二氢吡啶类CCB,按照相应指南将其心率控制到靶心率。

 

与此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优先推荐心脏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不仅可以选择有效实现心率、血压的双重管理,还可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李光伟教授梳理了近日有关“糖尿病前期”争议的原因和看法,并分享了最新的大庆研究结果,尽管生活方式干预在IGT人群中能降低糖尿病发生率的证据不容质疑,但是这种干预在单纯IFG或HBA1C升高的肺IGT人群中是否奏效仍不明确。

 

溶栓/抗凝/心衰

 

李学文教授介绍2018中国心衰指南的4大特色:充分与国际接轨,汲取2014年以来国际上药物和器械的最新研究证据;保持中国特色,充分结合国内有代表性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内容详实,全面覆盖心衰发展的全程诊疗;图文结合,便于阅读与实践。

 

韦丙奇教授从3个方面对慢性心衰的基层规范化诊疗进行了分享:

 

1)全面准确把握心衰的病情是正确治疗的基础;

2)急性心衰,需在严密监测病情情况下,综合把握好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时机、剂量和联合应用;

3)对慢性收缩性心衰,需在全程管理和定期复查情况下,进行规范化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并不断优化药物剂量。

 

 

余静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正性肌力药物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重要药物,并对其适应证以及临床获益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同时指出,病因治疗、综合管理和随访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核心。

 

血脂代谢管理

 

面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刘丽芳教授表示,选择降压药物时既要考虑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还应注意到所需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ARB/ACEI被推荐为治疗的首选降压药物。

 

而在降糖方面,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可作为单药治疗的选择,其中二甲双胍是单药治疗的首选;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这类患者,在二甲双胍等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优先选择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如利拉鲁肽和恩格列净)治疗。

 

而对于高血压合并OSAHS的患者,尹新华教授推荐螺内酯作为药物治疗的首选;对于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郭宏教授表示,RAAS抑制剂、NOAC可分别作为降压、抗凝的首选。

 

党爱民教授分享了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及使用注意事项。其禁忌证包括:支气管哮喘及气道痉挛状态、急性心力衰竭及窦性心动过缓、高度窦房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未安装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注意事项包括以下三点:

 

1)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之前,应认真评估伴随疾病、合并用药,根据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临床状况,从而决定β受体阻滞剂的种类和剂量。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滴定剂量直至达到目标心率。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监测血压、心率、肺内啰音及体重的变化。

 

2)高血压患者若初次使用β受体阻滞剂,坐位心率不应低于60次/分,卧位心率不应低于55次/分。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过程中,心率<55次/分应减少剂量并密切观察心率及病情变化。

 

3)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气道反应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如能耐受,可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高血压患者合并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时,可使用α、β受体阻滞剂或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夜间心率慢的患者,应选用短半衰期β受体阻滞剂晨起服用,如美托洛尔平片;肾功能不全患者优选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肝功能不全患者优选肾脏或肝肾均能代谢的β受体阻滞剂。患者如无特殊理由,不应突然停用长期服用的β受体阻滞剂。

 

技能操作及报告解读

 

陈伟伟教授结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对新指南要点及更新重点进行深刻解读,对血脂异常成因,防治情况进行了重点分享,并呼吁基层医生应该重视血脂检测报告单的解读

 

边云飞教授指出,出现心电图危急值的患者随时可发生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并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心电图医师一旦发现核准后,要立即启动心电图危急值上报程序,从而实现最佳有效的干预及治疗,提高抢救的时效性与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综合防治

 

张新军教授指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内容包括:总体心血管风险等级、异常波动性血压、老年综合评估、低舒张压问题评估。并强调老年综合评估、衰弱评估在高血压管理和心血管风险管理中的意义,降压治疗与危险因素干预、靶器官保护、合并症治疗同等重要,血压管理应以控制心血管风险为导向和目标。

 

姜垣教授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首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可预防因素,呼吁共同建立无烟环境。

 

本次会议期间,多位著名专家倾囊相授,针对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规范管理、心血管病实用技术的操作解读,以及临床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为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献计献策。

 

再次祝贺大会顺利举办,期待来年再聚!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