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百问
易道医方:中医结构辨证,人体生命气象结构图式
作者:澤南 2019-06-26 [医疗] [中医百问]
易道医方,结构辨证,三阴三阳结构,人体生命气象结构,洁静精微的道体结构模型,六合方道时空结构,中医结构辨证卦爻图式符号,医易同构。在现代易学的基础上重构现代中医药学。

对比人类文化中对时空的解读方式,西方文化向外解构的几何是潘多拉魔盒,中国文化由内建构的方明是神明六合方,洁静精微、天人同构的神明六合。脱离中国文化本位,阴阳气象,理法规矩的中医药现代化只能是另外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势必会将中医妖魔化,走向灭亡。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现代化已是过去时代的历史产物。中医复兴的两条出路,中医教育改革,中医医疗革命,回归地道的中医传承之路;或者另辟蹊径,创新现代中医理论,简化中医教育。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的现代转化,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精萃的理法规矩,要有理性逻辑地化繁为简,化简为易。尤其是提炼出《黄帝内经》中天地自然,天人一体的阴阳结构模型,历练出洁净精微的思维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治疗方法。中医经历几千年发展,需要结构性的简化,中医人需要把握人体生命气象结构,中药阴阳方证机理也必须在人体生命气象结构的基础上做研究。中医的辨证关系要在人体确定性结构的基础上辨证施治。确定性结构不停留在一般的辩证关系,而是本质的还原,对本体阴阳结构的把握,我把这定义为本体结构辨证。而这个结构就是《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人体生命气象的方道结构。

 

  1. 三阴三阳的人体生命气象结构
     

人体是有阴阳层次的生命气象结构体。阴阳也有时间和空间的确定指向,落实于人体,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指向;阴阳分属不同空间的方位,内与外也有阴阳交错的表里层次结构,三阴三阳即是人体生命气象结构上阴阳的取向方向方位。阴阳冲气交合成一团和气,在人体分为三阴三阳的离合。三阴三阳道体结构的开合功能,展现阴阳离合的状态,开合枢的功能,阴阳的升降出入,运行三阴三阳六气。人体的每一个系统都会在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时空方位上衍生出分系统,与天地应象。如《黄帝内经》中阐述的六经系统,五方系统,“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从受精卵开始到人体形成,生命信息在时空结构上的取向性表达,与三阴三阳在人体生命气象结构上分布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中医古籍中可以得知,古人所认知的阴阳在人体生命气象结构上的取向,阴阳属性的分类是依据于日、月,太阳和太阴。从中国黄历的历法系统也可以知道,太阳太阴阴阳合历,易与天地准,以日月为阴阳的取象标准。现代中医今后能让生命信息在人体生命气象结构充分表达,可以让伤口无痕修复,残肢复原。

 

三阴三阳的层次结构,呈现人体气机的生发与收藏,能量的耗散与聚合的结构状态。

《伤寒论》中的少阴病,十二经的足少阴肾经,五运六气的少阴君火都以少阴命名。用方有四象二旦方的真武汤,用神是六神中的北方玄武真神。三阴三阳是个时空结构的大概念,在我们身体上日用而不知,需要用心体察体悟。现在所说《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准确来说是三阴三阳辨证,少阴病可以包括少阴经病,少阴脏病,少阴腑病等。人体头部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三阴三阳气象结构,前后、左右、上下、表里很明确的立体结构。头痛的部位在前额、后脑勺、头顶或两侧,疼痛的位置不同,病机不同,治疗下针用药也不同。对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要有结构上的体认,概念要在人体结构上定位高维解读。三阴三阳结构既可以是身体的方位部位,还可以包括具体的经络系统。经络依附于人体结构(神经、血管、肌肉、脏、腑等),以不同的阴阳量比构造所展现的阴阳气象而分布循行。《黄帝内经》中关于药物性气味阴阳厚薄的分析,阴阳的量比不仅决定药物的升降沉浮功效,还决定了药物与人体同气相感阴阳方位的靶向性。针灸与汤药的共同结构在于人体的三阴三阳气象结构。阴阳冲气和合后,身体结构在时空环境中各个部位有不同的阴阳量比,展现出阴阳的厚薄,输布三阴三阳的气机气象。二者的区别,中药作用于人体三阴三阳结构是阴阳气象的同气相感,药气与人体气象絪缊相感。藥氣与人体生命气象如同中藥七情的配伍关系,气同则合,异气相冲,所以相同方药的功效会因人的体质气象而异。针灸在于三阴三阳六经结构的同气相感。通过六经结构来调整三阴三阳结构的阴阳气象。因此,疾病的疗养方法还可以通过调整姿势体位,舒阴展阳,达到调整身体气血的阴阳状态;或调整身处环境阴阳的状态。人体的阴阳离合出入状态与日月运动(昼夜、阴晴圆缺)的变化息息相关。天地变幻,阴阳应象,学者需细微体察人身与天地同构的阴阳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云:“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生半死也。”外邪侵袭人体,是由表入里,由轻到重,层层深入的,其传变的一般顺序层次是皮毛、肌肤、筋脉、六腑、五藏。传至五藏难治。蔬菜水果经历寒冻冬藏后变甜,柑橘、甘蔗来年春天春气生发,气温升高时,水果的气味耗散,外层的表皮果肉还有水分,里面却早已脱水,枯竭。人生病前身体会有征兆,感觉气虚,比平时怕风怕冷,头发会变得萎蔫,摸起来枯槁,面色变得晦暗,爪甲失色,有经验的人就会提前预防。

 

 人体发烧,玩雪,寒冬冻后发热;房中养生的气至,失眠不寐,风湿人群因天气变化感觉寒气冷到了骨子里面。三阴三阳的离合波动,心脏搏动,肺肾呼吸纳气,气的升降出入,阴阳的开合,气血的新陈代谢。从这些也可以体察出自然生命气象的规律,昼夜变化导致人体营卫表里交合,四季运动导致生命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生命之气阳气的生发是由内而往外走。春到夏,阳气层层由内而外,夏至冬,阳气逐层由外而向内收藏。生命体置入春天厥阴风木的气象环境,人、动物及花草树木就开始春气氤氲了,人身体的脏腑功能状态、激素水平快速变化,由此焕发出春天的生命气象。阳化气,阴成形;大地时空的四季转换,才有生命气象的生长化收藏,热量(阳气)随水液水汽的相态变化而升腾于天上,或潜藏于地下。人体生命气象结构输布有三阴三阳六气,天地自然中也有三阴三阳六气。中医的病名就是直指病机根本,从致病的根源命名,如风寒、风热、风湿、中风、中暑、时疫流行病。佐证了天人同构。

 

 

三阴三阳结构体阴阳开合的波动,生命能量有层次地跃迁或湮灭。这就是生命的秩序,生命气象信息场。如果紊乱,就不受主体生命的调节,生命气象的信息通道就会被阻断,就会出现气机逆乱,导致人体处于疾病的状态。

 

人体四肢肘膝以下的结构模型与人体生命气象结构相统一,都是三阴三阳的结构体,脉气所发依次是三阴三阳六气,六气因人体结构不同的空间部位而蕴含阴阳的量比不同。

在相同三阴三阳结构体上,内脏功能与经脉穴位主治有对应统一的关系。大量古今腧穴文献记载,腧穴功能主治与经脉穴位相关的同一性仅仅表现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及络穴上,只有肘膝以下穴位按十二经分类,按三才上、中、下分部。循经取穴主要是循经取肘膝以下十二经穴。用空间结构分析中医的辨证施治,是由体到面,视角由高维逐渐降维,再由线精准定位到点。以经穴治人身面、体的病症。中医探讨人体生命结构的点与二维方面,三维结构体的对应、统一关系,如四两拨千斤般巧妙,简易教学。用针的医师尤其体会深刻,一个痛点出现,可以在人身不少于六个结构体上取穴针刺,典型如黄帝内针。

 

  1. 先秦道统古法的六神结构
     

先秦方家有共通的方道方术结构,方家术语可以互通。道术为天下裂,散而为诸子百家之学。很多散乱的理论体系到汉代才形成规模、体系化。仲景《伤寒论》简短一篇序言三次谈到了方,“精究方术,博采众方,宿尚方术”,从中发觉方的重要性,中国人的方道思想,制器尚象尚方,体隐则用显,子学山、医、卜、星、相五术有通用的方术结构。方士求学问道,求教方家,仲圣可谓是医道界的大德方家。中医开出的处方,称为方子。配方是通过方把中药配伍在一起,形成方药。序言结尾仲景强调“余宿尚方术”,毫无疑问仲景医道思想有具体的方术结构。还有继承以四神象命名的药方,尤其能证明此观点。方道思想是中医,中国文化的内核。仲圣创立方书,方药结构理法规矩,以方术名;《傅青主女科》方书思想逍遥随意自在,方药轻灵纯和不失准绳。傅山和张仲景居心相同,立方有异。

 

 

《周髀算经》中有展示日月星宿运动距离与二十四节气阴阳变化的七衡六间图,七衡六间图式切圆为方,线条量化逻辑表达可以推演出十二消息卦,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卦爻图式表示新时间节点的新气象是由内而向外生!此图式展现人体阴阳的变化规律。

 

天布五行,人禀五常,经络府俞,阴阳会通六合。五千年的道统文化血脉传承,神农、黄帝、岐伯、扁鹊、仲景等为中华文化创立,传承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六合宇宙范式,大一统的方道结构体系。

 

 

 

张仲景《伤寒论》中医学体系的方道结构是三阴三阳,提纲以三阴三阳为病名,用的是源自先秦道统古法的六神。六神是以神明六合为时空结构的天地模型。现代人解读为六经辩证体系,是降低了维度,精准表述应该属三阴三阳辩证,医者没有师父指点,不认真读先秦医书,心眼被现今流于时弊的医学观念所迷障,难以觉悟,就很难提升对古法正统中医思想的认知维度。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载“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阴旦者,扶阴之方……青龙者,宣发之方……白虎者,收重之方……朱鸟者,清滋之方……玄武者,温渗之方……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汤液经》中有大阴旦汤、小阴旦汤、阳旦汤、青龙汤、白虎汤、朱雀汤、玄武汤。在形式上代表六合正精,是神明之剂。六合方明,神明六合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六神方,三阴三阳辨证是结构辨证。辨证到三阴三阳结构体系,论治再具体调整三阴三阳时空方位的取向,气机气象的表达。

 

  1. 易道医方的中医结构图式

 

中医正统的五行五脏图式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记载,脾居中央主长夏,中宫脾土,其它四脏位列四旁四方。如果要把土与其它四行画成一个圆圈,木、火、金、水每一行之间的交接是土的调节作用,圆圈图式上应该画四个土,这是源于历法,及《黄帝内经》记载长夏的算法。

 

黄庭内景图的黄庭中宫与三脉七轮的脐轮同为黄色。内证研究出人体生命气象有共通的结构。当人体疲劳睡眠休养过程中,会觉察生命气象由内而外逐层次立体式焕发,通达到四肢就恢复了正常的生命气机。

 

左右二图意象共通,将左图八卦的阴阳爻线条虚实化,圆圈化,得到右图八卦的阴阳气象结构,认知维度的突破提升。

 

(源自藏医学父精母血理论的阴阳结构层次图式,可以知道小孩子先天疾病的根源,是父亲还是母亲的问题。)

 

方圆、圈圈、卦爻阴阳图式线条化,高维的道体结构投影降维到二维平面显得简约,条理有次第,图式古今方家术语通用,通俗易懂。医者可以揆度疾病之浅深。在结构图式的理性逻辑统一规范下,中医术语才不会随时代语境的变迁而迷失,脱离精准的结构规矩。中医的调理与“条理”相通,条理次第,调理人体生命气象阴阳紊乱的结构层次。

 

 

“卦象作为动态的文本,卦象逻辑是开放的探索过程。六爻的生命气象结构,具备形象的抽象,表达抽象的形象。不仅是形式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辨证逻辑思维;不仅是概念思维,而且是形象或意象思维。把握结构的认知方式,天人同构的非线性时位模型。对象数模型的结构和解构,创建现代中医药学的突破口。”——摘录于李定老师《符号学视野下的易学》一书。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有卦之象焉,有爻之象焉。立卦以后,象乃见,爻象动乎内。上下之位,以时言之,初,终也;以道言之,本,末也;观乎人则天地之体见矣。道有变易流动,爻则效之。学至于此止矣,卦可遗也,爻可忘也,五者之变反于一也,是故圣人之辞,因是而止矣。摘录于《汉上易传》宋·朱震撰。

 

  1. 中医看病辨证
     

中医看病在于用心。将病人经眼、耳、鼻、舌、身、意所得症状信息展现于医者一心,医心切换至中医方道术数系统方算,临证察机的现代版解读,用心直接看出病机。通俗解释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用心来设想构造,“想”字由心出相,构想出“象”,包括具象,抽象,意象。思外揣内,以平人身体和美的生命气象为标准。再由此象互通时空万象,“取类比象”组方配药,演绎方药,调理鲜活的人体生命气象,对病机或气机进行时空“方”象的置换或合化调整。调理人体内药气的走向,气机能量的状态。时空方位取向的象,象的取用要在时位方象的理法规矩内。中医这种感通天地,用心感应,刹那如闪电般高速高维的思维方式不同于西医的用脑思考方式!

 

学道立方,立的是道体的方道结构和模型,求学问道最后得到的是本体论认知思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道至简,最后证实的是大道本源、洁静精微的道体结构。依据人体生命气象结构,先辨阴阳方,再辨证,最后辩病。辨方正位,辩人身体的阴阳方,辨病人生活的时空状态(三因制宜),辨证论治,辨病论治,逐步在生命结构上细化到病机,气机。

少数民族的医药体系也有心在中间,其它在四徬的医学思想和结构图式。少数民族医学是中华文化迁徙的结果,可以窥见早期孕育发展的中医学思想体系。

 

 

  1. 结语
     

中国文化尚方,方以类聚,运用方道思想分门别类,以建构结构图式认知宇宙,理性把握。时空方位,东南西北方,左右前后上下;时间方相,春夏秋冬。阴阳刚柔,光与影的向背,山南水北。中医的方药、处方、配方。尚方的精髓在于用方道思想把握天地的阴阳气象,具有辨方正位,组方配方,演绎方道结构的智慧。

现代医学的影像学科,特医(具备特异功能的医者,如天眼通)透视,中医可以用心思维的意象来通透病机病理。现代中医的发展急需创制出共通的气象病机符号,在结构符号的规矩上配合文字语言做到精准辨证论治的大统一。医者所用的中医辨证体系不同,师承学习的法脉不同,导致辨证论治所用的医学术语存在行业术语的隔异,病机的表达不够准确统一,病邪在人体的定位模糊。无论用什么辩证体系,用什么样的文字语言,都应该是以人体生命气象结构为基础,这套人体生命气象结构的符号就可以做到医学术语的互通与统一,作为医家统一标准的医学术语。当然这还不够完善,需要同道共同努力,发展进步。这套符号系统也可用于未来中医智能化研究,给人体生命气象进行医学编码。

这套中医符号体系的创制和统一规范,能够将积淀千年繁重的中医方术巨系统编码简易化,方便中医智能信息的流通和数据处理。让医者摆脱繁重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负担。 “书同文”,借用源自中国道统文化,方家术语的图式符号,创制出现代中医标准的中医专业术语符号。这样不失中国文化内核,规范统一了中医学,助力于中医复兴。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