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百问
论拔罐禁忌及风险防范
作者:邢皓博 陈波 来源:针灸读书会 2019-04-30 [医疗] [中医百问]
大家好,这里是针灸读书会,近段时间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关于拔罐的临床研究以及机制研究,拔罐疗法的好处相信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来谈谈关于拔罐的禁忌与风险,防患于未然。

1.拔罐前的注意事项

 

从施术环境角度,拔罐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在20℃以上的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从术前消毒及器具检查角度,施术前应注意清洁消毒,包括施术者双手、受术者拔罐部位及拔罐用具,均应清洁干净或做常规消毒,在进行拔罐操作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或有无破损,以免损伤患者皮肤。从拔罐部位角度,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相对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者,罐体容易脱落,均不适用。根据不同的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器具 。在使用玻璃罐时,操作前最好用手将罐口预热,尤其是在冬季,以免因罐口冰冷的温度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引起肌肉的收缩和紧张。从患者体位角度,对于初诊、年老体弱、小儿和有过敏史、晕针史的患者,均宜采用卧位,一般以俯卧位为主,充分暴露施术部位,一般来说,有条件采用卧位则不选用坐位,以防罐具脫落损坏或星罐等不良反应。因此,从施术环境、术前消毒及器具检查、拔罐部位、患者体位等角度,都应注意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或产生的不良后果。

 

2.拔罐时的注意事项

 

2.1闪火拔罐法应用闪火法拔罐时,棉球蘸取的乙醇不宜过多,以防过多滴下和乙醇流到罐口。注意点燃乙醇棉球时必须在患者身体以外区域点燃,避免棉球上细小的棉絮点燃后不慎掉落,烫伤患者。点燃棉球后在火罐内旋绕数圈后抽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在罐内旋转动作要快,旋转时使罐口倾斜,避免酒精掉下烫伤皮肤。注意操作时不要烧灼罐口,以免烫伤皮肤。在近头面部用闪火法时,要将点燃的酒精棉球远离头面,以防燃及头发,此法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

 

2.2投火拔罐法应用投火法拔罐时,将易燃纸片或95%乙醇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注意点燃的纸片或酒精棉球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容易落下烫伤皮肤,故适宜于侧面吸拔。

 

2.3贴棉拔罐法此法同投火法,也多用于侧面吸拔,同时应注意避免乙醇过多,滴下烫伤皮肤,还要防止燃着的棉花烫伤皮肤。

 

2.4架火拔法在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注意不要将燃烧着的火架撞翻。

 

2.5水罐拔罐法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记载了:取三指大青笔筒,长寸许,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处按之。"这是已知的最早的竹罐制作和以水煮罐的吸拔方法。此法多用竹罐,竹罐的优点是取材容易,经济实用,轻巧,适于药煮作药罐用。缺点是不透明,需经常维护,禁止用火烤,否则易燥裂,而且有孔隙,漏气,吸拔力不够大,在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防烫伤病人皮肤。因此,有知觉障碍者,不宜应用竹罐。

 

2.6留罐法此法适用于大多数疾病,最为常用。在应用多罐时,罐子排列不宜过近,以防止因皮肤被火罐互相牵拉而产生疼痛,一般留罐时间15 ~20 min,儿童不宜留罐太长时间。对于排除湿、寒、风、毒诸邪及达到明显扶助正气作用时,可有意识的长时间留罐或加大吸拔力度达到发泡的效果。

 

2.7走罐法此法适用于脊背、腰臀、大腿等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走罐时,所用罐具的罐口必须十分光滑,以免拉伤皮肤,故以玻璃罐为宜。若使用火罐法吸附时,一般情况下火力要小,例如用较窄的纸片引燃,或用75%左右的酒精引燃。若使用抽气罐时,抽气量也应较留罐法小。罐具吸拔后应立即进行推拉或旋转,不能先试探是否拔住,否则可能较难移动,用力过大会使皮肤损伤。不可在骨突出处推拉,以防损伤皮肤或造成漏气,走罐速度宜缓慢,快则易致疼痛,且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宜过长。

 

2.8闪罐法由于此法避免了传统拔罐法所形成的瘀斑,对美观影响不大,适用于一些不宜留罐的部位及儿童患者。注意使用同一个罐进行多次闪罐后,罐口温度逐渐升高,应及时换罐,以免发生须伤。建议使用闪罐法时,准备两套同等规格大小的罐以便于温度过高时交替使用。

 

2.9刺络拔罐法在应用拔刺血罐时,针刺出血的面积应等于或略小于火罐口径。出血量要适当,每次总量以不超过10 mL为宜,一般多使用抽气罐,便于随时改变吸拔力度的大小,控制出血量。建议在临床中使用玻璃罐,便于清洗残留血液和消毒。

 

2.10针罐法广义上,针罐所用针法可包括毫针、电针、指针、皮肤针、三棱针、挑治、火针、割治、激光针、磁缇针等。狭义上,针罐法仅指毫针与拔罐法的配合使用。各种针刺疗法均可在拔罐前、拔罐后或连续两次拔罐间隙应用,其中毫针还可留针拔罐。应用针罐时,要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尽量避免将针垂直压入深处,造成损伤,留针拔罐,选择罐具宜大,且宜使用透明罐具。进针后,留在皮肤表面上的高度必须小于罐腔深度,因此毫针针柄宜短,以免吸拔时罐具触碰针柄而致损伤,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球拭去。此外, 《实用中医拔罐学》 指出,胸、背、颈部等易发生气胸的部位,不宜使用此法。

 

3不宜、禁止拔罐的疾病

 

3.1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机制不全的患者禁用拔罐。在拔罐的过程中,罐内负压使浅表的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血液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淤血。因此,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禁用拔罐,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友病,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因此,体表大血管处同样不宜拔罐。

 

3.2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不宜拔罐肺结核患者不宜拔謹,尤其是活动期,由于拔罐时体表周围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为结核分枝杆菌(需氧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可能引起病灶的扩大,甚至激发其他部位的结杉病变,如结核性腹膜炎、肾结核、骨结核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拔罐。肺炎病人不宜拔罐,但有报道认为拔罐对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3浮肿病或水肿者不宜拔罐,在《石学敏拔罐临证精讲》中提到,严重水肿者不宜拔罐。但是,拔罐疗法并非对所有水肿均不适用。对于乳腺癌术后出现的上肢水肿症状,在患处刺络拔罐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疗效。

 

3.4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不宜拔罐由于拔罐时皮肤在负压下收紧,年老且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心脏病发作,尤其是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宜拔罐,但对于一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可在心俞、脾俞等穴位刺络拔提高疗效。另外,带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物体的患者,禁用电磁拔罐器具。

 

3.5血压过高患者,也应慎用火罐,尤忌强手法,由于拔罐会引起血压升高,尤其是使用火罐或强刺激手法时,对血压影响更大,血压过高的患者若没有合理使用火罐或强刺激手法,可能对患者的血压造成损害,甚至继发心血管病变。

 

3.6新伤骨折、静脉曲张患者禁用新伤骨折处骨的形态结构不稳定,且拔罐疗法本身对骨折愈合没有治疗作用,在患处拔罐反而会影响骨折的稳定性,延缓骨折愈合。

 

4不宜、禁止拔罐的部位

 

4.1皮肤病及外伤患处禁用拔罐皮肤过敏或皮肤患有疥宿等传染性疾病者、全身性皮肤病、外伤或溃疡破裂处禁用拔罐。西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已有记载:"痈疽、瘤、石痈、结筋、痹疠,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但古籍中也有角法治疗软组织化脓性疾患的记载,并对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出了明确规定。《太平圣惠方》 载:"凡痈疽发背,肿高坚硬浓稠掀盛,色赤者宜水角:陷下,肉色不变,软慢稀者不宜水角。"又指出:“疽之萌生而水角,则内热之毒畏冷,逼之却入胰理,深可衰也。"即红肿高大阳证、实证,为适应症:相反,痈疽初生或阴证、半阴证等为禁忌症。

 

4.2一些标志部位不宜拔罐,如五官、前后二阴、乳头等五官、前后二阴不宜使用。《石学敏拔罐临证精讲》中提及此观点。但角法的最早记录为《五十二病方》中用以处理牡痔,采用火罐负压把痔核吸出来,然后再“系以小绳,剖以刀"进行手术的方法,类似于现代采用负压吸肛检查器的原理。乳头不宜拔罐。乳头的皮肤过于娇嫩,若使用拔罐疗法,吸拔力较大会使乳头皮肤损伤,并且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一般不宜使用,尤其是妊娠期妇女。

 

4.3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原处不宜拔罐拔罐处局部呈现红晕或瘀血造成的紫癜(青紫色)为正常现象,数日后可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不可在此处重复拔罐。如因留罐时间过长,引起皮肤出水疱时,轻者无需处理,大的水疱可用针刺破,放出疱内液体,或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并用龙胆紫消毒,防止感染。

 

4.4瘢痕、恶性肿瘤局部、局部皮肤弹性差者禁用瘢痕或弹性差的皮肤较脆弱,拔罐时的吸附力量较大,施术时应尽量避开这些部位,以免对局部皮肤造成损伤,或使瘢痕处的旧伤复发。

 

4.5肌肉瘦削或骨骼凹凸不平及多毛发处不宜拔罐拔罐的适宜部位为肌肉丰厚的地方,如在肌肉瘦削或骨骼凹凸不平的地方拔罐,则会出现罐具不易吸附,甚至不宜吸拔的现象,而且会给患者造成疼痛或表面皮肤的损伤。毛发较多的部位亦不宜拔罐。吸附罐具时牵扯毛发对皮肤造成牵拉,可能造成毛发的脱落或毛蠢皮肤的损伤。如有特殊需要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请患者自行剔除局部毛发后,再进行拔罐疗法。

 

5不宜、禁止拔罐的人群

 

5.1拔罐过程中出现晕罐者应立即停止拔罐拔罐过程中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目眩、心慌心悸、恶心呕吐、四肢发冷、神昏仆倒等症状,此为晕罐,应立即停止拔罐,让患者平卧,取头低脚高体位。轻者,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多能好转。晕罐严重者可用卧龙散或通关散少许吹入鼻中,取嚏数次后,一般可恢复;也可点掐或针刺少商、百会、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中冲等穴位,或艾负百会、气海、关元、涌泉等穴位,必要时及时送入医院进行急救.临床中应注意观察,因过饥、过劳、大渴、大汗等人群容易晕罐,也应禁用拔罐

 

5.2四岁以下幼儿,80岁以上老人均不宜拔罐考虑到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若拔罐疗法宣散之力太过,容易损伤人体的正气,且幼儿皮肤娇嫩,罐疗对于皮肤的牵拉及瘀斑的形成会给小儿带来不适感。如有需要罐疗的特殊治疗必要时,要注意术前对大年龄患儿做好心理护理,说明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和鼓励,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使患儿和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对于小年龄患儿应由家长协助固定好拔罐部位。另外若肌肤反应明显、皮肤薄弱的儿童则应缩短留罐时间。另外,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也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相当于泻法的治疗作用,若体质过于虚弱或气血不足的患者使用拔罐疗法,会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效果。

 

5.3神志不清的患者不宜拔罐!高热、谑语、痉挛、抽搐或昏迷的病人不宜使用,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石学敏拔罐临证精讲》 中也写到,重度神经质、狂躁不安、不合作者及酒醉者不宜拔罐。

 

5.4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妊娠期忌用,四肢活血穴位慎拔,《石学敏拔罐临证精讲》中同样提及此观点。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相反,对于某些痛经的妇女来说,拔罐亦是一种治疗痛经的辅助疗法,岳红运用耳针配刺血加拔罐治疗痛经的方法,双侧次穴三棱针放血加罐,临床疗效良好。妇女妊娠期下腹部、腰骶部忌用,容易导致流产。四肢活血穴位慎拔,如合谷、三阴交、至阴、昆仑、肩井等,若病情需要用到其中的穴位,根据病情酌情选择。妊娠期妇女拔罐手法宜轻柔。因此,在施术前需向病人仔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如患者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自述,则需向家属或陪同者询问清楚再进行施术。

 

6起罐时的注意事项

 

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15 ~ 20 min以内,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在背部多处拔罐时,宜按顺序先上后下起罐,可防止发生头晕脑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7小结

 

对于拔罐疗法上述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均应按照相应的病症特点选择拔罐器具、拔罐手法、拔罐部位、拔罐时间。但是,拔罐法的禁忌不是绝对的,对某些不宜拔罐的疾病、部位、人群施术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取得良好疗效。应进一步探究古籍经典中拔罐的适用范围及禁忌,为现代临床的需要提供理论及实验研究的支持,还有风险防范的原则和方法。总之,拔罐疗法需以个体化辨证论治和规范化操作为指导,其禁忌及其应用尚待进一步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