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传统医药动态 我要投稿
种好中医“试验田”,才能收获“百果园”
作者:张培红、武宁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9-02-18 [其它] [传统医药动态]
——施文国局长、王鑫处长就中医药有关热点问题走访曹东义主任
 

2019年2月15日,春节后第一个周末的上午,石家庄市中医药管理局施文国局长、王鑫处长,为了调研中医工作,走访了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曹主任虽然已经在2个月前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是由于他担任着很多重要的学术职务和社会兼职,主编了40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600多篇论文、文章,是一个“既能上厅堂,也能下厨房”的资深中医专家,有比较强的建言献策能力,因此两位局长就目前中医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与曹东义主任交换了看法。

施文国局长几年前担任石家庄市卫计委办公室主任,他记得新华社记者当年采访过曹东义副院长,发表了《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民间中医》,他主持的河北省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工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出版的《杏林寻宝·保护中医》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专门著作。2017年《中医药法》实施的时候,石家庄市卫计委领导集体学习,请曹东义讲述立法宗旨和现实意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东义是农工党河北省委文史理论专委会的主任委员,也是裕华区的政协委员、政府特约咨询专家,研究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行医45年,中医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突出。他自己谦虚地说,这是因为自己的师父、老师、同学、徒弟、学生“五个关键词”都太优秀了,在这个团队里自己不努力,就不能跟上他们的步伐掉队了,影响了中医学术的传承。

曹主任赠送了几本有关书籍,感谢领导在百忙之中,前来调研有关事项。他说,作为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委会的会长,很关心“师承与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问题,尽管河北省报名的人数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想象,但是,从河北省七千多万人口,《医师法》20年积累的历史问题来看,全省8000多名报考人员并非不可理解,也绝对不是“难以容纳”。目前,乡村和基层非常需要大批“确有专长”的中医人员,关键是如何确定谁符合条件,如何获得资格?这需要大量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

曹东义认为,总体的思路应该是“学术引领,技术支撑,政策保障,做好实验田,收获百果园。”王鑫处长请他解释一下,最好有可以操作的具体建议。

曹东义说,“确有专长”的“确有”就是一个以学术专长为基础,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的问题。由于属于考核,而不是考试,并且“会什么,报什么,考什么”,不是一张考卷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5个专家需要商量决定,没有学术引领是做不好的。而且,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其在近代的学术特色淡化,中医院不姓中,也是多年来的痼疾。中医的临床思维受西医影响大,很多专家职称虽然很高,但是其中医思维、中医技术特色未必让民间中医心服口服。所以,“学术引领”不容易。由于考核“师承与确有专长”是《中医药法》规定的长期任务,不是一次性的考核,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进而造福大众,发展中医事业,离不开“学术引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一技之长专委会”,其宗旨就是为有关人员服务,替政府分忧。我作为会长,责无旁贷,愿意搭建桥梁,尽力做好有关工作。

曹东义曾经担任河北省民间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在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接待过很多来访人员,处理过大量来访信件,有相关经验。他介绍了几年来,河北省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方面的省级评审,以及上报华北片区、国家中心的情况和经验。建立保护制度、保护名录,对传统知识持有人的传承工作进行支持,是《中医药法》赋予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神圣责任。没有学术引领,就会背离中医传统,造成中医西化,淡化学术特色,危害中医事业。

关于“技术支撑”的解释,曹东义说“确有专长”是认定的结果,“没有一技之长,何来‘确有专长’?为了证明‘确有专长’,就需要一定技术支撑,要有实际操作演练,检验其是否具备相关资格。”这样就需要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试验田”,作为技术支撑平台,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也不一定需要高考那样必须集中在几天内完成。考验、考核医疗技术,观察是否安全有效,是需要时间的。

考虑到确有专长人员获得行医资格之后,大多数人是在基层开展业务,很少进入大医院工作。他们的真才实学才,可以填补、提升基层国医堂、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医服务能力与水平。因此,“试验田”可以设置在基层医疗机构之内,“确有专长”来于基层,用于基层,可以就近在申报区域内完成初级考核,而不用一起集中在省级有关部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以防止走过场,也能检验其真实性,为大众健康负责。

施局长、王处长对于这条建议很感兴趣,认为有操作性,对于化解报考人员多,不容易把控的问题,可以在基层把好甄别关,既符合有关法规的宗旨,不是不作为、乱作为,而是真作为、积极作为。他们表示需要回去研究具体办法,以便落在实处。

关于“政策保障”的建议,曹东义说在德国学习气功可以报销,美国大兵用针灸进行保健,都是看到中医在治未病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但是,我们现行的医保制度,没有“治未病”收费项目。如果允许用个人账户,每年支付一定比例的“治未病”费用,就可以用来接受中医健康教育、中医查病、调理身体、学习保健技术,这是一个导向问题。现在的医保,是向大病倾斜,重视治疗,轻视预防,西医的健康体检、预防疫苗接种等可以报销,而中医的治未病虽然由政府号召和主导,但是,医保不予支付。上述中医预防保健措施,如果用医保资金支付,目前被认为属于“套保行为”。这需要地方政府协调,加以解决。很多中医治疗技术的收费项目,还没有纳入医保报销名录。

施局长、王处长对于这项建议也很认可,他们觉得需要和市人大等部门沟通,促进医保资金支持中医药事业,以便减少医保资金支出,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

他们还就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中医药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换了看法。

曹东义主任的师父朱良春国医大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几年的调研、走访,反复验证总结,终于在南通市中医院挖掘、整理出季德胜蛇药、成云龙铁脚将军草(金荞麦片)、陈照治疗瘰疬疮经验,被杏林誉为“民间中医三支花”,至今仍传为美谈。

我们可以期待,在《中医药法》等有关利好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经过有关中医药领导部门的组织领导,学术团体的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平台与确有专长人员的深度合作,一个百花齐放,成果琳琅满目的“中医百果园”,就会盛放在各个地区。各地的领导如果都能像施局长、王处长这样,问计于民,求真务实,破解发展之中的热点问题,所谓“难题”就不难解决。

2019、2、16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