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百问
朱子文化与闽北中医药学(一)
作者:吴童来源:郎中工作室 2018-10-09 [医疗] [中医百问]

朱子其人

 

朱子(1130.9.15~1200.4.23)指的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后称晦翁,谥号为文,后世尊称朱文公,是二程理学之集大成者,闽学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其祖籍是徽州府六县之一的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出生地为闽地南剑州尤溪。

朱熹诞生不久,适逢范汝为作乱,一家人无奈颠沛流离,逃难于尤溪、宁德、福州之间,叛乱平定后,才在尤溪安稳下来。公元1137年,朱熹的父亲朱松应招前往国都之后,他和母亲祝氏寓居于建州浦城。

公元1143年,朱松临终之前,把他托付给崇安的好友刘彦修。朱熹19岁中进士之后,于公元1153~1157年任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市同安区)主簿。任期满后,他拜师程颢的二传弟子李侗,继承了程颖、程颢“洛学”之精髓。

公元1163年朱熹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之后,辞国子监武学博士,请求回建州崇安。公元1168年,崇安发生洪涝水患,朱熹发动商贾富民捐粮救灾,自己还向官府借粮食六百斛用于救济灾民,使民免于忍饥挨饿。

 

公元1169年,朱熹开创了“中和新说”,标志其哲学思想体系的成熟。同年,朱母祝氏去世,他在建阳建立寒泉精舍为母守孝,之后六年均在此著书立作,人称“寒泉著述”。著书期间,朱熹创建了民办粮仓储粮制度——“社仓”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贫民的生活困难和朝廷的财政压力,缓和了社会矛盾,之后在各地得到推广。

 

公元1178~1181年,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庐山市、都昌县等地),在任内抗灾救荒,兴建书院,功绩显著,遂在浙东发生大饥荒后,被提举为浙东(今浙江省东部和南部)常平茶盐公事救助灾民,九个月后离任。

 

公元1182年,朱熹把注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四部注本合刊,这是我国经学史上“四书”名称的源头。

 

之后,朱熹建造武夷精舍,潜心学问,讲课授学。公元1190~1191年,朱熹任漳州知州,卸任3年后,临危受命,前往湖南平定瑶民蒲来矢的叛乱,任上还改扩了岳麓书院

 

朱熹暮年回到建阳,不惧“党禁”,一心著书立说,逝世之前仍在完善《大学章句》。

 

纵观朱子的一生,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福建度过的,期间的四十余年更是扎根闽北地区,对闽北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他的理学思想和在闽北创建的考亭书院、寒泉精舍等书院,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文化及印刷业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该地中医药文化的建构与发展。

 

朱子文化的内涵

朱子文化的内涵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辨色彩、人文追求、道德理想。它以理学思想为核心,兼有朱熹提倡的理想追求、社会主张、道德要求、教育思想、科学思想等,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的众多领域。

 

朱子理学的兴起

朱熹在闽北完善了理学体系,积极推动书院的建设和理学文化的传播。全国各地的学者慕名前来求学问道,使得闽北成为当时理学的思想文化中心和传播基地。同时,朱熹对中医持鼓励和推崇的态度,自己还曾深入探讨过脉的定位问题。为闽北医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后世将朱熹及其传人的理学思想统称为闽学。这些闽学的传人在闽北创建书院,著书立作,开课讲学,延续和深化了朱子文化对闽北医学的影响,闽北医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

 

朱熹的传人继续将朱子文化发扬光大。建阳蔡元定一门之内,四世九贤,注经卫道,羽翼经传,蔡元定更是被称为“紫阳羽翼”,自身也编写了数部医著。朱熹女婿兼衣钵传人黄榦,存朱子之真学,布道不倦。朱熹的二传弟子浦城真德秀,致力于恢复朱熹名誉,对朱子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居功至伟。朱子理学从而在各地开枝散叶,孕育了众多理学名家。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