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陈达灿:健脾清心,利湿止痒法治疗湿疹案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3-03-14 [其它] [名医论坛]

【基本资料】

 

张某,男性,时年55岁。

 

患者于半月前双下肢开始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夜晚痒甚,搔抓后局部渗液,过敏皮疹范围逐渐扩大,渐延及腰背部及双上肢,曾在外院使用苯海拉明、赛庚啶等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首诊证候

刻诊:腰背部及双上肢散见钱币状红斑,双下肢可见大片红斑、丘疹,局部少许渗液,无糜烂。瘙痒甚,眠差,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边有齿印,苔少,脉细。

 

辨证论治

 

诊断:湿疹。

辨证:脾虚心火证。

治法:健脾清心,利湿止痒。

处方:

茯苓20g、白术15g、生薏仁30g、灯心花5扎、淡竹叶15g、鱼腥草20g、白鲜皮15g、徐长卿15g、生地黄20g、丹皮20g、牡蛎30g(先煎)、甘草5g,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

其他治疗:消炎止痒洗剂外洗(苦参、地榆、大飞扬等),每日一次。

 

随诊过程

 

 

二诊:2015年12月22日

 

服药7剂,瘙痒减轻,皮疹颜色变淡,睡眠仍较差。上方将茯苓改为茯神,加白蒺藜15g,继服7剂,皮损基本消失,临床治愈。

 

 

【按语】

 

辨证思路: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湿疹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

 

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病因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本病。

 

治疗经验:本例患者为急性湿疹,陈教授根据《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疮痛痒,皆属于火”,辨证以脾虚心火旺盛为主,故治以健脾清心,方选用四君子汤合导赤散加减。方中淡竹叶、灯芯花清心火,茯苓、白术、生薏苡仁健脾利湿,鱼腥草、徐长卿、白鲜皮清热祛风止痒,牡蛎镇静安神。总之,本例虚实夹杂,既有心火、湿热的表现,又存在脾失健运的根本原因,标本兼顾、内外兼治,泻实不忘补虚,整体辨证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案编者:刘政铎)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陈达灿教授临床经验集》,陈达灿著,陈达灿教授师承团队整理,2019.03,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