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学会动态 我要投稿
《气络论》及络病教学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
来源:世界中联网 2018-09-13 [其它] [学会动态]
8月11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共同主办的《气络论》及络病教学研讨会在石家庄以岭健康城召开。来自各省市的络病专业委员会成员以及各大院校的教授共计300余人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络病专业委员会会长吴以岭以《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为题全面讲解了络病研究中三大理论体系的源起、发展及其在指导络病治疗中的创新应用。在同期举行的《络病学》教学研讨会上,来自江苏、陕西、江西等高等医学院校的资深教授就《络病学》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让众多青年学生学好络病学知识。

中医药发展正处在“东风西渐”的风口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医学的整体思维方式正逐渐被全世界认同,大有“东风西渐”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现代中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中医药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40年来,吴以岭院士及其团队创新发展中医络病理论,目前已形成由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共同构成的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创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络病学重点学科,并建立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内外众多中西医药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参与到络病研究当中来。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系列通络药物在血管性疾病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的防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络病证治作为络病理论体系的总纲,为重大疾病防治奠定基石
    春秋时期,《黄帝内经》首提“络”之概念;东汉张仲景首开通络方药之先河;清代叶天士首次提出 “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为后世络病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始终未形成系统理论体系,相应的通络药物也没有得到重视和应用。

 

    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络病证治”体系,提出中医络病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并运用络病空间概念揭示外感温热病传变及临床辨证治疗规律,研制连花清瘟胶囊组方。2004年专家鉴定一致认为:“初步建立‘络病证治’体系,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属国内外创新性科研成果。”2006年,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络病学教学:凝集力量,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在同期举行的《络病学》教学研讨会上,南京中医药大学龚婕宁教授总结了《络病学》与中医其他学科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异同;陕西中医药大学赵明君教授分享了如何在教学中为学生厘清络病与血瘀证异同的经验;山西中医药大学何丽清教授详细介绍了吸引学生选修《络病学》的实用经验。

 

    据悉,《络病学》早在2006年就成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进入多所医学院校的教学课程,并于2009年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病种和重点学科。如今,《络病学》已成为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习课程,新加坡仲景医学院、美国医学院校也都开设了《络病学》课程,累计近十万名医学生受益。

 

    现代络病理论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传承创新发展而来,并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完善。“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的中医药转化医学发展模式为络病学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为重大疾病防治作出贡献,推动了中医药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也为未来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