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把握中医药古籍修复的四个关系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21-08-04 [其它] [国际论坛]
在中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中医药古籍,这些古籍既承载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2021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立项,为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中医药古籍保护与传统知识收集整理工作。

贵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获得“中医药古籍保护”专项经费50万元。为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古籍保护工作,贵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选派了3名同志到贵州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跟班学习古籍修复技术,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学习中医药古籍修复知识及修复技术。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中医药古籍修复工作必须要正确处理的四个辩证关系。

把握好“修”与“存”的关系

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中说道“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古迹重装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上品名迹视之匪轻,宝书画者,不可不究装潢”,由此可见,中医药古籍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拆解、配纸、修补、压平、装订等技艺非经专业训练,难以胜任古籍修复工作。现存中医药古籍主要为纸质文献,因年久失修、保管不善等原因导致古籍产生风化、断裂、鼠啮、水浸、霉斑、烬余等诸多损坏,甚至一些古籍濒临消亡。进行古籍保护和修复的第一步是要对现存古籍进行版本鉴定,分类甄别、分批修复,综合考量本单位的技术、设备、人员等因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濒危古籍采取抢救性修复,在条件暂不具备的情况下,做好古籍善本、孤本、珍本的保存,万不可贸然下手,以免对古籍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把握好“藏”与“用”的关系

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改善一批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的中医药古籍保护条件,提高利用能力”,明确把“提高利用能力”作为古籍保护的重要方向。相对于在恒温恒湿、无紫外线等条件下典藏的古籍,翻阅或展览对古籍造成的损伤较为明显,但加强中医药古籍“保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利用”,绝非“为藏而藏”。解决“藏”“用”矛盾,需坚持开发性保护、保护性利用的原则。通过古籍数字化促进对古籍的知识挖掘,定期举办古籍展览推动古籍的文化传播,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查阅提升古籍的学术探究,加强中医药古籍的使用,避免将古籍束之高阁、藏之密室。

把握好“引”与“培”的关系

2017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该片讲述了故宫里被历史尘封的世界顶级破损文物和修复师之间的故事,一时掀起了文物修复的热潮,对古籍修复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目前,国内古籍修复人才较为短缺,能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院校和公共图书馆甚少,要做好古籍修复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交流。目前各高校人才引进的学历门槛较高,古籍修复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很难达到这样的学历要求,各高校应适当降低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的学历门槛,积极向学校提出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引进技术过硬、专业知识扎实的古籍修复人员。

把握好“古”与“今”的关系

我国古籍修复技术源远流长,积累了托、裱、补、镶、装等数十种技艺,早在唐朝,朝廷在弘文馆、崇文馆中都设有专职的熟纸匠和装潢匠,从事宫廷中书画的装裱工作。当前,中医药古籍修复人员要在深入学习我国古代的古籍修复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善用现代化学、数字、智能检测等知识与设备,提高古籍修复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修复效率。(刘波)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