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北中医等8校被除名:现状、反思与对策
来源:医界书生 2019-11-20 [其它] [国际论坛]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等8所中医药大学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世界医学院校名录除名的消息在网上流传。

中国被除名的8所中医药大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

 

报道称,韩国大韩韩医师协会表示,此举证明了世界医学界不认为韩国的韩医学和中国的中医学等传统医学是现代医学。

 

围绕这一事宜,多所中医药大学的海外校友会已经发出请求,要求正名。

 

至此我们梳理出的现实情况是:

 

1.8所中医药大学被WFME除名;

2.这一事件对国内中医药大学的国际认可度造成较大影响;

 

西医院规模大小、分科精细化程度远远超过中医院,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最近实际也是招聘季,从盆友圈的反馈看还有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医院很多科室都收西医背景的学生,但是西医院几乎只有中医科室收中医背景的学生。从人才需求来说,西医院校的学生似乎更好找到工作,那么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就要处处碰壁了,出国行医是一个方法,那么需要院校背景被国际认可,而文章前面的“北中医等8校被除名”即为对这类中医人才出国行医的重要打击。

 

事实上,这次除名事件绝不仅仅影响中国人,在这些学校就读的留学生或许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先前的毕业生更是受到了影响,毕竟这是WHO相关的排名,而不是“野鸡大学排名”。

 

无论上述中医药大学的回应如何,以及未在除名名单里的中医药大学如何反馈,这都不是值得国内从医人士“隔岸观火”的事件。

 

国际医学教育组织此次以“不具备执业医师考试资格”及“未开设临床医学专业”这样类似的理由对中医药大学“除名”,这次是8所,下一次呢?总共也就几十所。

 

中国的医生培养模式本身就与西方不完全相同,与国际接轨自然是我们追求的方向,但是这一事件暴露出的困境,恰恰是医学界需要合力突围的。

 

就像前一段时间“西医不能开中药”沸沸扬扬,再次招致了“中医存亡”的大讨论,而自《中医药法》颁布以来,可以说国家正在加大力度促进中医药的规范化、国际化,只是这个过程漫长并且牵涉到多方的因素。

 

“世界格局的碾压”——中医药的崛起也是伴随着整个中国的崛起,倘若我们是“菜鸡”,也就不会遭遇各种“制裁”,中兴华为的前车之鉴正是告诉我们“芯片”要在自己手里。

 

所以对中医药而言,这两则评论不好听,但是的确需要反思并作出对策,中医药的评价体系全盘西化,导致我们最终只能用SCI的分数来评判中医药,而其评价标准一定是“现代医学”,所以导致含有传统中医理论的文章难以被接受而质疑中医的合理性,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妄自菲薄。


“中医药发展要面向现代化,而不是面向民粹。要跟进前沿,而不是总是拿老祖宗说事。要有数学性的论证,而不是纯经验性的传说。要可重复、可验证,而不是将case作为唯一依据。”

 

这或许也是我们常在临床遇见的问题,正如之前一位带教戏言“你们中医看病就是翻古书,越旧的越好,而西医看病一定强调最新的临床指南”。

 

的确无言以对,而这是另一个极端——固步自封。如果中医只需要读古书,那么一部黄帝内经岂不是就足够了? 

 

欣慰的是传统中医药仍在做大做强,而且我们的中医药正在被发达国家投入巨资研究。

 

这些研究正在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中医药的科学性和机制,也更加提示了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正如当美国对我们实施贸易封锁之时,我们更要扩大开放,设立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所以回到原先的观点:正是中医药的发展势头使得“制裁”不断,但应对制裁的策略绝不是为“中医西医孰优孰劣”争斗,而是站在世界医疗发展的格局中,将中医药融入大趋势,并且全力保存其特色,争取以中国人为主导去制定行业的标准——放眼世界,中医药大学何止这中国的几十所,海外的中医药教育机构遍地开花,甚至许多教育机构并非由中国人开办,更说明了中医药存在的价值——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以更包容的心态去改变,认清劣势,迎接挑战。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