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传统医药动态 我要投稿
“我与学会同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5)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9-10-24 [其它] [传统医药动态]
为庆祝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40周年,全面总结学会成立40周年来的突出成就,充分展示40周年来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归属感、荣誉感,学会于2019年5月启动并开展了“我与学会同成长”主题征文活动,面向专科分会、地方学会及广大会员征集作品,共收到129篇来稿。经专家评选,遴选出25篇优秀作品。优秀作品将在学会官网、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中医药会员之家微信号进行宣传展示。

一个西医的中医成长之路

 

邓玉霞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我是一个科班出身的西医,大学毕业后直接进了综合医院,经历了25年从住院医师到科室主任到业务副院长再到书记兼副院长的经历,因为管理的同时一直没有脱离临床,职称也通过各种科研、学术、考试考核答辩,从医师一步步晋升为主任医师。对现代医学专业领域内的理论和技术,虽不敢说炉火纯青,也还算游刃有余。若说对中医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大学里学习过中医基础,以及在临床上对治疗效果不好的慢性病患者嘱咐一句,去看看中医吧!至于中医倒底怎么样,没去思量过。

 

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与祖国传统医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缘分,在十一年前的那个春夏之交,由于区域医疗资源整合,我由原来的单位进入了中医医院,负责医院外联、健康管理以及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当然还有临床工作。

 

初来咋到,入乡随俗。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不同的就是中医特色,望闻问切,四诊八纲,针灸推拿……耳濡目染,时日稍长,竟对中医有了兴趣。小时候偷看父亲的中药手册的好奇之心,在人到中年时再次萌发。加上工作性质的需要,我开始钻研中医。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被单位推荐成为《中国中医药报》社重庆记者站的通讯员。作为当时重庆市江津区唯一的国家级中医类专业大报通讯员,自感压力,于是更努力地提升中医理论及实践水平,好在国家鼓励西学中,西学中的好政策为我在中医方面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

 

为了完成通讯报道任务,我试着写中医药新闻,写中医药科普。没想到,这一写,成就了我与中医、与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缘分。由于我的新闻有亮点,科普有特色,随着我在《中国中医药报》和其它报刊杂志及网媒发稿量的不断增加,我在业内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

 

最先发现我并大胆为用的是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和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当时,正值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各专委会换届,如何选好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让中医药科普工作更上层楼,是市学会领导班子考虑的重点问题。就在他们关于拟任人选的讨论陷入僵局时,有人突然想到了那个经常出现在报纸上的名字——邓玉霞,经此一提,大家一拍即合。那之前,我连市学会领导班子成员们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们找到我时,我也是一脸茫然。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感动。后来,经严管的换届选举,我担任了第四届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不负重望,尽责尽力,做了应该做的大量工作,开展了有声有色的科普以及学术活动,受到好评。同时,也被重庆市中医药学会推荐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开始了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的缘份之路。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也是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楷模。当时叫重庆市卫计委,接到国家中管局关于报送优秀中医药人才参加国家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考核时,他们也第一时间想到了邓玉霞这个名字,并通知报送资料。中间有个小插曲,叫我一生难忘。我发现文件里要求推送的参训人员必须是中医类别,而我是西医类别。我把这一情况电话到市卫计委,那边马上回复,向国家中管局说明情况等待回复。大约一顿饭功夫,市卫计委回话说,国家中管局相关部门回复说,对优秀人才,特批参训。知道当时我是什么感觉吗——中医人心胸宽阔,中医海纳百川。可喜的是,我没有辜负重庆市卫计委的推送和中管局的信任,在培训和考核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中管局第五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为了这份包容和信任,我数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走基层,到乡村,去机关,进学校,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教他们如何养和一防病,收到很多赞誉。由于工作突出,近期成为重庆市首批院士专家科普讲师团成员。

 

中医人和中医药用它的魅力吸引我,我用我的努力,向他们渐行渐近。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以后,立足于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委会,我本着对中医药负责,对科普负责,对群众负责,对专委会负责的态度,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相关中医药科普的事,带动大家一起,临床教学科研并行,著书立说写文章,干出了好成绩。我出版了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图书2部,在各级媒体发表50余万字的中医药科普文章,发表的中医药科普作品收录到《中国剪报》连载一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将我的有声科普节目作为专栏连播一年,获评“重庆市优秀科普作家”称号,主持重庆市科普信息化资源库项目之中医药科普动漫10集系列剧《萌妹问名方》获得成功。

 

也因为我和我的科普团队的这些成绩,2017年我被推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主委任员,得以更紧密地围绕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周围,用我所学,为大众服务。这种紧密的关系,让我有了家的感觉,有了目标和方向。

 

在与中医药关联的这十年,我有幸接触到了很多有情怀、有志趣的中医人,他们和蔼可亲,给我向上的力量。张大宁,石学敏,王琦,温长路,王国辰,王淑军,海霞,刘克佳,王辉武,郭剑华,马有度,周天寒,曾定伦……

 

这些年,我时常都处于一种小小的自豪之中,因为我与中医人友好的相处,因为我身兼中西。全国名老中医王辉武教授收我作了他的徒弟,感受师德师风,传授给我广博的知识。我用二十多年的西医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同时,也用近十年获得的中医知识和临证经验给人看病,我各取中、西医所长,治病救人。中医与西医的有机结合,我尝到了巧治疾病的甜头。现在,有很多病人甚至是专门来找我看中医的回头患者。这是我以前根本不能想象的。

 

这些年,一名西医人想对中医人说的话,让我在这里说出来。感谢中医与西医互益互补,保障人民健康;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感谢中华中医药学会和科普分会,感谢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和科普专委会,感谢我的单位领导和同事。谢谢您们,让我融入和见证,让我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共成长!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