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运动健身 我要投稿
运动健身不要陷入10个误区
来源:老中医养生网 2019-08-26 [健康] [运动健身]
也许你已经下定决心,坚持到底;也许你不畏辛苦,毫不懈怠;但不论你如何努力,却总是看不到运动带来的神奇效果。这时你可能已经走进了健身误区。美国最新一期的《健身》杂志刊文指出了人们在运动塑身中常见的10个误区,并指导人们开始更加正确、健康的锻炼。

v

  误区1:没有确定的健身目标。很多人今天练腰,明天练腿,结果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效果。健身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可以期待的目标。

  误区2:忽视力量训练。你知道跑步能健美小腿,游泳能让体形匀称,但你知道哑铃对于塑身有重要的作用吗?力量训练有利于建立肌肉群,这些瘦肌肉群每天消耗的热量要比脂肪高得多。如能把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误区3:健身项目难度过高。很多人以为运动的难度、强度越大,效果就越好,事实并非如此。高难度的训练不仅会让你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还可能使你在运动中受伤。

  误区4:以出汗量来衡量运动效果。尽管出汗是健康的表现,但排汗量并不足以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心率、费力程度才是更重要的标准。

  误区5:喜欢与别人比较。认为“他比我效果更明显”,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不要考虑别人,专注于自己的计划。

  误区6:忽视身体的信号。导致身体疼痛和疲劳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受伤或生病,也可能是缺少睡眠。弄清原因后要尽量调整,及时改换健身项目,让身体虚弱的部分得到休息。

  误区7:只关注生理改变。锻炼效果不仅体现在体能的增强上。10分钟的适度训练能提高人的情绪,让人很愉快。锻炼除了能改善睡眠质量,还能提高排解压力的能力。

  误区8:运动后大吃。运动会让你感觉更饿,如果此时你认为可以吃任何东西,那就大错特错了。锻炼的确需要更多能量,但千万不要把食物当成奖赏。

  误区9:饮水不足。充足的水分,可以增加能量,同时也会减少食欲。每天喝8杯水。在运动的时候,还要每15分钟再多喝200-300毫升的水。

  误区10:运动前不补充能量。运动前的一个小时,可选择酸奶、香蕉和全麦饼干等小零食,它们能让你达到最佳运动状态。

  “健身是把双刃剑”,健身中常伴有渴、饿、困、乏、冷、热、胀、痛、麻等,如果健身过度,我们就会感到恶心、胸闷、气短、心慌、非常疲劳,这时千万不能忽略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这些警告信号。

  健身中的10大身体信号

  口渴恶心――运动后常感到口渴,这属正常现象。如喝水多,仍渴而不止,小便过多,这属异常现象,是运动过度的先兆,应停止运动,同时检查胰腺功能。

  饥饿难耐――激烈运动后,暂不想吃饭,休息后食欲好,是正常现象。如果长时间不想吃饭而且厌食则属异常。应去检查消化功能。运动后食欲增加,属正常生理现象。但若食量骤增且持续,应去内分泌科检查胰腺分泌功能。

  头晕目眩――在健身活动中,除开始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都不会出现头晕的感觉。若发生持久或短暂的头晕,是心、脑供血不良的信号,还要注意心血管系统和颈椎方面检查。

  头痛心慌――在一切体育活动中或活动后都不应发生头痛感。发生头痛时,应停止活动,侧重于神经、心脑血管系统检查。

  精神疲惫――是肾虚的表现,同时要考虑肝脏受损。中医认为,肝为“罢极之本”,因此肝病患者应减少运动量,如减轻活动量仍感持久疲乏,应检查肝脏和循环系统。

  四肢无力――健身活动后没有力气是正常现象,一般在活动后休息15分钟左右应有所恢复,如果持续数日不能恢复,则表明脾受损的信号,因为脾主四肢肌肉,如伴有胃胀不食就更应减少运动量。

  喘息气粗――喘在运动中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运动的不同强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喘,经休息可恢复正常,这属正常生理现象。如轻微活动就喘,且休息时间很长还不能恢复,这可能是肺受损的信号,因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受损则气粗,肺气虚则喘息无制。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停止活动,侧重呼吸系统检查,诊疗。

  胸部大汗――运动一般会出汗,如果运动过度,前胸大汗,同时伴有气短,则可能心脏受到影响的信号,因为汗为心之液,此时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

  关节疼痛――若发生在关节或关节附近疼痛并有关节功能障碍,应考虑韧带是否拉伤。此外,由于女性身体力量较弱,做运动时也很容易发生膝关节半月板受伤。而时下流行的“暴走族”,则可能产生一种“行军骨折”的后遗症,即筋骨出现疲劳性骨折或骨膜炎,导致暴走后脚疼痛不已。同时还要注意麻、肿等异常感觉。

  肌肉酸痛――刚开始活动的人,长久停止活动而又恢复活动的人或变换新的活动内容,都会引起某部位肌肉酸痛,属正常现象。如果肌肉持续酸痛不已,则要检查肌肉软组织是否受损。

  专家提醒:

  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在运动中得到健康与活力,但在健身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损伤。大多数运动导致的受伤是因为肌肉或关节活动过度或活动不当造成的,如果在运动前后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做单一的强化训练,则可极大地避免受伤的可能性。如果已经出现了运动损伤或反复疼痛,应及时去专科医生处就诊。

  运动前“热身”不可少

  预防扭伤。通常预防扭伤可通过伸展颈部、背部和腰部的肌肉来避免。如转动头部和肩膀的方法可避免颈部扭伤,轻柔地把脚向后拉10秒钟来伸展跟腱可预防脚扭伤等。另外,选择有鞋帮的鞋子也可避免脚踝受伤。

  预防拉伤。运动前抻拉锻炼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可避免运动过程中因局部受力造成的肌肉或韧带拉伤。抻拉时,转动且伸展关节,不要做弹振。比如伸拉脚踝以增强关节活动的力量,避免脚关节韧带的拉伤。

  预防疼痛。运动前,穿带有鞋垫及足弓保护的鞋子稍微抖动全身肌肉,可避免肌肉过分不协调而产生的疼痛。直立站立时,肩膀向后划圈转动。也可一手抓住椅子,腰部弯曲,使背部和地面平行,另一手划圆25次来抻拉肩膀。

  预防骨折。做完整的热身及放松运动,这对全身皆有益,而轻微地弯曲全身骨关节可避免应力性骨折。如运动前做一些反方向且轻微负重的弯曲可增强上臂的力量,捏橡皮球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运动中“护身”三原则

  适度原则。在每次运动过程中应根据个自身特点,不超过身体负荷,适当地调整运动量。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并且感觉舒适即可,切不可为了提高身体免疫力而盲目地大运动量练习。如运动中感觉脑部缺氧,应立即停止运动,坐下休息,降低头部位置,以保证脑部供血。

  合理原则。很多人建议运动中不要大量喝,但不应该完全不喝水,合理地补充水分对身体有益。大量排汗而不补充适当水分,极易造成虚脱,但运动中不能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会使血管收缩,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心肌缺血。

  自救原则。运动中如感觉出现一些不适反应,最好立即到空气流通的地方休息,少说话和走动,以后还要减少运动量。在运动中出现晕倒的情况,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时,要注意观察人体是否还有脉搏、心跳和呼吸,如果都没有了,要进行心肺复苏,按压胸腔、进行人工呼吸等。

  运动后“爱身”进行时

  注意休息。运动后要注重休息,应慢步走动一会,活动一下四肢,便于解除疲劳。不吸烟,以免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乏力等症状。如果休息后仍感觉身体不适,甚至有胸前区不舒服、头痛、头昏、胸闷、心悸、食量减少,最好尽快到医院检查,做个心电图就能尽快发现是否有潜在威胁了。

  及时补充水分。很多人运动时大量出汗,感觉口干舌燥,因此大口喝水,却不知道越是喝水出汗越多,而排出来的汗把身体里的电解质和各种微量元素都带出来。真正科学的做法是不能喝太多水,且选择淡的糖盐水或运动饮料,可以补充能量和电解质,而且更接近人体的生理需求。

  切莫贪凉。很多人习惯在夏天运动大量出汗后立即冲个冷水澡凉爽一下,此时及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为人体在充分运动后大汗淋漓,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如果此时突然用冷水冲凉,不但不能使肌肉放松,反而会使肌肉更紧张。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后,再用温水冲澡,水温应高于体温1~2℃。此外,运动后不要立即吃冷饮或喝冰水,因为运动后胃肠道自身温度高,这种情况下吃冷饮很容易刺激胃肠道,轻者会引起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重者还可能患上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