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投资贸易 我要投稿
恒天然与贝因美分道扬镳
来源:环球网 2019-08-09 [贸易] [投资贸易]
2015年,恒天然以每股18元、总代价接近35亿元入股贝因美18.82%。投资入股4年后,恒天然和贝因美(002570.SZ)的关系走到了尽头。

  8月7日上午,记者从恒天然方面证实,恒天然决定出售所持贝因美股份,目前正在为所持贝因美的股份寻找买家。

  恒天然方面公布的信息显示,恒天然首席执行官MilesHurrell决定出售贝因美的股份,并表示这一决定是恒天然改善业务表现的三点计划的一部分。而对于与贝因美的合作,他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合作。

  据了解,恒天然一方面通过二级市场出售贝因美一部分股份,另一方面也在为所持贝因美的股份找买家,恒天然已经与一些机构进行了沟通,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结论。

  晚间贝因美公告称,收到恒天然《减持股份告知函》,或在15个交易日到六个月内,以市场价格减持1%的股份。但恒天然方面当天并未透露具体的沟通对象。

  贝因美方面对于恒天然的决定表示理解,称尊重股东选择决定。

  2015年,恒天然以每股18元、总代价接近35亿元入股贝因美18.82%,但2017年开始,由于当时贝因美的渠道管控出现问题,以及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方注册制前中小品牌大规模抛货,这一系列因素导致贝因美的业绩不断下滑,连续亏损,让双方关系逐渐变得紧张。

  双方最激烈的冲突发生在2018年1月,贝因美(002570.SZ)宣布修正2017年的业绩,全年预计亏损8亿~10亿元。而来自恒天然的董事JohannesGerardusMariaPriem和朱晓静虽然同意2017年业绩应该向下修正,但对公司提供的部分信息和说法前后存在反复和差异,且未能合理解释原因等产生质疑,并指公司内控体系和财务管理存在缺陷。

  当时贝因美独立董事周亚力提及,“经董事会几度讨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也从侧面反映了双方当时的情况。

  而在2018年1月22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公告中,对于公司准备转让杭州豆逗工厂股权事宜,恒天然方面则投了反对票,双方的关系也降到最低点。

  据接近贝因美的人士透露,随着贝因美业绩的大幅下滑,二股东恒天然的不满在不断增长,恒天然对于贝因美的经营管理非常失望,因此希望直接介入到经营管理中,但采取的方式让贝因美无法接受。

  矛盾爆发之后,贝因美和恒天然之间便开始出现分手迹象。

  一方面恒天然将旗下安满品牌在中国的分销重新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下;另一方面,2019年1月,双方结束了在澳大利亚达润工厂的合作,恒天然回购了达润工厂的股份,双方的合作降为原料采购关系。2019年3月,贝因美宣布恒天然大中华区总裁朱晓静因个人原因辞任贝因美董事一职,这一系列变化也引发业界对两家公司合作关系的猜测。

  对于恒天然而言,这次不算成功的合作让其受到不小损失,2017年恒天然不得不对贝因美的投资进行减记35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579亿元),2018年财报中,则对贝因美的投资减记4.39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9.8亿元)。当天,贝因美的股价收于5.11元,上涨3.44%,但相比18元的收购价相差甚远。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其实目前都具备了单飞的能力,彼此之间的依赖度也逐步减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恒天然减持贝因美也是意料之中。恒天然当年投资贝因美是看中了贝因美的综合实力、渠道以及产业链基础,随着恒天然在国内业务布局逐步完善,对于贝因美的依赖在减少。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是恒天然最大的市场,其在国内拥有牧场业务、大宗原料业务、餐饮服务业务及消费品四大业务领域,在专业餐饮领域,恒天然也被誉为“隐形冠军”,其芝士、烘焙用奶油、黄油市场占比超过50%。

  而贝因美在创始人谢宏复出、团队换血之后,新任主帅包秀飞在贝因美开展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梳理渠道、产品聚焦,也在2018年顺利完成了保壳,目前在特殊医学配方等细分领域寻找增长机会。目前恒天然对贝因美的帮助也相对有限。

  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双方早已貌合神离,分手也是当下比较好的结果,尽管投资贝因美失利,但恒天然在中国市场业绩增长迅速。对贝因美来说,分手一方面提供了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的机会,强化公司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公司的经营发展也可以保持独立性。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