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分析拔罐对皮肤的影响
来源:针灸读书会 2018-07-17 [医疗] [医疗资讯]
今天小编继续给大家带来一篇综述,这篇综述详细介绍了拔罐对皮肤和底层组织的影响以及身体对该刺激的反应。

1.局部负压对皮肤的影响

       拔罐时,中央局部负压使罐缘处的皮肤压缩并使罐内皮肤和下面组织的分散。罐内降低的压力导致皮肤表面和下面的血管之间的压力差,引起表面毛细血管的血管舒张,产生局部充血。有一项研究表明,真空区域内的血管灌注增加了5倍。更大的直径杯或更大的吸力与增加灌注有关。患者肌肉中血流量增加可能是拔罐影响局部疼痛症状的机制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内血管压力的增加可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并在罐内产生瘀点,紫癜或瘀斑。如同瘀伤一样,拔罐疗法引起的瘀斑在多天内缓慢消退。拔罐引起的瘀斑产生的生理级联反应可能是拔罐疗法起效的机制。

 

2.愈合伤痕

       人体通过巨噬细胞从组织中去除血红蛋白,并在20世纪60年代鉴定出诱导型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 。该酶将血红蛋白血红素催化为胆绿素(BV),一氧化碳(CO)和铁。BV通过胆绿素还原酶进一步降低为胆红素(BR)。

        瘀斑的最初深色是由红细胞释放到血管外组织中引起的。外渗的血液进入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在3-6小时内,嗜中性粒细胞是第一批抵达该区域的细胞,但嗜中性粒细胞大部分不含或不产生HO-1。在约6小时时,HO-1浓度增加,其与巨噬细胞的到达和增加的浓度直接相关。

        HO-1在1-3天内达到峰值,然后慢慢开始减少。即使在瘀伤开始后7天,HO-1水平仍高于基础水平。血红素的BV使皮肤产生青紫色,随着年龄的增长,BV向BR的转化是罐癍呈青紫色的原因。高反应性的游离铁受到大多数组织中铁蛋白的快速结合控制,并在血红素存在下增加。

 

3.血红素加氧酶-1系统

        HO-1酶系统的激活直接或通过其产物产生抗炎症,抗细胞凋亡,抗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HO-1是一种应激蛋白,能够对不利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并直接有助于预防或限制组织损伤。HO-1蛋白的合成受血红素以外的许多化学和物理因素影响,如炎症,活性氧和氮化物,细胞毒性化学物质和缺氧等。HO-1诱导IL-10的产生,IL-10是一种刺激炎症消退的抗炎细胞因子。在自分泌方式中,HO-1诱导产生的IL-10水平上调。HO-1不仅诱导IL-10产生,而且同时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产生并抑制IL-1b的作用。抗氧化酶如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通过HO-1活性显着增加。除了抗炎和抗氧化机制外,HO-1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组织水平,同时刺激线粒体生物合成。所有这些效果在伤口愈合中都会有显著的益处。因此,HO-1活性增加被认为是伤口愈合的必要因素。刺激这种酶可加速愈合,同时抑制酶延缓该过程。1978年,Myer发现用自体注射血液对伤口部位进行预处理可以引起更强的伤口拉伸强度。他假设这是由于血液对炎症的刺激。然而,他们发现注射和伤口产生之间的最佳时机是为期2天。这与HO-1处于最大浓度和活动时的时间非常接近,这表明HO-1系统更有可能改善愈合。通过腹膜内注射氯化血红素(来自用于刺激HO-1产生的血红蛋白的铁原卟啉-Ⅸ组)来改善的小鼠伤口愈合证明了HO-1系统激活的全身作用。

 

4.胆绿素/胆红素

       已有研究表明轻度升高的胆红素水平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有显著的相关性。除了BV / BR的抗氧化作用之外,升高的BV / BR也与全身炎症水平相关。在小鼠和大鼠注射BV或BR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BR还被认为是糖尿病模型中伤口愈合的有效刺激因素。

 

5.一氧化碳

        CO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约为氧气的 200倍。CO通过牢固地结合血红蛋白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会导致组织缺氧并最终导致死亡。尽管确实CO的毒性较大,但少量的HO-1活性产物具有抗炎,抗细胞凋亡和抗增殖活性,同时也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调节剂,其中包括抗伤害感受剂。CO刺激导致血管舒张的环磷酸鸟苷(cGMP)的产生,但效果略弱于NO。CO通过下调炎症细胞因子如IL-1b和TNF-α 来抑制炎症。CO抑制伤害感受器的去极化,可能通过激活ATP敏感的K +通道,抑制疼痛。CO的生理效应主要取决于所涉及的浓度和特定组织。

 

6.局部效应

        拔罐的直接影响是会增加局部血流量和淋巴流量。血流量和淋巴流量的局部增加将有利于局部肌筋膜疼痛。考虑拔罐激活HO / BR / CO系统,拔罐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从而减少局部炎症,同时促进血管生成和线粒体增加以及局部疼痛减轻。这可能导致扭伤,拉伤或伤口愈合时间缩短,这取决于拔罐的部位和时间。这可能是减轻疼痛感觉的机制,上述结果已经在拔罐疗法对肌肉骨骼疼痛的临床研究中看到。

        向肌腱疼痛区注射自体血液是治疗运动医学中常见病如外髁炎这类肌腱病常用的方法。相似地,拔罐疗法的局部效应可以被认为是自体血液对组织的非侵入性灌注。

 

7.系统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拔罐不仅仅有局部效应,而且对机体有系统性影响。Hamdy等人在1953年俄亥俄大学的一项研究中描述了系统影响的证据,远离局部生化组织反应,达到治疗动物瘀伤。在他们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无论研究的物种如何,不同物种的动物(如牛,猪,羊和兔)中瘀伤出现的胆红素出现率以及愈合标准化瘀伤的时间几乎相同。在他们发表的第三篇有关受伤组织的文章中,他们指出,无论何时先前受伤的动物后来接受第二次瘀伤,第二次瘀伤会愈合得比初始挫伤更快。在测试这种现象时,他们对120只兔子造成了标准化的瘀伤。3天后,他们在80只动物中造成了第二次标准化瘀伤。2天后,他们在已经有2次瘀伤的兔子中引发了第三次瘀伤。他们测量了BR出现的时间以及瘀伤视觉消失的时间。结果如下:

BR出现得早,第二次瘀伤的愈合时间更短,第三次瘀伤更短。这表明无论什么过程被刺激引发第一次瘀伤中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都会引起更有效的后续瘀伤的解决。这也表明,“愈合因子”的初始来源越大(更多的瘀伤),对后续瘀伤的影响就越大。

        考虑到这些结果,他们选择评估这种“愈合因素”是否可以被动地从一只动物转移到另一只动物。他们擦伤了一群兔子。5天后,他们将20毫升血液和3毫升抗凝血剂从受伤的兔子输入5只其他兔子。他们也有对照兔子(没有治疗),一些兔子用20ml血液从未受伤的兔子加上3ml抗凝血剂和一些动物注射3ml抗凝血剂。在这些输注后24小时,它们在所有动物中造成了标准化的瘀伤。他们再次测量胆红素的出现和平均愈合时间。他们的结果摘要如下:

 

这表明瘀伤不仅会刺激组织内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局部化学分解,还会增加这些因素在全身循环中的增加。

        在动物模型中,注射氯化血红素经常用于刺激HO-1系统激活。尽管腹腔内注射是刺激系统性HO-1产生的更常见的方法,但皮下注射氯化血红蛋白已被成功用于刺激HO-1系统用于器官如肾和肺内的炎性病症。BV / BR或CO的全身水平的增加可以刺激一些抗炎作用,但是它们不会增加瘀伤的分辨率,因为这需要血红蛋白的降解。这表明循环HO-1浓度可能会直接增加,或者可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循环。

 

编者按:目前拔罐起效机制的研究较少,这篇文章发现拔罐负压导致皮肤和下层组织的伸展和毛细血管的扩张。这刺激组织血流量增加,最终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和瘀斑。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间隙中的红细胞,刺激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产生以代谢血红素。血红素催化产生一氧化碳(CO),胆绿素(BV)/胆红素(BR)和铁。HO-1,BV,BR和CO已显示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增殖作用,以及动物和人类系统中的神经调节效应。这可能是拔罐起效机制的一种。

 

原文来自:Lowe D T. Cupping therapy: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suction on skin 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n human health[J]. Complement Ther Clin Pract, 2017,29:162-168.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