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建设新专业 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9-08-07 [教育]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以中医药文化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它充分体现了生态健康的内涵。中医药健康旅游是政府大力引导推进的中国特色健康旅游产业新业态。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

2016年,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主动适应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用人需求,在全国率先进行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同时以“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为研究课题申报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并获得立项。目前,项目刚刚通过结题验收。以项目研究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文既是总结也是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人才特性 深度融合中医药+旅游

  中医药健康旅游并非“中医药+旅游”这样简单的相加,是两者深度的融合,即中医药文化深入融进旅游全过程。旅游者一次中医药健康之旅,就是一次独特的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体验之旅,一次健康增进、保健之旅,更是一次泽被未来的养生学习之旅。在产品设计上,注重系统性整合,即诊断、医疗(理疗)、课程、营养(药膳)与功法相结合,才能充分展现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本质吸引力,构建旅游精品。

  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的独特体验性、健康促进性本质,要求从业人员在知识能力素质上有别于其他旅游从业人员,其特殊之处在于其从业的复合性、专业性和应用性。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要兼具中医药文化和旅游服务知识,擅长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综合素养好,甚至需要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广大健康旅游消费者。

人才培养 进入院校规模化培养新时期

  2015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数达到旅游总人数的5%,中医药健康旅游收入达5000亿元;在全国建成5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50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企业(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企业和知名品牌。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态定位是使其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满足这样的规模发展与业态战略的人才培养,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植入卫生保健课程模块”,以提高旅游服务保健意识、技能为目的的培养模式,显得非常局促,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版)》在“医药卫生与健康服务”专业大类中增加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类,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申报的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专业作为中医药健康旅游第一个关联专业,正式进入该专业类目录,并在2016年实现招生办学,开启中医药健康旅游院校规模化人才培养的新时期。

专业定位 立足市场需求构建专业群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个覆盖范围广、融合度深的新兴产业领域,其产品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包括中医药观光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特色医疗旅游、中医药疗养康复旅游、中医药美容保健旅游、中医药会展节庆旅游、中医药购物旅游、传统医疗体育旅游及中医药科普教育等10类旅游产品。专业设置调研与论证表明,中医养生旅游在中医药健康旅游中最具有产品基础性、大众亲和性及与旅游活动的融合性,是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体系中最重要的细分市场、关键市场,前可承中医药观光、文化体验旅游,后可启中医药医疗、康养旅游,是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的优先切入点。

  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中医养生旅游,即:以中医养生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目的,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事业融合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面向中医养生旅游机构、度假疗养机构、旅游相关企业,从事中医养生旅游服务、管理和营销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

  同时,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蓬勃发展会形成各细分市场、并不断成熟,不仅需要中医养生旅游人才,还会在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医药特色医疗旅游、中医药美容保健等领域给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精细化、多元化要求。因此,中医药院校、旅游院校等中医药健康旅游办学主体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基础、学科优势等条件,首先选择面向规模较大的细分市场,设立专业或专业方向,并积极探索专业拓展,循序渐进,在职业教育层次间建立相互衔接的专业、专业群,以应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专业课程体系 以“应用、融合、可持续”为宗旨

  课程体系的应用性是职业教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必然要求,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同时针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的跨界性、复合性,其课程体系的应用性还体现在对中医药知识的置入、渗透和有机融合(表1)。我校专业人才培养已形成中医养生保健课程模块、旅游课程模块、有机融合课程模块的模块化专业课课程体系,聚焦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专门人才所需知识、技术与技能。

  课程体系的可持续性是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进一步说就是与“1+X证书制度”对接,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专业“X”证书是导游资格证(初级)、保健调理员(初、中级)、旅游经济师(初级),还可拓展到茶艺师、美容师、健康管理师等。

 

实践与创新 资源融合培育新专业

  继续探索“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核心竞争力所在。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过去3年专业建设时间里,先后到皖南(黄山、宣城)、广西(桂林、南宁、巴马)、海南(博鳌、万宁、三亚)、浙江(宁波、台州、安吉)进行了广泛的企业调研、专家咨询,我们深切感受到行业对健康旅游的期许和努力,成长性明显,但不够成熟,校企合作需要探索与引导。现阶段融合性比较好的企业类型是养生主题酒店,两届顶岗实习稳定有质量。2020年是国家首批73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3个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验收年,应持续跟踪这些先行者的脚步,主动寻求标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继续规范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建设分两步走,第一阶段是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养生旅游实训中心,第二阶段是针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群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实训中心,原则是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新建与共享相结合。养生旅游实训中心至少有3块功能区,即导游服务实训室、养生酒店服务实训室(餐饮服务、药膳制作、茶艺、养生客房服务)和养生保健技术实训室(含诊断、推拿、针灸、刮痧、拔罐、足疗等),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模拟、仿真、真实的养生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环境。探索以省级质量工程示范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研究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双师、融合型”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以“双师、融合型”高素质教学团队为目标。具备“双师”素质是基本要求,而“融合型”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通过制定团队建设规划,培养旅游专业背景老师中医药文化素质,同时要求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老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旅游服务相结合,两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工作机制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规划并督导实施,系部、教研室落实,通过集体备课、会议研讨、相互听课、专门培训等方式,旅游专业教师、中医药健康服务专业教师相互学习、交叉发展,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引入兼职教师,实现校企互兼互聘,全员轮训,形成高水平、结构化、可持续专业教学团队。

 

  贯通合作,主动搭建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

  现在职业教育提倡多层次、多途径合作培养专门人才,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这对中医药健康旅游这类“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的人才培养尤其重要。我们认为,中职、高职与应用本科纵向贯通合作培养是“立交桥”关键通道,随着国家“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这一通道将逐渐被拓宽。实践表明,贯通培养,有其特殊优势,可以有效避免高中起点学生专业入学初期的迷惘,专业思想容易建立,学习的时间也较为充裕,非常适合专业初期的培育与发展。需要创新的是重新认识生源基础,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立交桥”横向通道合作还鲜见,像三亚市以中医药健康旅游协会为平台,与院校共建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值得学习借鉴。

 

  助力扶持,重视新专业的培育。

  一个新专业就像新生儿一样,需要细心的呵护、培育才能健康成长。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办学,涉及跨界融合性,更需要投入较多的优质资源,在专业招生、师资配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专业建设的各环节提供资金保障、引导鼓励、整合推进、着力扶持,这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我们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建设来实现整合与扶持,而且是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实效和影响良好。

  此外,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复合型工程,中医药类高等院校,相比旅游类院校,要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因为,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个特色专题旅游活动,要充分展示中医药的文化底蕴,从业人员必须有中医药文化的浸润,这需要较多的时间与投入。另一方面,我国的旅游经济每年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每年旅游业专门人才缺口约在200余万人。传统旅游学校开设的专业,一直以来培养的是旅游活动基本所需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整体人才需求还很强劲,在没有有效的鼓励措施的引导下,缺乏合作的动力。所以,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中医药院校主动担当,倾注更多的心血,或引进旅游师资独立培养,或与旅游院校联合办学,趁势而为,为中医药国际化、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杨荣斌 马波 刘茜 邓沂 汪淑敏)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