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拔罐疗法与动物研究的进展
来源:针灸读书会 2018-07-17 [医疗] [医疗资讯]
这篇综述 介绍了五种基于动物的拔罐疗法研究结果。第一项研究由Shekarforoush等人进行(2012),他报道了拔罐疗法的显著心脏保护作用。第二项研究由Lee等人进行(2013),他报道了拔罐治疗出血后诱发的认知障碍的疗效。第三项研究由Roostayi等人进行(2016),他报道了通过拔罐疗法有效减少皮肤僵硬。第四项研究由Subadi等人进行(2016),他报道了热休克蛋白(HSP70)和β-内啡肽的表达可能是拔罐减轻疼痛机制。最后,第五项研究由Koh等人进行(2016),他们报道拔罐预处理后的皮瓣活力和组织灌注显著增加。有趣的是,一项人体研究通过拔罐预处理获得的上皮移植物报道了大致相同的结果。

figure1

A: 心脏保护作用  B: 记忆障碍  C: 皮肤生物力学性能  D: 拔罐疗法杯   E: 皮瓣预处理   F: 减轻疼痛

 

下面是小编根据这篇综述的参考文献查阅到的文章,现分享如下:

心脏保护作用:这项研究旨在确定拔罐对雄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律失常和梗塞面积(IS)的影响。大鼠随机进行干拔罐或刺血拔罐。干拔罐单纯通过抽吸来刺激皮肤,刺血拔罐还用手术刀片进行背部皮肤的划痕,并且在每个阶段中抽出0.5ml血液。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进行30分钟的左前降支冠状动脉闭塞和120分钟的再灌注。结果显示,拔罐并未改变基线心率或平均动脉血压。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IS为50±5%,而干拔罐,单次和反复刺血拔罐分别将危险面积分别降至28±3%,35±3%和22±2%。刺血拔罐显著改变了缺血性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 <0.05)。这些结果首次表明大鼠拔罐可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文章来自:Shekarforoush S, Foadoddini M. Cardiac effects of cupp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rhythmias,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in the rat heart[J]. Chin J Physiol, 2012,55(4):253-258.

 

减轻疼痛:研究表明,刺络放血拔罐疗法通过增加疼痛阈值来减轻疼痛。 这是首次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刺络放血拔罐疗法的这种效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疼痛阈值的差异几乎为50%,这意味着效果相当可观。在当前的研究中,刺络放血拔罐疗法增加了拔罐位点角质形成细胞中β-内啡肽和HSP70的表达。HSP70和β-内啡肽在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HSP70是一种伴侣蛋白,可以通过压力上调。刺络放血拔罐疗法产生的负压似乎导致细胞受到应激,并刺激HSP70的表达。此外,在刺络放血拔罐疗法中,在施加负压之前使用刺血针刺穿皮肤,这种治疗导致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膜受损。 损伤的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并释放缓激肽,前列腺素,白三烯,5-羟色胺,组胺和P物质等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的表达刺激HSP70的表达,并且从细胞分泌过量的HSP70。胞外HSP70充当细胞因子并引发CRH的表达。研究显示刺络放血拔罐疗法可缓解疼痛。我们认为这种益处是由HSP70和β-内啡肽表达的上升所介导的。

文章来自:Imam Subadi,Boya Nugraha,Hening Laswati, et al.Pain Relief with Wet Cupping Therapy in Rats is Mediated by Heat Shock Protein 70 and ß-Endorphin[J].Iran J Med Sci. 2017,42(4): 384–391.

这篇文章在本公众号已经报道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前面找找。

编者按:拔罐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目前拔罐疗法起效机制仍然不明确,拔罐的研究较少,动物实验对于研究拔罐的机制有很大帮助,这篇综述中的几篇文章都是拔罐的动物实验,可能可以给拔罐研究的朋友们一些启示。

原文来自:Aboushanab T, AlSanad S. Cupping Therapy and Animal Research: The Progress[J]. J Acupunct Meridian Stud, 2018.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