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当代名医论治带状疱疹经验荟萃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19-07-29 [其它] [名医论坛]
作者 / 1钱江 2杨柳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 2南方医科大学 编辑 / 林凤 ⊙ 校对 / 刘刚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身体一侧成群水疱、疼痛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在缩短病程、减轻疼痛、预防后遗神经痛三大环节具有良好效果。以下介绍张志礼等6位当代名老中医论治带状疱疹的经验。

     

1张志礼重扶正固本、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张志礼教授在带状疱疹治疗过程中始终重视正邪关系,采用扶正固本、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治法,特别是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该病后遗神经痛的预防、治疗有良好效果。

    

1.1重视辨证分型,内外兼治  

 

张师常分肝胆湿热型、脾虚湿盛型、气滞血瘀型三型论治。肝胆湿热型临床最多见,症见急性起病,局部皮损鲜红,水疱紧张兼有血疱,灼热刺痛,伴心烦口渴,口苦,纳呆,溲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止痛。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盛型表现为患者平素脾胃虚弱,病后水疱颜色较淡,疼痛较轻,口不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满,大便不干或溏。

 

 

 

女性患者白带多而清稀,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厚或腻,脉沉细或缓。治以健脾除湿,行气活血,解毒止痛。药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血瘀型症见急性发病,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皮疹色暗红或结血痂,或皮疹不明显,仍有疼痛,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或弦缓。张教授认为此型多属毒邪偏盛,虽经治疗,毒热未尽或气阴两伤致气滞血瘀,治宜清解毒热,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药用活血散瘀汤加减。

    

1.2行气活血贯彻始终本病多有神经疼痛之证

 

张师认为此证是因气滞血瘀,经脉阻隔所致。在治疗方面,以气血相关立论,而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法贯彻治疗的始终。在上述三个证型中,均使用行气活血的药物,旨在气行血行,血脉通利,疼痛消除。

    

1.3疑难病症中西结合

 

老年病者,由于脏腑功能虚衰,气血失和,皮疹泛发伴高热等全身症状明显。张师常采用中药内服,并配合小剂量皮质激素、抗感染三联治疗,使病变部炎症早期消退,神经根炎早期吸收,减轻病毒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毒性破坏作用,从而减少后遗神经痛。有的学者不主张应用激素,认为激素可使疱疹病毒扩散或继发感染。张教授认为在运用中医治疗的同时,只要严格掌握激素适应证,早期使用,注意剂量及疗程,只会促进病情痊愈,不会发生并发症。

     

2刘再朋以泻肝火、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则

    

带状疱疹是老年人常见病。著名中医外科专家刘再朋教授认为老年患者除年老体弱多病外,皆素体肝阳偏旺,情志不遂,以致肝郁化火,火毒蕴积肌肤,发为本病。治宜泻肝火,清热凉血解毒。其经验方:龙胆草15 g,生山栀15 g,大青叶15 g,板蓝根20 g,紫草茸10 g,银花15 g,连翘20 g。疼痛明显者加蜈蚣3条,地龙10 g;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6 g;小便黄赤加木通6 g,车前子10 g(包煎);湿盛苔黄者加苍术10 g,薏苡仁30 g;血虚者加当归、生地各10 g。刘师遣方用药特点:用大苦大寒专泻肝经实火之龙胆草为君,以山栀助之;用大剂清热凉血解毒之大青叶、板蓝根、银翘为臣,以紫草茸助之;更妙在蜈蚣、地龙二味,能通经入络,又祛风镇静止痛。使肝火清,热毒解,疼痛止,带状疱疹故能速愈,并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

 

 

     

3沈汝才泻脾清热论治眼睑带状疱疹

    

眼睑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常见分型,疼痛较剧,临床治疗棘手。其属祖国医学“风赤疮痍”范畴。沈汝才主任医师认为本病发于胞睑,根据五轮学说,胞睑属内轮,在脏属脾,脾胃相表里,主运化,若脾胃运化失司则水湿内停,日久聚湿生热,致脾胃湿热蕴结。然胞睑皮肤暴露于外,易受风热毒邪侵袭,因此脾胃湿热内盛者,一旦复感外邪,易引动内邪,致风湿热毒之邪相搏于胞睑,故见皮肤鲜红水肿,水泡形成;热毒灼伤皮肤,致气血不畅故灼痛难忍。沈师针对本病早期多以邪盛为主,谓“邪去则正安”,自拟清脾泻热汤治疗, 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藿香、地肤子、连翘、木通、苦参各10 g,青蒿、金银花、刺蒺藜、赤芍各15 g。便秘者加大黄10 g;年老气虚者去龙胆草、苦参,加白术、太子参各10 g;阴虚者去龙胆草、苦参,加生地、女贞子。方中龙胆草、藿香、青蒿、木通、地肤子清脾利湿,促进疱疹渗出吸收;金银花、栀子、黄芩、连翘、苦参清热解表;刺蒺藜祛风散邪;赤芍凉血活血止痛。若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虚阴虚者,则去苦寒之龙胆草、苦参,加太子参、白术、女贞子、生地益气养阴,扶正祛邪。沈教授还擅用中医外治法,用鲜鱼腥草提取的有效成分鱼腥草注射液湿敷患处,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产生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 鱼腥草有确切的抗病毒作用。

     

4刘复兴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云南省中医医院刘复兴主任医师系云南省名中医。刘老认为:本病因内有郁火,循经外溢而作,或因内有湿滞并感毒邪,内外相引,合而致病。因而易致邪阻经络,瘀滞不通,不通则痛,故以疼痛为本病主症,尤其是老年人疼痛较甚、持续时间长。其病理关键是瘀血阻络,因此在治疗时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方能取得良效。刘师常分三型辨证论治。

 

肝经火盛型:症见起红赤疱疹,疱壁紧张,红灼痛如针刺,后结干痂,可伴有口苦咽干,渴喜热饮,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尖红,苔黄或燥,脉弦数。治宜清肝泄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 g,车前子15 g,木通12 g,炒栀子12 g,生蒲黄15 g,五灵脂15 g,八角枫15 g,掉毛草15 g,郁金15 g,重楼30 g,蜈蚣2条。

 

脾经湿热型:症见起黄白水疱或大疱,疱壁松驰易于穿破,渗水糜烂或见化脓,重者坏死结黑痂,可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黄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方用三仁汤加减:杏仁15 g,生苡仁30 g,白蔻仁15 g,木通12 g,厚朴15 g,滑石18 g,法夏15 g,淡竹叶10 g,生蒲黄15 g,五灵脂15 g,八角枫15 g,掉毛草15 g,蜈蚣2条。

 

肝郁气滞型:症见疱疹消退后,仍剧痛不止,可伴有胸胁乳房胀痛,口苦或燥,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止痛,方用一贯煎加减:沙参15 g,麦冬15 g,川楝子15 g,枸杞子15 g,当归15 g,生地30 g,生蒲黄15 g,五灵脂15 g,八角枫15 g,掉毛草15 g,全蝎6 g。如后遗神经痛病程较长,疼痛迁延不愈,舌苔白,脉缓者,也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诸型均配合外用皮肤外洗1号方(龙胆草、苦参、茵陈、透骨草、生蒲黄、五灵脂、八角枫各等分),水煎外洗患处,一日数次,以达清热燥湿、活血消肿、通络止痛之功。

     

5陆德铭主疏肝化湿、益气活血

    

陆德铭,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尤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疑难杂病,其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常应手辄效。

    

5.1初宜疏肝化湿

 

陆师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郁日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皮肤而发;或因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湿化热,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对此应以疏肝清热,止痛为大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使用。皮损发于头面、眼角者,常加入谷精草、枸杞子、石决明等;皮损发于胸腹者加川楝子、香附等;皮损发于下肢者,常加入黄柏、牛膝等。陆师治疗带状疱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早期即予理气活血之药,旨在防止和减轻由于病毒侵犯神经而引起的神经周围炎症和粘连,减少纤维包裹,杜绝或减少后遗神经痛的产生。

    

5.2久则益气活血

 

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年老体弱患者常于皮损消退后遗留顽固的神经痛症状,病程持久,疼痛剧烈,甚则彻夜难眠。陆师认为其缘于正气虚弱,正不胜邪,又因经络阻塞,不通则痛,病程迁延所致。主张多施以益气活血,散瘀通络止痛之品,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疼痛得止。然后遗神经痛病程迁延,痛久伤气,气虚则无力推动气血之运行,致血行迟缓,脉道不通或通而不畅,以致血液郁滞而凝为瘀血,治当益气扶正为主,配合活血通络,共奏益气通络活血止痛之效。常以生黄芪为君药,用量常达60 g,取其益气而能托毒外出,又能推动血运,促进瘀血活化之功效,配合三棱、莪术、当归、川芎、桃仁、丹参、赤芍等活血通络,佐以制香附、郁金等既入血分又入气分之品,使气血流畅,血随气行,开塞通瘀而止痛。对顽固性疼痛甚则彻夜难眠者,酌加全蝎、蜈蚣、乳香、没药、天龙、磁石、珍珠母等破血消瘀,重镇止痛;对患侧疼痛肿胀者加入留行子、丝瓜络等以通络止痛。

     

6侯平玺分急缓二期内外合治

    

侯平玺是四川省首届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业医40载,学验俱丰。其内外合治法治疗带状疱疹,效果甚佳,对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见识深刻。

    

6.1病因病机

 

责之于肝胆湿热,毒邪蕴阻,经络瘀滞侯师认为,带状疱疹患者不论发作期或缓解期均以烧灼样剧痛为主症,皮损为肝胆经脉所过之处呈带状分布的成簇状水疱,其病因病机多与情志有关,患者平素情志内伤,郁而化火热,或嗜食辛辣肥甘,脾失健运,湿热蕴结,并感毒邪,湿热毒邪相互搏结,瘀阻经络所致。缓解期则因湿热毒邪损及肝阴,经脉失养而痛。

    

6.2辨证论治

 

分急缓由于急性发作期乃肝胆湿热炽盛,毒邪侵入血分发于肌肤,故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泄肝胆湿热毒邪,并佐以通络止痛之品。缓解期则湿热毒邪渐消,肝阴已伤,经络失养,故以一贯煎加减,以滋阴清热养肝,更佐以疏肝止痛的药物。

    

6.3合用外治,其效更显

 

侯师在以内服药物辨证论治的同时,拟清热解毒消疹搽剂(雄黄10 g,枯矾30 g,冰片8 g,青黛30 g。共为极细末,用生大黄30 g泡开水取浓汁,调上药末成稀糊状。)涂布患处,4次/d。缓解期病人可用香油或紫草油适量,调上药粉外涂患处。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第9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