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紧贴时代需求创新中医药教材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9-07-02 [教育]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治疗,而是贯穿于疾病预防、治疗和病后的调护等全方位的服务。中医药教材的编写也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中医药教材编写要继承经典

  中医药教材的编写要秉承传承经典的精神,重点要突出中医药的五大特色与六大优势。中医药的五大特色为个性化的辨证论治原则、调治平衡的防治原则、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和天然化的用药取向;而其六大优势为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中医药教材的传承延续了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不同时期教材的精粹,需要充分继承医德、医道、医学、医法、医术和医器等六个方面。“医德”即为中医学所推崇的“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核心理念,是中国古代医家规范自我、鞭策奋进的精神动力。“医道”即为中医的医学思想与理论,而中医学的医学思想与理论又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土壤。“医学”即为中医学学科,而学科本身包含了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医学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医法”即为中医学科本身的规律与法则。中医学自成完整的体系,教材编写要沿袭中医学的主轴体系,兼顾中医药相关法律和标准。“医术”即为中医药独具特色的诊疗技术,这是体现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精华。“医器”即为中医诊疗所用药物、器具,特别是中医适宜技术所用到的各种器具,正是大健康时代需要全民推广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教材创新要满足不同使用主体的需求

  创新是中医药学科跟随时代不断进步的标志。中医药教材的创新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的基础。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教材的创新首先要满足教材不同使用主体的需求。第一,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专科、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对中医药学习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第二,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不同专业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各有侧重;此外,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骨伤学、中医儿科学等新的学科需要构建完整的学科教材体系,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下需要重点突出学科的特色。第三,从教材使用的人群而言,护理人员、中医院的西医临床人员、中医师承学员、基层医疗工作者等学习中医时,由于其知识理论体系与学术水平的差异,针对这些不同人群的中医药教材编写时则需要量体裁衣。第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7年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中医药行业新增3个水平评价类职业:保健调理师、药物制剂工和中药炮制工。针对3种新增职业的培训教材的编写,在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对新增职业的要求基础上,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值得深入探讨。第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医学与不同学科相互融合产生诸多新的交叉学科,如中医文化学、中医传播学、中医信息学、中医管理学、中医亚健康学、中医心理学等。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和定位,教材编写的中医药部分则需要适当取舍、突出特色、服务整体。

  中医药教材的创新,还要适应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以往中医药系列教材的编写都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为基础。随着中医药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探索,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也逐渐在中医药相关领域推广实施。如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CBL(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以小组讨论为形式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等等。中医药学科体系中的不同课程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不同课程的教材编写基调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而灵活调整。

中医药教材建设要把握四项基本原则

  大健康时代对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教材是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石。因此,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中医药教材建设需要牢牢把握四项基本原则。

  紧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快速发展的相关文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而教材建设是人才与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在第四章“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分别对人才培养原则、不同培养模式、不同培养层次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因此,中医药教材的建设需要紧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内容,针对不同培养的层次、院校、专业、人群等都需要制订个性化的教材建设方案,以满足社会对中医药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满足社会的需求

  中医药教材的建设是为人才培养而服务的。因此,大健康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教材建设要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健康观念由“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为主,体现在中医药教材中则需要把中医治未病、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中医适宜技术等相关内容调整加大比例,并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医疗服务,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需要在互联网医疗、养生服务、产品开发、技术培训、文化传播等相关领域加大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输出,因此中医药教材的编写也需要满足市场多样化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再者,大健康时代需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医药教材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望闻问切、理法方药,对相对成熟及得到共识的现代科技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应囊括在内,以附录内容、拓展学习、数字教材等多种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开拓学生的视野,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

  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律

  传统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以常年跟师学习,师父与学徒之间口传心授以及阅读古代中医典籍的方式传承学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中医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且根据现代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素质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医药学科本身的内容,还需要对生物学、现代医学、化学等其他学科内容有所了解,且其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中医药教材的建设既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也需要兼顾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不仅仅涉及中医药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也需要兼顾其他学科的内容,以及学习中医药所需要具备的中国哲学、文化基础。此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人群,中医药教材的编写内容要有所取舍、突出专业特点、兼顾学科完整性。

  兼顾中医药院校办学主体的特色

  不同中医药院校对同一专业的办学特色有所不同,因此中医药教材的建设除了要遵循基本的“三基五性”之外,鼓励中医药院校编写具有院校专业自身特色的系列教材,以促进学科发展的多样性。以目前新设立的中医养生学专业为例,2019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经教育部审批设立了中医养生学专业。与其他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养生学专业相比,湖南中医药大学将专业定位于“亚健康人群的辨识与调理”。其基础来源于该院校是中医亚健康学的学科创始单位,且已构建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对中医养生学专业的差异化培养突出了本校的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也为中医药教材建设营造了百花齐放的环境。而中医药院校特色教材的编写和运用也为行业规划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前期基础,为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素材。

  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医药教材的建设直接关系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教材的建设工作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做出适当调整。这也是中医药学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古老学科焕发新生、继续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重要举措。(何清湖 张冀东)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