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二论针灸是否安慰剂
来源:主编说中医 2019-06-09 [其它] [国际论坛]

明朝的李时珍是享誉一方的名医。有一次李时珍路过一个地方,一位病人拿出一张药方说:“我吃这药好几天了,一点也不见效。”李时珍看这个方子共有四味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是四君子汤。于是他给这个人把了把脉,发现这个人的病症与四君子汤是符合的。他想了一下,又给这人写了一张药方:鬼盖、杨桴、松腴、国老。病人见这四味药自己从未服过,心中高兴,连服数天,大见好转。病人登门向李时珍道谢:“还是您的药方灵呀!”李时珍笑道:“我给你开的药其实与上一张方子是一样的,鬼盖、杨桴、松腴、国老就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的别名”。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足可以影响疗效。

 

后来,人们给这种由于信任而产生的疗效起了一个名,叫“安慰效应”。近百年来,医学界逐步承认了安慰效应的存在并且对病人有短期的治疗作用。于是,在新药的研究发明过程中,如何排除安慰效应、确定药物的“净作用”是研究者绞尽脑汁要解决的问题,煞费苦心地发明了安慰剂。但是,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完全摆脱安慰效应的魔咒,就是因为药物试验时的“理想状态”与现实运用时的复杂状态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些药物的受体——人,太复杂了。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安慰效应的产生,是患者期待药物起作用的心理激发了生理反应的结果,也是患者处于医疗环境中引起了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因此,任何治疗手段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安慰效应,这是共性问题。

已有研究证明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详见我的上篇文章“一论针灸是否安慰剂”),它不是安慰剂,但是在运用于人体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安慰效应。如果我们把一种治疗手段的全部效应分解来看,共有四种效应存在:一是机体的自愈效应,二是安慰效应,三是非特异性治疗效应,四是特异性治疗效应。

 

(整体治疗效应示意图)

看到这个图,大家就会明白,之所以有些病能够不治而愈,是因为人体有着最基本的自愈能力,这种能力是任何生物体都具备的。但是,人类的伟大就在于发明了一些疗法,能够尽快地调动或者修复这种自愈能力,从而在复杂疾病发生时使机体达到康复。从这个图里我们还能看出,医疗不是万能的,任何治疗手段的成功都建立在人体具有的自愈能力的基础之上。如果疾病的发展已经将这种自愈能力破坏殆尽,则任何仙丹妙药也是无济于事。因此,寻求自然疗法,尽量避免对人体自愈能力的损伤,是现代社会对医疗措施的较高要求。而这恰恰是针灸疗法的优势,既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人体的抗病能力,又能把对人体的损伤降到最小。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