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传统医药动态 我要投稿
施小墨:振兴中医首先要靠我们中医界自己努力
来源:小叮 2019-05-17 [其它] [传统医药动态]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

施今墨一生致力于中医的振兴与创新,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第一个提出“中医科学化、中药工业化”的中西医结合方针,并于1932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将他的中西医结合思想付诸实践。

他将中医传统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另加气血,发展为十纲辨证。

他医术高明,曾为孙中山、冯玉祥等人治病,建国后担任周恩来总理的保健医生;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时候,他还在中医界率先慷慨贡献出了十大验方,其中像气管炎丸、皮肤病解毒丸、强心丹、感冒丹、胃病丹、高血压速降丸这些药,到现在还是同仁堂的王牌产品。其后人将其医学思想辑为《施今墨临床经验集》、《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

接过父亲衣钵的施小墨先生,幼承庭训,传继家学,站在父亲真传的平台之上,不断求索,创新,在中西医结合和辨证施治方面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从首都医科大学,到北京中医医院;从施今墨诊所,到施小墨诊所,再到北京同仁堂施小墨诊所;几十年一路走来,施小墨将名医之名、之术、之德不断发扬光大,造福患者,造福社会。

施小墨博采众长,擅长疑难杂症和重症的诊治,是目前京城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同时还积极向世界介绍、推广中医,曾多次访问日本、新、马、泰、印尼、菲律宾、韩国,还受到沙特王室的邀请为其成员看病。他还把养生作为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预防、治疗“现代病”。

针对现在中医式微,甚至有人提出要取消中医的怪论,早在接受《亚洲新闻人物》专访时,施小墨一如其父早年反对国民政府取消中医的态度,坚持认为中医有很多方面是超过西医的。

他说,第一,情感方面。失恋、失业了,人的情绪不好,烦躁,中医可以疏肝清热、减轻压力。第二,西医诊断不清的病,中医可以辨证施治。第三,大病的调理。得了癌症,西医通过手术切除,但是得病的内环境不调理,过了一年两年,它又复发了,所以需要中医来调节内环境。第四,治未病方面。还没查出来的病,中医有办法调养。第五,中药是天然的药物,不是化学药物,副作用小。

有鉴于此,施小墨认为振兴中医的关键在于高超的医术,在于真正的治病救人。他说:“我什么病都看,只要有效,病人就欢迎!”

 

中医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与西医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使命,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中药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一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中医药工作者。

 

为了继承和整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从1990年开始,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遴选指导老师和继承人,通过师承教育的方式,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国家也未停止扶持中医药的脚步。因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和多个部门,为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2007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成立了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对中医药工作的宏观指导。

部际小组成立后,出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医药重大项目、解决涉及中医药人才、中药制剂推广使用等关系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很好地推动了全省中医药工作。

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强调“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医废止”的论调曾甚嚣尘上,中医存废的争论也早已有之。其实,这十足是个伪命题。两个有着不同哲学基础的医学体系其本职工作应该是发挥自身之专长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而不应该是相互指责,占山为王。

 

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家胡维勤教授曾在著作《将中医进行到底》里写下“西医很强大,中医更伟大”的序言。中医永远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无知、狭隘从此而消亡,因为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

 

 

在《将中医进行到底》的序言中,胡维勤教授认为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永远不会消失。

 

从胡老的序言中,我们大致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观点:

 

中医不仅仅是医学,更是哲学。

 

之所以有人主张废除中医,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医,总是用西医的思维方式看中医。西医研究的是物质的身体,它是一门技术,可以标准化,人才也可以批量生产,所以西医很强大。中医研究的是形而上的身体,它是一门艺术,需要灵感和悟性,所以很难像西医那样上规模。

 

但中医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有通天的手眼,高明的中医可以“司外揣内”,不需要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就可以窥透人体内部的疾病。中医不仅可以在疾病的初级阶段发现它,还能提前消除疾病,这就是常说的“中医治未病”。

 

这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医的生命所在。

 

中医还是一门哲学,一门关于人生的哲学。学好了中医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修身养性,成就人生的其他事业。现在许多老总都在钻研中医,网易总裁丁磊先生就在浙江中医院学习中医,而深受国人爱戴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也打算在退休后研修中医。他们除了对医术感兴趣外,恐怕对中医蕴含的人生哲理更感兴趣。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西方文化的传播,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然成为其攻击的对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20年胡适突然生病了。他发现自己吃得多,喝得多,尿也排得多,人却日益消瘦下去。新派人物生病当然要去看西医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们经过认真诊断之后得出结论:糖尿病晚期,已无药可治,只能回家休养。言下之意,胡适只能回家等死了。

 

西医没有办法,朋友就劝胡适看中医。当时正是学界“科玄论战”的关键期,胡适是科学派的主将,反对的就是像中医这样没有科学依据的“传统”。叫他去看中医,那岂不是主动放倒手中的旗子吗?然而,面子事小,性命事大,胡适最终还是答应了。

 

来给胡适看病的是北京名医陆仲安。中医没西医那样复杂,又是验血,又是验尿,陆仲安只是用手把了把胡适的脉,并询问了一下病情,就从容不迫地说:“这个病很好治,吃几服以黄芪为主的汤药就可以了,如果病没好,唯我是问。”

 

 

被西医判了死刑的胡适将信将疑地喝下了陆仲安开的中药,没想到几个月后症状就消失了。再到协和医院检查,果真是好了!医生们非常惊奇,这怎么可能?谁给胡先生治的病?胡适当下就把实情说了。

 

这件事轰动一时。被新文化运动者认为不科学的中医,偏偏治好了新文化运动名将的病。这令新文化运动者很是尴尬。胡适也觉得很没面子,对此事不置可否。然而,救命之恩是万万不能忘记的,胡适曾在林琴南的一幅画上撰文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原来,林琴南也受过陆仲安妙手回春的益处,为表示谢意,他亲自作了一幅儒医研究经典的《秋室研经图》送上,上面还题了一篇桐城体的文言文。陆仲安别出心裁地请胡适在上面题字。胡适欣然答应。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华夏子孙受益了几千年,如果认真研了解中医,就一定会发现西医虽然很强大,但中医更加伟大!

 

中医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其实还应该加上中医。

 

 

中医对人类的贡献巨大无比,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更会如此。为什么中医没列入四大发明呢?因为中医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产物,西方人很难理解。四大发明是技术,西方人拿过去就能运用,中医却拿不过去,拿过去了也不能运用,除非把整个文化都拿过去。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参观了中医的针灸麻醉。我们的中医将一根又细又长的银针扎在病人的手上,通上微电流,然后便开始手术。整个手术不用任何麻醉药,病人却始终面带笑容,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

 

看着那血淋淋的手术场面,尼克松总统惊讶万分,大惑不解。

 

针灸麻醉震惊了美国代表团,其冲击波毫不逊色于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有的人惊讶,有的人怀疑,有的人甚至否定,认为这是中国为了吸引世界目光而搞的一个大骗局。

 

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一些人认为针灸麻醉是一个骗局的时候,随同代表团访华的新闻记者詹姆斯-莱斯顿突然急性阑尾炎发作,要进行手术,我们的医生同样用针灸麻醉的方法割除了他的盲肠,詹姆斯-莱斯顿丝毫没有感觉到痛苦。

 

这活生生的事实让美国人冷静下来,他们开始认真记录那些宝贵的资料,以便带回国去仔细研究。

 

我们都知道西方麻醉技术会让病人不省人事,而且还会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瘫痪。而中医针灸麻醉手术,病人全程都是清醒的,还会说话,甚至还会喝点水。

 

有一位病人在手术结束时,还能坐在手术台上和医生护士握手致意。在另一例切除甲状腺瘤的手术后,病人竟能从手术台上下来走到轮椅旁。

 

神奇,真是太神奇了,尤其是对于不懂中医的西方人来说,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如果你懂得中医,就会清楚针灸麻醉只不过是中医里的小儿科。西医感觉神奇,是因为西医和中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

 

人体是完全一样的,但中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却完全不同。

 

中医是全面整体论,西医是分析实证论;中医是宏观调控,西医是微观治理。这就像瞎子摸象,中医想方设法用仅存的一点视力看到了一个整体但朦胧的大象。而西医呢?则完全不用自己仅存的那点视力,而是靠手去摸,结果摸到的是一头“支离破碎”的大象。

 

可以这么说,西医是显微镜,它看得仔细真切;中医是广角镜,它的视野很宽广。

 

其实,中医有中医的长处,西医有西医的优点,我们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西医,也不能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中医,更不能取缔中医。

 

莫让中医蒙受不白之冤 正本清源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吸纳、融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中医药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本质与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文化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

中医逐步被弱化,师承群体齐呼自己行医前途可以没有,但不想让对患者确实有效果的医术和良方白白断送。

“中医讲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家有所专长,老师带着徒弟在临床上学、手把手地教,是经过实践一再证明了的有效方法。”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要在制度上开口子,承认他们的法律地位,为他们设置合适的、具体的准入方式。

对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医药工作者进行表彰,并探索建立政府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人才激励机制,有利于展示和宣传中医药工作者救死扶伤、厚泽济生的医德医风。有利于在行业形成尊重人才、激励学习中医、热爱中医、献身中医的价值取向和良好氛围,更有利于坚定中医药工作者奉献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对于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中医药行业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施小墨先生秉承乃父“振兴中医在于人才”的理念,近些年更注重中医后人的培养和造就。他所收的学生中,有已跟随施小墨多年的。他们立志中医药事业都有一段不大不小的因缘,有因自由体弱多病,后经中医施药调理,终至祛病强体的。中医的神奇,让他们从此立下学医志向。

施小墨的外甥女徐佳追随施小墨学医是因为施家学医的一个传统—当年徐佳外公、施小墨父亲施今墨学医就是追随的其舅父李可亭老中医。学医目的各异,但都殊途同归,在施小墨的栽培下,坚定了为振兴中国医学事业做出贡献的决心。

施小墨说,当年父亲成为名医之后,曾经为中医的存亡绝续奔走呼号,今天又有人提出废除中医,他就是要通过师承这一具体行动,表明一个态度:振兴中医首先要靠我们中医界自己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开创中医药的新世界。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