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从世界各国中医政策看中国的选择(1)英国
来源:中西汇通 2018-09-30 [其它] [国际论坛]
英国引进中医,是因为西医对大量慢性病治疗的无力。

管理是一门奇妙的学问,它是典型的“一”管“多”,可这一点是如何来实现的呢?原来,这是充分利用了要素的个性,通过要素之间的竞争来实现的,即顺应自己的意志就优先支持它,使它不断发展壮大,违背自己意志就强力抑制它,使它不断衰退灭亡,在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之中,普通联系方式出现了,它体现了中心要素的意志,通过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要素的产生)和无序(要素的灭亡)周期变换在系统空间传递,控制着每一个要素的生死存亡。认识到这一点,就知道制度的重要性了,如果制度公平合理,普遍联系方式就能够形成,组织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如果制度不公平合理,普遍联系就乱了,组织的管理就失控了。

 

中国历来在管理上就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缺乏公平合理的制度,另一个就是公权大于制度。后一个问题我们暂时无法解决,只有先谈一谈前一个问题,如何来实现一个公平竞争的中医制度,或者说,如何制定中医政策才能够让那些真正的中医脱颖而出,而让那些伪中医被淘汰出局?不过,一下子形成一个好的制度很不容易,它往往都是循序渐进而形成的,为了更好地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医制度,我们有必要吸收世界各国管理中医的经验,以求更快更好地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让中医走到良性发展的道路上来!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英国实行的中医制度:

 

英国引进中医,是因为西医对大量慢性病治疗的无力。在我国,由于存在中西医两种医疗体系,病人患病后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中药、西医、针灸按摩或中西医并用。而在英国,病人得到的治疗方式就简单得多,对于所有的疼痛,如头痛、腰痛、落枕和肩周炎,医生仅用止痛片;而皮肤病则只有抗生素和激素治疗。一位中国留学生患了面瘫,医生给了一些激素后就再无其它办法, 当他再次就诊时医生对他说,回去等着, 自己会好的;孩子不长牙,医生会告诉家长,回去等着,早晚会长出来的。有时医生会直截了当地告诉病人,你的病没有办法,不要来了。

 

客观地说,中医传到欧洲已有350年,但波澜不惊,从未为英国民众所注意。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的针灸热,也仅仅是针灸一枝独秀。直到1990年代,中药治疗湿疹的疗效得到研究论文的证明,中医才真正在英国兴盛起来。其功臣是英国皮肤科医生David Atheaon和中国旅英中医师罗鼎辉。罗医生在偶然的机会接诊了一个患湿疹而在英国医院未得好转的印度裔儿童且取得良好疗效,David Atherton获悉后进行了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TC),结果证明72% 的湿疹病人中医治疗有效。论文发表后媒体广为传播,引起了英国的“中医热”。

 

由于中医药弥补了英国医院用药检查单一、预约时间过长的缺陷,同时补充了西医的不足,许多诊断不清、久治不愈的疾病被根除,许多等待手术治疗的疾病也奇迹般地康复,病人对中草药和针灸的认同,令中医药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英国市场。

 

不过,中医在英国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辅助医疗,没有正式的国家立法管理。而英国的内科医生、牙医、护士都是有立法管理的,连正骨医生、脊椎推拿医生也有立法管理,受法律保护。可是中医却不受立法管理和保护,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开设中医诊所,无需资质审核,就像开商铺一样简单。应该说,英国政府的开明,促进了中医的蓬勃发展,但同时因为缺乏监管,而导致了中医行业发展失控的局面。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医药的暴利,在英国一次针灸的收费是25-30英镑,草药是不划价的,每副药一律5镑,进价不到一镑的中成药一般要卖到1O镑左右,可以说这些产自中国大陆的土生土长的草根树皮在英国卖出了有史以来的天价。如此高额利润吸引了众多华人挤身中医行业,于是一些没有中医正规学历或仅仅经过短期培训的人员也涉足这一行业领域。这些人其中有的来自中国大陆,也有英国人或其他种族的英国居民,以至英国的中医界鱼目混珠,甚至有少数的害群之马,他们医术低劣,只顾赚钱,个别人甚至公然违法坑骗,尤其是使用违法、有毒的中药产品的事例较为突出,经媒体渲染,对中医的声誉产生很坏的影响。

 

英国政府发现中医诊所参差不齐的状况后,在2004年决定进行立法管理,也就是实行欧盟的《传统植物药法》,该法令要求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植物药必须向成员国主管部门申请注册,只有经审批同意才能在欧盟市场上继续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英国政府允许有10年过渡期,也就是从2014年开始执行。在此之前,中医诊所已购入的中成药可继续销售,直到保质期结束。按照这条法令,所有中成药进口必须申请许可,而许可的前提是对中成药中的每一种成分进行检验。这项检测的成本很高,中药厂商对此没有兴趣,而中医诊所又没有实力承担。因此,直到过渡期结束,也没有中药通过注册。立法以后,中医药在英国进入了“大浪淘沙”的阶段。

 

在英国开诊所和药店注册一个公司很容易,只需几十英镑,但租用一个超市的铺面则要签十年以上的合同,并以房产做抵压。为了加速营利,商家都愿意把诊所开在超市里。由于超市里客流量大,加上中草药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生意自然兴隆,开业伊始,每天流水超过干英镑已不算稀奇。英国人不懂中医,许多药品包装又没有英文说明,全凭销售人员的说词,言过其实,欺骗行为在所难免。但英国的商业模式也令这种不诚实的做法吃尽苦头。由于租一个超市的摊位要签10~15年的租赁合同,你欺骗了顾客,生意自然愈做愈差,但又关不掉,连租金都挣不出来只有干赔钱,一下赔进十几年,不是一笔小的开销,因难以支撑,一些赔不起的商人只有舍下房产被迫离开英国。其市场运作规则的残酷性可见一斑。这也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注册公司手续非常简便,因为这样的商业运行机制起到了自我约束,注重信誉的作用。谁欺骗了顾客,必然落得倾家荡产。开的店愈多,承担的风险就愈大,说不定哪一天从百万富翁落得身无分文。所以在英国,开中医诊所也愈来愈慎重,中国商人也开始学会了英国人的谨慎。

 

经过了“大浪淘沙”的震荡和整理,很多中医店被淘汰出局,但是真正优秀的好医生却依然毫发无损。因为英国只限制了中成药进口,而中草药进口是没有受限的,真正有实力的医生懂得开药方,当然影响不大。

 

在国内学习中医是分科的,而且要和西医结合学习,而在国外的中医,必须是全科,什么都得懂,什么病都要会看,不仅要会用中药,还要会针灸、走罐,而且不允许沾一点点西药,因为用西药是违法的。看病也必须要有效果,不然病人就不来。所以英国的中医在现实的磨练之下就像是回到了几千年前,是最地道的中医。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中医反而在海外。

 

总结英国对中医药的管理,主要有几个方面借得借鉴:

 

第一,医药分家。中医本质上是一门人体管理的学问,要真正治好病,靠的是辩证论治,这是脑力活。医生付出了脑力劳动,当然要回报,而且辩证论治得越准,疗效越好,这时,回报也应该更高,这才真正体现了价-值对等的原则,也让那些水平高的人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医和药分家对中医来说是一种必然,这可以很好地抑制那些靠卖中药活着的伪中医!

 

中国也应该建立这样的中药和诊断分离的制度,这有力于那些水平高的中医脱颖而出,而让那些水平差的中医被淘汰出局。西医诊断在治疗中收费比例很高,中医诊断靠的虽然是个人能力,但这种能力是靠无数的付出获得的,也应该按质收费,水平高的一个方子可以收上100-500元,水平低的只能收上10-100元,我相信,一旦实行这样的制度,那些伪中医再也没有生存空间。对于一些有自家秘方的中医,可以由特定组织代理生产,并给予秘方持有者应有的股份。这样也有利于对这些秘方的监督,避免中西药混用。

 

第二,中医行业进入易,出来难!英国的中医管理靠的是中医的行业协会,而不是靠政府,这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合乎中医特性的制度。只要你自以为中医水平不错,都可以在行业协会申请,并受行业协会监督。虽然进入易,但如果水平不行,能够让你倾家荡产,这使每一个想当中医的人都要自己审视一下。

 

中国的中医也应该实行担保制度,让愿意做中医者拿自己家的房产做抵押,如果出现医疗事故,让受害者也能够有所赔偿。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所有诊疗者的病历实现全国网络化管理,并记录每一次的开方和用药,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分清责任。

 

第三,严禁中西药混用。中医就是中医,西医就是西医,中医只能靠中医手段来治病,西医则是靠西医手段来治病,这有利于好水平的中医脱颖而出。

 

中国现在的中医院,基本上都是靠西医诊断来挣钱,这严重地阻碍了中医的发展,也使中医诊断形同虚设。中医也应该建立这样的制度,避免中医院用西医手段来治病,这样就能够逼迫这些医院真正地提高中医水平。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