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虎杖的临证运用经验
来源:人卫中医 2022-09-22 [中医临床]

(一)祛湿清肝降脂

虎杖清肝祛湿,朱祝生在临床实践中,用以治疗肝热脾湿型高脂血症患者。

案:体检发现血脂偏高,属脾虚痰湿肝热,治以健脾祛湿清肝,疗效佳。

吴某,男,30岁,公务员。

主诉:体检发现血脂偏高月余。

患者1个月前体检发现甘油三酯7.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偏高,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之品,体型肥胖,自诉常感头昏、面热、乏力、嗜睡、遇事急躁,心烦易怒,睡眠欠佳,梦多。精神疲乏,饮食好,大便正常,小便尚可,舌红,苔薄黄而腻,脉滑数。

辨证:脾虚痰湿肝热。

治法:健脾祛湿清肝。

处方:虎杖30g,金丝桃15g,田基黄15g,川楝子10g,香附10g,苍术10g,甘草6g。嘱其注意饮食调养,先服水煎剂、后服丸剂。

2个月后,复查血脂示甘油三酯2.1mmol/L,明显下降,自觉症状大有改善。令其定期复查,继续调治。

(二)利胆祛湿,解毒退黄

感染疫毒,肝胆湿热,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而致黄疸。虎杖具有清热利湿、通腑解毒之功,朱祝生常以此治疗因湿热疫毒引起的黄疸,效果甚佳。

案:目黄、身黄、小便黄半年,属于疫毒侵袭、肝胆湿热,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疗效佳。

黄某,女,35岁,公司职员,2009年11月初诊。

主诉:目黄、身黄、小便黄半年。

患者自述半年前因出差返家不几日现目黄、身黄、小便黄,伴食欲不振,厌油,感右胁肋下隐痛,精神疲乏,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并住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缓解,目黄、身黄、小便黄有所减轻。出院后,患者自感半年以来症状时好时坏,现仍目黄、小便黄,纳差乏力,肝区隐痛,舌体瘦,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数。肝功能提示ALT 243U/L,DBIL 32.4μmol/L,TBIL 53.1μmol/L,肝炎标志物示小三阳。

辨证:疫毒侵袭,肝胆湿热。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处方:虎杖30g,茵陈15g,田基黄15g,白马骨15g,大黄10g,车前草15g,栀子15g,甘草6g。水煎服。

服药半月后,黄疸明显减轻,继以此方服用,黄疸消失,胃纳尚可。嘱其定期复查,继续调治。

(三)清热通胆止痛

虎杖具有清热利胆止痛的功效,朱祝生在临床中,用于治疗胆囊炎而见胁痛、口干、目赤、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赤黄、苔黄腻、脉弦数者。虎杖用量要大,达到30~50g,起到泻下通便的作用。

案:反复右上腹疼痛2年,加重半月,属于热盛蕴胆,治以清热通胆止痛,疗效佳。

刘某,女,40岁,经商,2009年9月初诊。

主诉:反复右上腹疼痛2年,加重半月。

患者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闷胀痛,进食油腻食物或煎炸食物后疼痛明显。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曾就诊于某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肝右叶胆管内可见1.7cm×1.5cm结石回声,胆囊壁增厚0.5cm,肝内胆管结石,慢性胆囊炎。结论:胆囊炎并多发结石。予消炎利胆片等治疗后,上症缓解,但反复发作。半月前因进食不当,出现上症再发加重,伴口苦,纳差,恶心、腹胀等症状,无黄疸。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数。精神差,饮食尚可,二便正常。

辨证:热盛蕴胆。

治法:清热通胆止痛。

处方:虎杖40g,茵陈15g,田基黄15g,香附10g,郁金10g,柴胡10g,白芍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鸡内金粉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14天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B超检查示结石已溶化排出,嘱继续服药,注意饮食,防止复发。

(四)疏肝益气,活血化瘀

对于较重的肝胆疾病患者,如肝硬化,其病机为肝郁血瘀,气虚脾弱,表现出肝大或脾大,胁痛不移,脘闷胀痛,消瘦乏力,面色晦暗,转氨酶水平升高等。虎杖具有疏肝化瘀的功效,可用虎杖为君灵活加减,对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降低转氨酶水平。

案:反复右上腹疼痛8个月,属于肝郁血瘀、气虚脾弱,治以疏肝益气、活血化瘀,疗效佳。

王某,男,43岁,2009年11月4日初诊。

主诉:反复右上腹疼痛8个月。

患者于2009年3月上旬无明显诱因自觉上腹胀痛、胸闷、食欲不振,症状逐渐加重,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肝硬化,经治疗7个月无明显改变。其间又辗转就诊于几家医院,效果均不理想,且自我感觉症状加重,经人介绍于2009年11月4日来诊。诊见: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精神抑郁,腹部胀满,大便稀,食油腻后加重,肝脾肿大,舌淡苔白,脉弦细。查肝功能示血清谷丙转氨酶341.9mmol/L。HBsAg(+),HBcAb(+),HBeAb(+)。B超检查示肝内回声增粗,肝脾肿大。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精神差,饮食差,睡眠差,小便尚可。

辨证:肝郁血瘀,气虚脾弱。

治法:疏肝益气,活血化瘀。

方用:虎杖50g,板蓝根15g,金丝桃15g,黄芪15g,夏枯草20g,白马骨15g,丹参15g,陈皮10g,柴胡10g,白芍10g,川楝子10g,乳香10g,没药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2个月后复查,血清谷丙转氨酶降至32.8mmol/L,自觉症状大有减轻。巩固治疗1个月,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

 

本文选自《朱祝生医案医话荟萃,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龚文伟,朱鸿,朱祝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