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从哲学层面理解中药治病原理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22-08-09 [其它] [国际论坛]
如何对中药治病原理作出解释?笔者认为,需要从哲学层面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二是中药是怎样治病的?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

人是自然的产物

天人合一观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是自然之一物,存在于自然之中,因此,必须顺应自然。

人和万物(包括中药)都得天地一气而生,中药大都是自然界的产物,中药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万物之间是平衡的。平衡的存在是通过相生相克实现的,自然界中必然存在着具有维系人类生命的相应食物或药物——中药。

中药多是具有偏性的自然的产物

人是万物之灵,人得天地之全性,而中药(草木)得天地之偏性。所谓药物的偏性(自然特性)其实就是药物在和自然因素相适应和对抗的过程中产生的某种物质的具体体现,这种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中药之所以成为药的物质前提。

中药大多来自天然的动、植物及矿物,这些药物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孕育产生的,它们在和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对抗、适应的过程中,势必会在体内形成一种能对抗和适应外界因素的物质,所以在不同的自然因素下形成的药物,它体内所产生的物质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能对人体的内在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中药变化万千的作用和功效。如生长在炎热干旱地带的植物,如芦荟、仙人掌等,往往会在体内产生具有清凉滋润特性的物质,用以对抗外界的炎热和干旱,这种具有清凉滋润特性的物质,对人体内在平衡的影响就是抑制人体新陈代谢、减缓脏腑的活动、减慢血液循环等,所以可以用来治疗人体机能亢进而引起的火热病。而生长在高寒地带的植物,如雪莲、人参等,往往会在体内产生具有温热特性的物质来对抗外界的寒冷,这种具有温热特性的物质,对人体内在平衡的影响就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脏腑活动、加快血液循环等,所以可以用来治疗人体机能衰退引起的虚寒病。

总之,人和中药都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命依赖自然,人的生命过程需要调理,中药具有偏性能够调理。这便是中药为什么治病的原因。

中药是怎样治病的?

所谓疾病就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或偏离了阴阳平衡状态。中药能治疗各种疾病,主要依靠其所具有的偏性,这个偏性的作用就是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正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人体正常状态。

以偏纠偏,恢复平衡

这里主要包括调理阴阳和调理气血两大内容。调整阴阳,是指纠正疾病过程中集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和重建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气血是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调整状态与治疗疾病

中药(方剂)干预的对象是“证”,或者说中药治疗的是“病的人”,也就是说,中药的治疗效果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不健康状态的整体调整,二是对人具体疾病的局部治疗。例如,黄连治痢,使君子驱虫,芒硝泻下等,在使用这些中药的功效时,应考虑患者的整体状态而选择。因此在探讨中药的物质基础时,一定要有系统的、网络的观点,单一的、点对点的化学成分观恐怕只能反映中药多属性中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全面反映中药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全部。

扶正与祛邪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是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的一种治则。适用于各种虚证,即所谓“虚则补之”。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填精等均是扶正治则下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

祛邪即祛除邪气,是排除及削弱病邪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各种实证,即所谓“实则泻之”。发汗、涌吐、攻下、消导、化痰、活血、散寒、清热、祛湿等,均是祛邪治则下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

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祛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即所谓“正复邪自去”。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所谓“邪去正自安”。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因此运用扶正祛邪的治则时,要认真分析正邪力量的对比情况,分清主次,决定是扶正还是祛邪,或决定扶正祛邪的先后。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