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董氏奇穴】特有针法
来源:国医名家课堂 2018-09-07 [其它] [名医论坛]

   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山東平度縣人,始自其先祖曾以針灸醫術救人,氏家道小康,十八歲在原籍設立針灸診所,服務桑梓,不計診費,抗戰時期,離鄉從戎,勝利後解甲歸里,後在青島設立針灸診所。未幾年,戰禍蔓延即重行入伍。民國四十二年以舊病復發請準退役蟄居台北,重操舊業,並為軍界同志義務應診。董氏羈身軍旅,先後達十三年,每於軍旅人空傯之際,為同胞施針治病,卅年來診治病患近四十萬人,即乙省登記可稽者達十萬人以上。以董氏針法異於正統,取穴尤其奇驗,在針灸學術上夙自令成學派,殊為針灸學者所推崇。

 

董氏奇穴“五特”概要 

 

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二、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

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

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

 

三、诊法特色:

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著效果。依法取穴,疗效奇特。

 

四、心法特色:

1、全息通应:

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认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影缩着整体的信息。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有关。最常用的九种全息对应关系,可以囊括当前出现的许多全息针灸疗法,临证应用,变化无穷。    

2、同气相求:

杨师又称之为"体应",是董氏奇穴在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挥与创造。体应之要点为: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以皮治皮。如治疗各种骨刺,常用削骨针,必须贴骨扎针方有特效。

3、脏腑别通:

脏腑别通,实乃脏腑气化相通。此一原理在董氏奇穴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重子、重仙在肺经上,主治膀胱经之背痛;中白、下白在三焦经上,补肾作用极佳;木穴在大肠经上,治肝火旺极具特效;火包穴在胃经上,透过胃与心包通,治心绞痛特效。

4、络病理论:

该理论源于《内经》,昌明于叶天士,董公又有更深入而精彩的发挥,其拿手绝活—“刺血针法”,即以络病理论为依据。对初病气结在经,经主气;久病血伤入络,络主血。董公以毫针通经调气,以三棱针刺络活血,使一些看似复杂的疑难重症迎刃而解,涣然冰释。

 

五、治疗特色:

“董氏正经奇穴特色疗法”的治疗特色是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对各种痛症、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肠炎、耳鸣、耳聋、带状疱疹、丹毒、不孕症、妇科病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疗效。如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又如肾关穴治尿频;木穴治鹅掌风;妇科穴治不孕症;驷马穴治过敏性鼻炎及多种皮肤病;正脊穴及上三黄治各种骨刺;通关、通山、通天配合刺血针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下三皇治糖尿病;制污穴治久年恶疮不收口;叉三穴配足三里治暴聋;侧三里、侧下三里治三叉神经痛均有特效。

 

倒马针法

 

一、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的意義 

    在董公所傳七百多位穴位中,有將近百分之六十的穴位皆為成組的穴位,其觀念的來源乃在於,董公認為久病痺症,若只用一、兩針來治療,效用不高,且療效較為有限,故發展出董氏針灸特有的倒馬針法。倒馬針法即用三根針來治療,以直三針最常用,橫三針較少用,視臨床所需而靈活運用。例如董氏奇穴中的大間、側間、小間,天陽、人陽、地陽,土水一、二、三穴,心靈一、二、三穴,以及上三黃、下三皇、三重穴等,皆為倒馬針法的穴位,而在董公所傳的穴位中,便有百分之六十為倒馬針法成組的穴位,可見董公十分重視此針法的運用,且其具有極佳的療效。

二、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的取名源由

    董公很喜歡馬,故其許多穴位取名皆與馬有關,例如足駟馬、指駟馬、馬金水、馬快水等,故此針法取名亦與馬有關,稱為倒馬針法。另馬跑得很快,即迅速之意,取馬為名亦有速效之意。而且此倒馬針法,更是名符其實的“倒馬”,因為若是馬缺少一隻腳,剩下三隻腳便會倒下,故此倒馬的意思便是使“馬倒”,即剩三隻腳,運用於針灸治療上,即是用三根針,針刺的意思。從董公所傳之奇穴中,大都為三穴一組之佈置即可體會董氏奇穴之真諦。此道理很容易便可明白。故可知三針倒馬為主要,兩針的運用較屬特例。

三、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的效果 

    古代擅用針灸的名醫,對於寒氣小深的疾病,天冷、久病的治療上,曾用“齊刺”來治療,其效果頗佳。但是董公更深入地研究,而發展出倒馬針法,其療效可通全身臟腑,做整體性的治療,尤其中醫治療的觀念,乃在於重視整體性的調理,而非西醫的局部治療。董氏倒馬針法可使各臟腑間起整體協調作用,對於治療的效果更能強化提高,加強患者的針感,直通三焦,故其效果當然較其他針刺為強。

四、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的特性

1 針通三焦: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因利用三根針同時治療,其療效可通三焦,治療範圍可達所有臟腑,不像傳統針法,只對某一臟腑下一、兩針,因此倒馬針法較其他針法,針效來得強的原因。

2 整體療法:很多疾病的發生,並非單純只是一臟一腑的病變,乃是諸臟腑間皆有整體性的關連,故倒馬針法便具有整體治療的特點,對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排泄系統等,常做整體性的治療與調整,使治病的療效發揮達到最高的針效。

3 療效特強:董氏倒馬針法乃利用三根針達到治病的效果,而其治療的方法亦非只針對某一臟腑,只做局部的治療,乃是針對全身整體臟腑間做協調,其療效當然比傳統一針或兩針或多針的療效較佳,而且根據實際的臨床經驗,若只下一、兩針的效果有限且較慢,若利用倒馬針法三根針,其效果常較迅速,針感較強,且療效亦較佳。

4 特重區段:倒馬針法不重經絡,特別重視區段的取穴方法,亦是異於傳統針法的一大特點。其穴位區分為一一~十十部位,每個部分的區段,皆可獨立成一系統,由局部代表人的整體,其各區段內,皆有倒馬針法的穴位,例如一一手指部位的大間、側間、小間,二二手掌部位的土水一、二、三穴,三三下臂部位的土胃一、二、三穴,四四部位的天宗、地宗、人宗,五五部位的婦靈穴,六六部位的火連、火菊、火散,七七部位的三重一、二、三穴,八八部位的上三黃,九九部位的神耳上、中、下穴,十十部位的正會、前會、後會等。

5 手法簡明:董氏針灸不講古傳各種,彈、啄、飛、搯等手法,不講手法技術上的補瀉,針法簡單明確,與傳統大談補瀉、手法,使整體針灸治療繁雜,而且眾說紛芸,沒有統一明確的說法,於臨床施治上常有實際與理論未能結合不易掌握的情況,故董氏針灸不用任何手法補瀉及多樣變化的各種得氣手法,而其倒馬針法亦是如此,簡單明確,易於操作,針效不錯。

6 危險性低:董氏倒馬針剌治療法,取穴位置大都以四肢、頭部、耳部為主,不在腹部、胸部取穴,避開了人體的一些危險臟器,其身上的穴位,在董氏針灸上大量採取所謂放血針刺,不用豪針直剌,故取穴容易且方便,而且危險性極低。

  (摘自李國政《台灣董氏針灸倒馬針刺療法》。

 

 

放血疗法

 

一、董氏放血療法的意義

    董氏放血療法,不單只在病灶上放血,有時亦可在臟腑相關相對應之點、線、面反應處放血,這時大都選擇膝後膕窩、肘窩、背部、小腿外側等處點刺放血,即可調理臟腑陰陽之平衡、疏通氣血通道,改善病勢,此為董氏放血療法之要點。例如:“後背、心、肺區”點刺放血,可治重感冒、發燒、胸痛、背痛、冠心病、心肌梗塞等;“肩胛手足區”可治手足痛、手足麻痺、膝蓋痛等;“膝後太陽區”可治頭痛、項緊、腰背酸痛、膽固醇過高等;至於牙痛、舌下腺發炎、肝病、各種急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皆可在六六部位之“足跗陽明區”放血;七七部位之“小腿陽明區”放血,將惡血穢氣排出,往往久年沉疴常能立即減輕。

二、董氏放血療法的醫療功能

     《素問調經論》:“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千金方》亦說:“諸病皆因血氣壅滯,不得宣通”。董公在臨床上常說“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病必瘀”、“重病必瘀”,因此董公非常重用三稜針放血,三稜針放血可說是董氏針灸最重要的部份,在董氏針灸中堪稱一絕。三稜針放血可疏通經絡上的瘀塞氣血、調整虛實、調整臟腑功能的失調和紊亂、扶正除邪、疏通氣血,使疾病改善以恢復正常,《靈樞小針解》:“宛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素問針解》亦說:“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放血療法自古以來就為醫者所重視的,董氏三稜針放血療法經過多年的臨床驗證,有退熱、止痛、鎮靜、消腫、開竅救急、清血排毒、消除肿瘤等醫療作用。

三、董氏放血療法的取配穴原則

     董氏針灸放血療法經長期臨床的累積經驗,其取陪穴方法,形成一些指導原則,在進行放血療法前,亦先透過董氏獨門之掌診,才能準確地知道該用哪個取穴原則,唯有如此,才能確定療效,取得結果。董氏放血療法的取穴原則,有病區穴位直接取穴法、臟腑反應背區取穴法、臟腑肢體反應取穴法、人體全息對應取穴法、臟腑歸經穴位取穴法等方法。

 

四、董氏放血療法的特點

1 安全可靠:全身無不可放之穴、不可放之區,放血所取之區穴最廣,而對較危險的胸、背、腹、腰,董公所傳都是採放血療法,不採針刺,避免了各種危險。

2 實虛皆治:古代大多數名家都認為放血為大瀉,身體虛弱的人則不宜,而董氏放血療法不拘寒熱虛實都可放血。董公認為不拘虛實,只要有血氣瘀滯、氣血不通,就得先放血,疾病才會好轉。

3 特重放血:董公認為若氣血瘀滯嚴重時,平常的針與藥是治療不動的,當先察看血道是否閉塞,因氣血閉塞不通,針藥作用便不能達到病所,此時應先打通氣血循環、放出惡血,氣血通暢再採用針藥,才能發揮其療效。

4 療效迅速:氣血阻滯,針藥不能發會作用,若能找出阻滯閉塞之穴,在此相關穴區放出惡血,許多經年久病常能立即改善,其迅速之作用較針藥更快,如在外踝上放血治療外踝扭傷,常能一針見血,療效迅速。

5 簡便經濟:董氏放血穴位雖有一百九十餘穴,但是透過整理歸納,可相併幾個區組而已,只要掌握幾個區組,找出病位放血,易學、易掌握,療效特佳,所使用工具,誠簡便經濟。

6 預防保健:放血療法不單專治有病者,亞健康者亦可放血。每月定期一至二次,在身體背部、膝後太陽區放血,可藉此清血排毒,當氣血循環正常,像血管硬化、心肌梗塞、中風、膽固醇過高等病皆能避免,可達預防保健之效。

 

(摘自李國政《董氏針灸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的注意事項


一.氣血虛弱體質差者,不宜放血,否則易引起虛脫.目前一般認為有以下情況,不宜施行用三稜針放血的療法.


1.貧血,低血糖.有血液或出血傾向者.


2.肝腎或心臟有嚴重疾患,孕婦,年老體弱者宜慎用.

   

二.針具和放血部位必須嚴格消毒以防引起感染.


三.放血前,要對病患做好解釋工作,消除對放血的顧慮,以免引起患者緊張,發生暈針等意外事故.放血引起的暈

針,與一般毫針針刺所致類似:頭昏.眼花.眩暈:重者.可能有臉色蒼白.脈搏微細.汗出肢涼.血壓下降.甚者失去知覺.其除理方法亦同;應立即停止治療.輕者令患者平臥,雙腳抬高,喝點溫開水即可;重者可用艾條薰炙百會穴,或針刺人中,湧泉等.


四.放血一般是指刺破靜脈出血,切忌刺中動脈,故在有動脈分佈的部位刺絡時,極宜謹慎.

 

 

手足对应针法

 

一、董氏手足對應針法的意義

    手足對應針法就是董氏針灸中用來治療四肢痠痛疾病常用的針法之一,其療效之迅速常令醫者及患者都讚嘆不已。雖然古典醫籍中曾記載類似對應針法治病的記錄,但只有同名經對應取穴法,不及董氏對應針法詳盡與完備。此對應針法即是利用手足對應的原理,若患者左手痛就針右腳、右手痛針左腳,反之亦然,左腿痛針右手,右腿痛針左手,例如:左腿小腿肚痛,即針右手火聖穴、腰靈二穴、心靈一穴;左手臂尺側腹面痛,針右小腿下三皇穴。所以只要能清楚掌握手足對應的原則,並加以變化活用,則任何四肢痠痛、運動傷害,只要沒有骨折、骨裂、韌帶斷裂等破壞性傷害,查明病位病因,即可下針治療,效果明顯且迅速。

二、董氏手足對應針法的方法

    欲將手足對應針法有效地靈活運用,必須明確且詳細了解手足對應的方法及原則,在此將手足對應的方法清楚且系統化地表示出來,李國政教授與其學生經過多年的臨床驗證後,才能如此清晰地將手足對應的點、線、面歸納出對應的原則,並用西醫解剖學、董氏穴道或借用十四穴道來指示對應的部位,盼能讓學習者明白掌握手足對應的原則,領悟此針法的奧秘,並盼能刺激醫學愛好者的興趣,共同研究董氏針灸偉大的針法。簡述其對應方法為:手指對足趾、手背對足背、手掌對足掌、手腕對足踝、下臂對小腿、肘部對膝部、上臂對大腿、肩部對髖部。

三、董氏手足對應針法的適應症

1 肌肉酸痛:所有四肢肌肉酸痛,皆是手足對應針法之主治範圍。

2 關節病變:一般關節病變常用董氏放血療法與手足對應針法配合,療效顯著。

3 運動傷害:凡由運動所引起之肌肉、肌腱、韌帶、關節等傷害,只要尚未發生骨折、骨裂、肌腱韌帶斷裂等破壞性傷害,皆可利用扎針、放血將其治癒。

4 軀幹疾病:只要將手足對應原則加以變化,配合全息投影原則取穴,有時需再配上放血療法,即可治療此類疾病。

5 臟腑調節:因手足對應針法常使用直三針或橫三針的倒馬針法,而倒馬針法本身就具有針通三焦、調理全身臟腑機能作用,故手足對應針法雖主治疾病是四肢肌肉、關節痠痛,但因其常用倒馬的方式取穴,所以也能達到調理臟腑的效果。

四、董氏手足對應針法的特性 

1 療效迅速:使用手足對應針法治療四肢痠痛、扭傷疾病,療效十分迅速,往往下針後數秒至數分鐘之間,即有明顯的改善效果,有時比止痛藥效果更快,且毫無副作用,並依病情輕重、新久,扎針有時配合放血,可在一、二次或數次內,即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根治的效果。

2 原則指導:手足對應針法的運用,完全依照手足對應的原則作為臨床取穴施治的指導,使此一針法有一系列原則可循,只要能清楚掌握此原則,當面對患者時,即可按照原則取穴扎針,成為強背穴道堆棧記憶,乃是靈活運用,不需死記,達到全身無穴處處穴的功力。

3 獨樹一格:董氏針灸的許多理念都是獨樹一格的,自成一體系,其博大精深的理念及系統,突破了傳統的巢臼,並非完全屏棄傳統經絡學,而是將其包融並且更加超越,創新與系統化。

4 手法簡明:董氏針灸不談各種彈、啄、飛、捻等手法,不講手法技術上的補瀉,針法簡單明確,與傳統大談補瀉手法,而使針灸臨症施治上更為繁雜。董氏針灸不用任何的手法補瀉及多樣變化的得氣手法,故手足對應針法亦不例外,簡單明確,易於操作,只偶爾因病情需要加強針效或配合放血,使疼痛更快得以消失。

5 取穴方便:手足對應針法在取穴上完全選取四肢的穴位,不需解除衣褲,故扎針取穴十分方便,並且根據手足對應的基本原則,再加以靈活對應使用,於取穴上就不需死背各病的治療穴道,故於臨床施治上,只要能掌握好原則、清楚診療病位與病因,再配合準備的取穴扎針或放血,導引行氣活動患部,都可達到一定的療效。

6 斷除病根:在臨床治療上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找出病因之所在,而非只是服用止痛藥將其疼痛的警訊關閉。故利用手足對應針法扎針治療時,必須查明病因、病位,若遇久病、重病、怪病有瘀血出現施針改善不明顯時,就要配合放血療法,再施針治療,往往病痛皆得以解除。

7 安全可靠:手足對應針法,取穴以四肢為主,不在胸、腹部取穴,避開人體的一些危險臟器,若有所需,僅在背部相關部位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但不用豪針直刺,以免造成患者的傷害。而且不用彈、啄、捻及各種的補瀉手法,避免患者痛苦,所以取穴安全方便,手法簡明可靠,危險性極低。

(摘自李國政《台灣董氏特效手足對應針法》。)

 

特色掌诊

 

董氏掌診圖為李國政教授之師胡文智醫師所傳,此圖在台灣已傳三十餘年,為董氏秘傳之獨有掌診,現將之公開。李教授以此圖為本,將其多年研究及所收集之文獻整理,編寫董氏掌診,以供臨床診治之參考。董祖師診病首先先看掌診,再看面診,故掌診為董氏針灸診治的第一步。

 

(《董氏針灸診斷學》真傳掌診法)

 一、董氏掌診顏色的診斷

    診視浮起之靜脈血管,或診視部位上的斑點。

 

色澤  病況診斷
白        慢性疼痛性炎症。
內臟功能失調,主寒證及虛證。以及循環不良。
慢性疾病或急性黃疸性疾病。
發炎重有邪熱。
久病、瘀甚、危症或不治之症。

 

 二、董氏掌診形態的診斷

1 發病時間:

    浮-疾病初期、病轉輕、新病。

    沉-久病、病較重、慢性病。

2 疾病位置:

    氣色淺-病在皮膚淺處,主表。

    氣色青-病在中。

    氣色烏黑-病在裡。

3 病勢:(依斑點分布情形)

    疏-病較輕。

    密-病較重。

4 病情:

    肉凸起-實證、病較嚴重。

    肉凹陷-虛證、臟腑功能失調。

    顏色淡-正氣虛。

    顏色濃-邪氣盛。

三、董氏掌診之手指與臟腑系統關係

 

手指 器官 所屬系統
拇指 頭腦 腦神經、中樞系統
食指 肺、腸、胃 呼吸、消化系統
中指 心臟血管 血液循環系統
無名指 肝、膽 肝膽系統
小指 腎、膀胱 生殖、泌尿系統

 

四、董氏掌診之手掌紋與生理系統關係

 

掌紋 生理系統
生命線 消化系統
智慧線前端與生命線交接處 呼吸系統
感情線 血液循環系統
婚姻線 生殖泌尿系統
拇指近端指節紋處 排泄系統

 

(摘自李國政《董氏針灸診斷學》。)


 

 

导气针法

 

 導氣針法,又稱導引行氣針法,不管用任何針法治療四肢軀幹酸痛時,一定要配合導引行氣,療效才會提高,手足對應針法更是如此,即是在對側取穴扎針後的同時,患部導引運動,以引導針氣平衡行氣至患部,要患者主動運動患部,調勻呼吸,觀想患部酸痛逐漸減輕、慢慢消失。所以不只是光叫患者運動患部,更須配合呼吸與意念,尤其意念的觀想很重要。此乃結合氣功與針炙之導引行氣針法,即下針後除了患部須活動下外,需結合放鬆呼吸及意念觀想,如此一來,因患者身、口、意三者放鬆且專注地配合,可使針效更加提高。
    例如:用丘墟穴治療手腕上下擺酸痛,在針完對側的丘墟穴後,即要求患者上下擺動其手腕,將其最酸痛的姿勢擺出,並觀想手腕愈來愈靈活,酸痛慢慢消失,幾秒鐘至幾分鐘後酸痛完全消失即可出針,若手腕患部另有確定的明顯病點浮現,則再取相對應的穴道再扎一針,繼續活動手腕並按揉此一明顯酸痛點,數秒鐘至數分後酸痛就會慢慢消失,此時即可立刻拔針。其他所有四肢酸痛治療以此同理類推。故利用手足對應針法治療四肢病症時,務必配合導引行氣針法,療效才會顯著。

 

 (摘自李國政《台灣董氏特效手足對應針法》。)

 

 

制引针法

 

 根據經絡之所過,為其所主治之病的原理,可取同區段中離病位較遠距離而同經絡的穴道,來做為導氣之用,並且取穴後須確保患處可適度活動為原則,以便進行導引行氣針法,在其痛點的同區段遠距離同延伸線的穴位上扎一針作為掣引針,將病氣下導使氣血得以舒通,則痛點可消失,即為掣引針法。
    例如:左手臂內側痛,扎完對側右足的正筋、正宗、正士穴後,發現其他地方都好了,剩下中央有一痛點出現,則可取左手的心靈一穴做為掣引針之用,並按揉此痛點,活動一下左手臂,則痛點會慢慢消失,此時即可出針告癒。左腳小腿脛骨前緣痛,針完右手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後活動患部,發現小腿一帶的酸痛全部消失,剩下胃經上一壓痛點,則可取同樣胃經上的門金穴,然後按揉一下患部,則因門金穴將病氣導散,瘀結的氣血得以舒通,病痛點自然消失即可消失後即可拔針。 

(摘自李國政《台灣董氏特效手足對應針法》。)

 

 

补泻原理

 

 董氏針灸不講古傳各種,彈、啄、飛、搯等手法,不講手法技術上的補瀉,針法簡單明確,而傳統大談補瀉、手法,使整體針灸治療繁雜,而且眾說紛芸,沒有統一明確的說法,於臨床施治上常有實際與理論未能結合不易掌握的情況,故董氏針灸不用任何手法補瀉及多樣變化的各種得氣手法。 

(摘自李國政《台灣董氏針灸倒馬針刺療法》。)

 

 

其他

 

一、病位取穴法

 

    在病灶直接下針。以治痛為主。例如:頭三針治腦、肩上三針治肩痛、五花穴治足跟痛。另外亦可治療臟腑,例如:腑巢二十三穴治婦科,胃毛七穴治胃病。

 

二、上下左右平衡法

 

    利用陰陽中和之理,在病位的對稱健側下針。專門治痛。例如:手三關治腳底痛,肩中三針治膝痛,下三皇治手尺側骨痛,足五花治頭痛、失眠,土水穴治膝痛。

 

三、循經取穴法

 

    各穴所入之經為其所治之臟。專治臟腑疾病。例如:上三黃入肝經,可治肝病,下三皇入腎經,可治療腎病,心靈一、二、三穴入心包經,可治心病。

 

四、全息律對應針法

    利用身體各局部區段,即可包含整體信息的方法,取全息律對應位置下針,以治療臟腑為多,治痛較少。例如:腕順穴治胸椎、腰椎痛,正脊三針治脊椎疾病,婦科穴治婦科疾病,手三關治足跟痛。

 

五、指揮針法(三角針法)

 

    在同一條經上取兩針,在鄰經上取一針,用以指揮另外的兩針,以加強其療效。主治臟腑疾病。例如:在心經上先取兩針,然後在其鄰經上取一針,使其成三角形,指揮並加強心經上的針效,以提升心臟方面疾病之療效。

 

六、按摩導氣針法 

    四肢循經取穴,臟腑病灶上按摩,心氣配合,導氣調整病灶之氣。此法專治臟腑之病。例如:四花三針治胃疾,下針後可按摩患者胃部,輕柔按摩即可增加療效與針氣引導;針上三黃時,按摩肝區;針下三皇時,按摩腎區;針心靈一、二、三穴時,按摩胸口。此方法即可達到意至病所、氣運至病所之功效。

 

(摘自李國政《台灣董氏針灸倒馬針刺療法》。)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