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百问
五运六气与临床(三)——五运六气临证用药
来源:人卫中医 2022-04-08 [医疗] [中医百问]
按照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用药,称为运气用药。《黄帝内经》运气用药,首重酸、苦、甘、辛、咸五味,同时根据四气药性及药物作用灵活应用。

 

01

 

 

 

五味作用

 

 

(1)五味分阴阳

 

药食五味的质量、药性分阴阳。通常厚味的药物具有泄下作用,味薄的药物可以通达气机。

 

药物作用分阴阳。一般情况下,辛味、甘味药物,具有发散作用,属于阳;酸味、苦味药物,具有催吐和泻下作用,属于阴;淡味药物,具有渗湿、发泄作用,属于阳。

 

(2)五味入五脏

 

五味各有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3)五味走形体

 

五味之气走形体也各有选择。酸味走筋,辛味走气,苦味走血,咸味走骨,甘味走肉。

 

(4)五味作用不同

 

《黄帝内经》论述了药物的六种性味,有的收敛,有的发散,有的缓和,有的急躁,有的干燥,有的润泽,有的软化,有的坚固,根据病情需要而选择应用,调和五脏之气使之平衡。

 

02

 

 

 

五味用药法度

 

 

 

(1)有毒无毒

 

药物在古代也称为毒药,是以其毒性治疗疾病。对于身强体壮的患者,能够耐受药物的毒性,以大剂量味厚的药物治疗,对于身体较弱的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毒性应以小量,性味薄的药物治疗。

 

(2)用之有度

 

用毒性大的药物治病,只能用到病邪去除十分之六,就应该停药;用一般毒性的药物治病,只能用到病邪去除十分之七,就应该停药;用毒性小的药物治病,只能用到病邪去除十分之八,就应该停药;即便是用没有毒性的药物治病,也只能用到去除病邪的十分之九,就应该停药,随后用五谷、肉类、果品、蔬菜等饮食物进行调养,避免用药过度,伤及正气。

 

(3)谨和五味

 

药食五味应用要严谨调和,方能气血通畅,阴阳调和,筋骨自如,腠理固密,健康长寿。

 

(4)不宜久服

 

药物和食物都不可以久服,久用五味,可以增长所入脏腑的气,但脏气久增,反会伤及气血,产生不良反应。

 

03

 

 

 

治疗与预防用药原则

 

 

 

(1)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即以五味补益精气。 

 

(2)药性、功效用药  

 

五运六气理论除了重视药物性味的治疗作用之外,也重视药性四气和功效。根据疾病的性质,以药物的性味采取治疗措施,也根据药物的功效而治疗疾病。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还提出了“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的观点,即发散表邪要用温热的药物,攻里泻下要用寒凉的药物,充分认识到了药性的作用。

 

(3)反从其病用药

 

即正治法,也叫逆治法。在治病组方用药时,药反从其病,药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同时,临证应用要考虑运气特点,应用寒凉药物要避免寒凉的运气,应用温热的药物要避免温热的运气,饮食也是如此,否则就会发生疾病,这是防治运气致病的食药原则。

 

(4)从治法用药

 

从治法,也叫反治法。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药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同。其二,药性顺应运气。有些时候,还要根据人体体质与发病的特殊性,药性与运气特点一致。在养生方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

 

(5)综合用药  

 

对于五运六气的临床表现,采取综合治疗,《黄帝内经》给出了治疗法则,同时也是组方用药原则。针对发病特点和运气变化特征综合应用各种不同性味药物综合治疗。

 

笔者在五运六气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创制五运六气临证方药。其制方以补泻为法,考虑寒热虚实、生克乘侮,药用四气五味,参以功效主治。

 

五运太过、不及临证方药依据《素问·气交变大论》而制定,以岁运太过、不及的发病特点而立方,适用于五运(小运)主客太少的临证变化。以岁木太过为例:《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岁木太过,乘土侮金,理论上以泻肝、补脾、润肺为法,临床实际以泻肝为要,岁木太过,肝气上从,解决发病原因为肯綮,临证结合实际加减。拟方:①芍术汤:芍药、生白术。芍药酸以抑木,芍药之苦以泻子抑母;白术甘土以养。②乌萸汤(乌梅、山茱萸):以乌梅、山茱萸酸抑风木。

 

六气临证方药主要针对六气为病的主要特点而设立,如太阴湿土为病,制苍苓汤(苍术、茯苓):苍术苦温燥湿,茯苓甘泻脾土。苍陈汤(苍术、陈皮):苍术苦温燥湿,陈皮辛温扶子抑母。抓住湿邪为患的根本病机,依据《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药用《神农本草经》性味,参照当代药物功效,所制运气方全为2味药的小方,便于临证加减应用,体现了制方和临证应用的灵活性。

 

【本文选自《零起点学五运六气,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邹勇。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