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年度噪音报告发布!大连最吵、南京最静!各地为“安静生活”花心思
来源:海报新闻 2021-06-21 [健康] [养生保健]
对于大气污染、水污染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污染来说,看不见的噪声污染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代生活中,噪声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年度《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哪些城市最“吵”?你住的城市,需要忍受噪音吗?

各类环境噪声投诉举报占比

 

报告显示,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昼间区域声环境,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比例为65.4%,受交通噪声影响比例为19.7%,受工业噪声影响比例为11.0%,受施工噪声影响比例为3.8%。

 

网红城市普遍吵

 

噪声仍是居民投诉的热点

 

数据显示,白天最吵的城市依次是大连、西宁、合肥,监测点位达标率均低于(或等于)80%,其中大连的达标率不足70%。

 

夜间最吵的城市中,西安、大连、郑州、长沙的达标率均低于(或等于)50%,其中西安和大连的达标率不足40%。此外成都、哈尔滨、宁波的达标率低于60%。

 

全天噪声超标严重的城市有西安、大连、长沙、成都4个,均是全国有名的网红城市。

 

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94.6%,夜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0.1%,与上年相比分别上升2.2个和5.7个百分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虽然城市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与百姓的要求尚有距离。报告披露,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省辖县级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合计受理环境噪声投诉举报约201.8万件,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53.7%;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34.2%;工业噪声占8.4%;交通运输噪声占3.7%。2020年,生态环境部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举报44.1万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举报的41.2%,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二位。广西、重庆的环境噪声投诉举报占本地各类环境污染举报的比例,甚至接近或超过60.0%。

 

噪声对人体产生多种危害

 

交通噪声让小鸟“跑调”

 

噪声不仅让人烦心,也有确实的危害。根据世卫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噪声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对人体产生多种危害。

 

60分贝—70分贝左右,就会影响人类正常的睡眠和休息。

 

70分贝—100分贝的声音会让人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甚至是影响工作效率、发生事故。

 

120分贝以上,则会导致全聋。如果人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都要比普通人高2—3倍。

 

噪声污染对动物也有影响,比如,欧洲一项研究显示,持续的交通噪音会使鸣禽幼鸟鸣啭时“跑调”,发声系统发育迟缓,还影响幼鸟免疫系统。

 

 

“制噪源”层出不穷

 

现行噪声法已不适应当前需要

 

过去,工业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如今,楼盘昼夜施工、广场舞喇叭、夜市音箱、广告音乐等都让人头痛不已,甚至还出现“午夜炸街改装摩托”,突然狂飙的发动机声直让人耳膜欲裂。

 

在此背景下,2020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将《噪声法》修改列入全国人大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生态环境部在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强化规划源头防控、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准确界定防治对象、完善主要噪声源管理措施、强化违法处罚等方面展开修改,完成了《噪声法》修改草案建议稿及相关材料,并报送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目前,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正在大力推进修法工作。

 

同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明确提出了“加强环境噪声污染治理。”这是噪声相关工作首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也有望成为‘十四五’生态环境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各地为“安静生活”花心思

 

山东:出台方案开展噪声扰民专项整治

 

噪声污染毕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治理需尽快提速,不少城市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

 

日前,山东省印发《山东省噪声扰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集中开展噪声扰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中明确,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属地管理”、“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等要求,重点开展工业、建筑施工、交通和社会生活领域噪声扰民专项整治。

 

针对影响最大的社会生活噪声,加强公共场所噪声管理,开展广场舞、健身活动、露天KTV或网络直播等社会生活噪声排查,重点摸排辖区内存在噪声扰民问题的公园、广场等,就场地位置、活动时间、噪声投诉和噪声控制措施等形成管理台账,属地执法部门应对组织参与者进行引导教育,鼓励通过设置市民公约、定向音箱、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等方式,控制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附近的公园、广场夜间噪声排放。

 

此外还有,2020年,湖北省印发《湖北省声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要求明确和细化各类噪声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门及其工作职责;

 

深圳利用生态环境智慧监控平台、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逐步推进以现场执法为主向以非现场执法为主转变,推广“远程喊停”新管控模式,以“线上监控+线下执法”的方式,协调联动,对“屡喊不停”的工地实施精准执法;

 

截至2020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深圳等13个城市试点绘制了噪声地图,用于推动本地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马婉莹 综合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环境报、海报新闻等)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