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基于中医五神学说探讨多梦症
作者:管义红, 周瑞明来源:中医药导报 2021-06-18 [中医临床]
多梦症是指睡眠不实,睡眠中梦境纷纭不休,醒后则神疲乏力、头昏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梦是睡眠中神活动的表现,正常人偶尔做梦,醒后无任何不适属正常生理现象。但若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扰及神明,则通过梦象反映于外,形成多梦。中医五神学说是古人对人类精神心理活动以及部分生理活动的认识,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形神统一的指导思想,中医学则又将神分为“魂、神、魄、意、志”5个要素,本文将从中医学五神学说角度对多梦症做如下阐述。

1

 

五神与发梦的关系

 

 

心神与发梦

心藏神,心神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即是心身正常活动的总概括。心神也指人的部分心理活动,对其他四脏所藏的四志有统一协调和统领作用。《灵枢·口问》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心动则五脏六腑皆动。”明代医家张景岳则明确了心与梦的关系,“五行之化,本自无穷,而梦造于心,其原则一。盖心为君主之官,神之舍也。神动于心,则五脏之神皆应也。”(《类经·梦寐》)“不惟疾病,梦寐亦然。是所谓志有所恶及有所慕……神气失守,因而致邪”(《类经·祝由》)。梦是心神在睡眠过程意识活动的再现,《朱子大全集·答陈安卿》有言:“梦者,寐中之心动也”。《列子》中谓:“神之所交谓之梦”。

 

肝魂与发梦

梦的发生与肝有关,肝藏魂,魂是人体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感觉,属“神”的一个活动方面,既能感知体内各部位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又能感知体外环境的变化。因肝主筋,所以“魂”主宰着人的筋骨和运动系统。如“随神往来谓之魂”,“肝悲哀动中则伤魂……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灵枢·本神》)。梦幻多归于魂的活动,如睡行症有身体的活动,而人的运动又与肝和魂有关,故认为梦游也与魂的活动相关连。如《灵枢·淫邪发梦》曰:“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安而喜梦”。《医宗必读·恐》谓:“魂失养,故交睫即靥”。

 

肺魄与发梦

梦又是肺魄的活动体现,肺藏魄,魄指人的感觉和认识,《类经》谓:“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而人的感觉和认识又离不开五官的活动和身体的功能,《左传·昭公七年·疏》记载:“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是魄之灵也。”《灵枢·本神》谓:“并精出入者谓之魄。”五官、五体的生理活动离不开精气的充养,与之而来呈现魄的活动。魂与魄常相提并论,但也有别:“人能计划思虑者,魂之为也,能记忆、辨别者,魄之为也”(《朱子语类》)。若又遇到惊恐,称魂魄飞扬,就必然产生梦境。

 

脾意与发梦

“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是神的一部分,意志思维,又指记忆。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说:“脾主意与思,意者,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记忆与思维同样与梦形成有关,如明王延相称:“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所则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可见梦离不开主脾所思和意的意识活动。

 

肾志与发梦

《灵枢·本神》曰:“意之所存谓之志。”更明确一点:“意,记而忘者也;志,专意而不移者也”(《素问·宣明五气》王冰注)。志必然是神的部分功能体现。肾藏志,是指意志过程,又包含着心理活动。肾为藏精之脏,济寓着阴阳,正常情况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则神志清,聪明才智,思维敏捷,记忆深刻。

由此可知,志与意、神相辅相成,关系密切,其变化必然与梦寐相关。明方以智《药地炮庄·大宗师》释梦时说:“梦者,人智所见。醒时所制,如既络之马,卧则逸去。”形象的比喻,梦是意志失去控制的表现。

2

 

多梦的形神之变

任何疾病的最终结果都会引起机体形神关系失调,产生形神之变,这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整体观”的体现。形为神之质,即生命形质的物质基础是神产生与依存的载体,形生则神生;神又为形之主,即张介宾所谓“无神则形不可活”“神去离形谓之死”等等。故任何疾病的最终结局均会一定程度上产生形神之变,多梦也不例外。多梦的病因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五神要素的紊乱,最终结果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诱发多梦,其临床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心神与多梦

神之变:不寐多言、嗜睡、多梦、梦魇、梦语如谵、不睡妄言、喜伏卧、眠浅易醒。神志不宁或精神困倦,善哭喜悲;或心烦易惊,健忘头晕。《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曰:“卧则神魂不安,故发惊骇,盖邪热伤阴。”形之变:咽干口痛,胸腹胀闷疼痛,四肢沉重乏力,面红或苍白,喘咳息鸣,喜太息。

 

魂魄与多梦

神之变:夜寐多梦,善恐惊悸,胸闷气短。《性命圭旨》曰:“魂昼寓于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梦多者,魄制魂,觉多者,魂胜魄。”亦如《类经·藏象类》所云:“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肝神,故神昏则魂荡,此则神魂之义。至若魂魄真境犹有显然可鞠者,则在梦寐之际,如梦有所作为,而身不应者,乃魂魄之动静,动在魂而静在魄也;梦能变化而寤不能者,乃阴阳之离合,离从虚而合从实也。”形之变:筋脉挛急、阴器萎缩、两肋疼痛、视物模糊、听力下降、夜卧惊骇、卧寐不安、喘逆、手足躁扰不安、面色苍等[1]。

 

志意与多梦

五神对于感觉、感知外界事物,主持思维、思辨等整个精神活动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志意要素主要反映了人的思维认知活动和精神情志,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控脏腑活动。志意之变:多梦,呓语,恶梦纷纭,梦游,亦有思虑过度,思维不灵敏,也有以早醒,晨起头晕、困乏,为主要表现者,严重者兴奋烦躁,彻夜难眠。正如《内经》所阐释的志意可以御精神、收魂魄,即通过影响精神、魂魄收敛和外张而对睡眠产生影响,诱发多梦。

3

 

多梦的五神证治

 

安神法治疗多梦

神为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对魂魄、志意均有统领作用,为最高的级别层次,志意损伤亦可以影响神的内敛、外张,而影响魂魄作用神,会出现神志不安、志意不定等病理表现,可表现为人体认知、思维、记忆、情感及某些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异常。因此神异常引起的多梦的病机主要有神魂不安、神伤魂游、神损魄衰等,其中神伤魂游,魂机锋芒外露,逼迫心神,神不舍心,治疗原则以安神镇惊、镇心安神、养心安神、重镇安神为主,常用的强神中药有:人参、茯苓、远志、酸枣仁、麝香、牛黄、白附子、龙齿、五味子、琥珀粉、杜仲、山茱萸;安神的中药有:人参、朱砂、茯神、金箔、石膏、铁落、雄黄、麦冬、犀角;常用方剂有:龙齿丸、丹砂镇心丸、麦门冬汤、朱砂安神丸、人参汤、生铁落饮、犀角散、辰砂远志丸、甘麦大枣汤、宁神汤、镇神丹。

 

安魂定魄法治疗多梦

魂不归肝,寐则难安。夜寐不酣,魂出于肝,循经入目,故而动眼必多梦,睡不安稳。若神魂倶出则梦游[2]。说明魂不舍肝,则肝魂游离,魂魄飞扬,则会多梦做梦多,说梦话,严重的会出现梦游,神志不能自主等情况,这些均是以“肝血”为基础,或者肝脏功能失调影响肝血而产生,肝魂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梦境,肺魄主要影响自身的多种本体感觉性活动,所以会有魂魄飞扬、魂强魄弱、魂魄惑乱、魂弱魄强等多重病机,治法主要有安魂定魄、强魂、强魄、解郁定魂、镇摄肝魂等,常用的治疗多梦的中药:金箔、龙脑、牛膝、木香、全蝎、银箔、石膏、干姜、沉香、细辛、羚羊角、独活、桔梗、黄芪、赤石脂、紫石英、天南星、天竺黄等;有效方剂为:黄连温胆汤[3]、龙胆泻肝汤、龙齿丸、羚羊角散、遂情汤、安魂定魄丹、远志丸、定魂汤、定魄散、琥珀多寐丸、安魂琥珀丹等。

 

定志法治疗多梦

意主宰脾系统的思情、口唇、肌肉、四肢等。对多梦引起的不宁有控制作用,主要的病机包括:志意亢进、志意惑乱、志强意弱、志弱意强,这些通过间接的影响心神,而致心神不宁或者心神失养,诱发多梦,故治疗原则有宁神定志、定志下气、宁心强志等,治疗药物:人参、远志、琥珀、鹿茸、茯苓、茯神、石菖蒲、朱砂、当归、防风、肉桂、熟地黄、酸枣仁、柏子仁等;治疗方剂为:犀角散、宁志膏、增减定志丸、安神定志丸、人参茯苓汤、天王补心丹、菖蒲益智丸、白术散、大定心汤、菟丝子丸、禹余粮散方等。

综上所述,多梦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4],中医五神学说能够对多梦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辨析,依靠五神各自不同的病理变化,可以构建五神学说为基础的新的辨证体系,以准确把握其病证辨证要点,提高诊治的针对性,因而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滕晶.中医五神之魂魄要素探论[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24-1927.

[2] 石松.探讨慢性肝胆病失眠与多梦的相关性并引发梦诊思考[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3.

[3] 焦红军,周鸿飞.中医治疗多梦常用方药析要[J].光明中医,2003,18(3):34.

[4] 张压西,于慧杰.历代医家对多梦症治的探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49-50.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