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基层中医药乘上“高铁快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21-01-21 [医疗] [医疗资讯]
安徽省明光市启动以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为抓手的“银针行动”,把提升全域中医药服务能力作为深化医改的题中应有之义,充分发挥明光市中医院“龙头”作用,以医共体建设织密服务网底,以医保杠杆撬动中医药服务供需,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迸发活力——

  2020年12月22日,农闲时节,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涧溪镇鲁峰村卫生室里艾烟升腾,三名患者一字排开趴在三张治疗床上,背上或扎着针灸针,或背着艾灸盒,或扣着负压罐。鲁峰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柏长峰在治疗床间穿梭,时不时为患者捻针、调整艾灸盒的位置。

  “妙手推拿化病为安”“针到病除 顽症治愈”……诊室墙上的锦旗,诉说着村民们对中医技术的认可。

  在明光,和柏长峰一样的乡村医生不在少数。截至2020年12月,明光市1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33家村卫生室、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村镇有中医,处处用中医,成为明光市基层中医药卫生工作的真实写照。

一顿“大锅药”,熬出发展底气

  说起启动“银针行动”的初衷,明光市政府副市长张艳回忆起一件往事。

  2017年入冬后,一场流感肆虐全国,其流行面积、感染人数,均显著超过既往三年同期水平。在安徽省明光市,被认为是特效药的奥司他韦全线告急。

  “中医药在流感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非常多有效的经方验方,用药较为安全。”流感风险逼近,学校是流感易感区,明光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杨萍决定,拟定中药预防处方,熬制好后向明光中学师生免费提供。

  “中药的预防效果非常好,那年学校几乎没有报告过流感病例。”明光市中医院副院长郭玉林告诉记者,让他更加惊喜的是,这一年高考,明光中学报考录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人数高达54人,创下历史新高,他知道这与那顿“大锅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市卫生健康委汇报这件事时,我深受触动。”张艳告诉记者,这件事彰显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独特优势,也坚定了明光市领导班子推进中医药工作的决心。

  彼时,明光市刚刚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对基层中医药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经过一段时间接洽,“中国针灸学会明光专家工作站”确定落户明光市中医院,为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更加强大的专家力量,在此背景下,以推广适宜技术为抓手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银针行动”应运而生。

  “基层既是中医药服务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群众需求旺盛的地方。”张艳说,启动“银针行动”的初衷,就是将中医药服务的触角伸到基层,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造福基层百姓。

  2019年12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明光市正式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暨“银针行动”,成立由分管副市长张艳任组长,市卫生健康、财政、医保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落地落实,造福基层群众。

一家来牵头,织密基层服务网

  “分片包干,不留死角。”是郭玉林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出的八字方针。

  作为明光市中医药技术“老大哥”,明光市中医院自觉挑起了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担子,成立了医院“银针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针对基层中医药人才短缺、适宜技术掌握薄弱等情况,明光市中医院采取“请上来、送下去”的办法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和中医知识讲座,采取集中培训、跟班轮训、分片培训,个性化、菜单式培训等形式,鼓励基层医务人员“西学中”“护学中”。同时成立由12名专家组成的指导组,对全市17个乡镇的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全覆盖巡回督导。

  而在明光市中医院牵头组建的县域医共体里,这种交流变得更加紧密。

  “我们中医院姓中,医共体也姓中,下辖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强化了中医特色。”杨萍表示,明光市中医院医共体的最大特色就是在组织架构层面就明确了中医药的主体地位,医共体管理的“2办14中心”里就包括中医药发展中心,专门承担中医药工作。

  与此同时,明光市中医院还组织专家拟定了《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中药协定处方手册》,发放到所有明光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案头的中医“红宝书

  为提升培训质量,明光市中医院主动“触网”,让带教专家与基层医生实现“移动互联”。

  杨萍向记者展示了她手机里“明光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微信群,群里消息闪烁不停。

  微信群里,村医们将自己操作针刺、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的照片发到群里,然后“艾特”(网络用语,意味在微信群里通知某人)明光市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付加省,请他提供实时指导。付加省也一一回复。高效的互动增加了带教老师与学员之间的“黏性”,也有效提高了基层中医适宜技术的疗效。

  2020年4月,明光市中医院还启动了互联网+智慧中医药服务一体化项目,建成了县乡村一体化智慧中医药服务共享中心。系统可根据基层医师上传的患者症状、脉象、舌象等生成参考处方,为基层医师提供智能指导,必要时由明光市中医院国医堂专家会诊。中药饮片由线上集中调配,统一在明光市中医院煎煮,免费快递到患者家中。

  “智慧中医药平台的建成,既减轻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投资和人力投入,保证了中药质量,降低了运行成本,又减少了患者来回奔波的麻烦,提升了全市中医诊断水平。”郭玉林说。

一根杠杆撬,激发供需双方活力

  技术到位后,如何从供需双侧撬动中医药发展活力?医保杠杆是关键一招。

  2020年5月印发的《明光市2020年紧密型医共体医保考核预算基金分配考核细则》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从医保总额预付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中医药适宜技术考核分配,资金占总体预算基金的18.18%,专项用于激励医共体牵头单位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快速发展。

  “这1000万元按两家医共体下辖成员单位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药综合疗法诊疗次数占比进行分配,也就是中医药用得越多,医共体拿得基金就越多。”郭玉林解释说。

  同期印发的《关于调整明光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分组付费病种及医保支付标准(第一批)的通知》遴选确定350个病种为实行基本医保按病种分组付费管理的病种,其中就包含22个中医适宜技术特色门诊病种。更加合理的付费方式,吸引了更多患者使用中医药。

  与此同时,明光市财政每年还从医改经费中划拨200万元用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和奖励。

  “这200万怎么用?一方面用于人员的奖励,我们通过数据分析,中医药特色发挥突出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可以领取一笔奖金。另一方面用于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激励,比如村卫生室做一次中医适宜技术,我们奖励6块钱。”明光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树忠告诉记者,这一政策,从供给侧提升了基层医护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

  工作领导小组还协调推动医保实行鼓励中医药服务政策,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符合规定的中医适宜技术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选择部分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价”,这大大调动了基层群众使用中医药服务的热情。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明光市中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诊疗人次同比增长14.07%,中医诊疗量同比增长10.45%,医疗收入同比增长9.36%。

  这也体现在了柏长峰的收入变化上。以前柏长峰月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后,他的综合收入能达到每月6000元左右。

一缕艾草香,为乡村振兴“添火升温”

  2020年12月8日,明光市副市长徐礼锋密切关注着正在北京召开的农业农村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评审会。明光艾草能否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就看这次会议了。

  “通过评审了!”消息传来,徐礼锋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据介绍,此次明光艾草地理标志农产品申请保护面积为1.7万公顷。明光市资源禀赋优越,气候、地形和土壤非常适合艾草的生长。在艾草生长的主要季节,降水较足,热量和光照充沛,产出的艾草芬芳馥郁,精油含量高。

  明光市委市政府对艾草产业非常重视,出台了《明光市艾草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明光市艾草产业园作为市级产业园,列为滁州市现代农业十大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破土动工。

  入冬后,艾草养生需求升温。在涧溪镇艾草园区的艾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制作艾条、足浴包、艾叶饼等产品,交付江苏椿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的一批订单。

  “我和我爱人从外地返乡回来创业,看重的就是艾草产业的高附加值。”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生产线一天可以打3吨艾绒,制作2000根不同规格的艾条。此外,他们还生产艾叶精油洗发水、沐浴露,艾绒被、床垫、坐垫、护膝宝等产品。

  在明光,艾草种植加工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户致富奔小康。

  2018年,明光市把艾草种植作为扶贫的特色产业,对于当年种植艾草的贫困户给予每亩1000元的补助,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自主脱贫。“以涧溪镇为例,2020年,涧溪镇有5家艾草生产加工企业进驻,艾草种植面积10000余亩,种植加工产值约为2亿余元。”涧溪镇党委书记卞齐国介绍说,“今后,我们将继续以艾草种植加工为抓手,做大做强艾草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

让中医药与医改工作“合拍对路”

  复盘明光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全过程,医改元素贯穿始终。在医共体建设中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垂直下沉,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撬动中医药服务供需,可以说,明光市既借力医改推进中医药发展,又通过中医药服务放大医改政策的惠民效果。

  县域医共体建设中,中医院与综合医院平分秋色。明光市县域医共体由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分别牵头组建。两家医共体地位平等、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给了基层群众更多就医选择,也给中医药发展以更大舞台。医共体建设让明光市中医院和其成员单位形成紧密联系,为向基层输送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技术提供快速通道,让中医药服务触角真正向基层延伸。更难能可贵的是,明光市中医院高度注重技术下沉的质量,运用互联网平台和智慧服务,增强“师徒”黏性,确保基层医生能用得好中医药,确保基层百姓能用得上中医药。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中医药同样有一席之地。明光市卫生健康部门充分利用中医药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与财政、医保部门的沟通协调,将22个中医适宜技术特色门诊病种纳入按病种付费。还争取多项优惠政策,发挥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将中医药优势病种经济学比较优势,转化为拉动中医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和患者的获得感,实现了患者负担能减轻、医保基金可承受、中医药优势得发挥的“三方共赢”。

  中医药与医改工作“合拍对路”,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安徽明光并非独家。福建泉州7个中医病种新纳入按病种收付费管理,促进了中医药特色诊疗推广应用;浙江55家县级中医院牵头联合36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55个医共体,实现“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由此可见,用好医改“巧手段”,推动中医药融入深化医改,在促进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破解医改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医药解决办法,做好惠民这篇大文章。(黄蓓)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