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复方蜈蚣散为主治疗慢性骨髓炎52例临床报告(82年的临床报告)
来源:中医杂志 2021-01-07 [中医临床]
作者 / 于德刚 朱惠芳 王菊芬 张斌 山东省文登县整骨医院

1980年6月至1982年10月,我们以自拟复方蜈蚣散为主治疗慢性骨髓炎,收效较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5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皆为住院病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平均26.5岁,11~30岁有26例(50%)。病程最短32天,最长33年,其中1年以内31例(59.6%),1+~10年14例(26.9%),10年以上7例(13.5%)。髓腔闭锁硬化型15例(28.8%),有死骨形成14例(26.9%),关节强直畸形13例(25%)。发生病理性骨折5例(9.6%),有窦道流脓45例(86.5%)。病因为血源性19例(36.5%),开放性创伤33例(63.5%)。

 

2诊断依据:有急性骨髓炎史,或有开放性骨折及其他化脓性感染史;局部有慢性炎症,或有窦道形成,或有肢体畸形、关节强直史;X线片示有明显骨膜反应、骨质破坏和增生(包壳骨),或有死骨存在。

 

 

 

治疗方法

 

扶正与祛邪并用,内治与外治结合,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兼顾。

1内治法:患者分为三型施治,以复方蜈蚣散(附方1)为基本方加减。.a湿热蕴毒型:证见寒战高烧(体温39℃以上),囗渴引饮,舌红苔黄,脉数,局部红肿热痛拒按,中毒症状较日月显,宜清热解毒、行瘀通络为主,基本方减肉桂,加银花30g,连翘10g,元参15g,花粉10g,桃仁10g,甘草6g等,另煎送服。若见心烦呕恶,神昏谵语,舌绛、苔黄燥或焦里起刺,脉洪数、按之有力血臼细胞总数在20000/亳米3以上,中性在90%以上,并出现中毒颗粒时,选有效抗菌素或输液以控制其症状。

b脾肾阳虚型:脓毒已成或始溃破,证见畏寒肢冷,神疲纳差,大便时溏,局部漫肿隐痛,宜温经散寒、健脾补肾为主,佐以化瘀通络,基本方加黄芪30g,当归10g,银花15g,炮姜6g,桃仁10g,臼芷6g,炙甘草10g等,另煎送服。并同服参苓臼术丸或十全大补丸。

c气血两虚型:证见消瘦乏力,面色少华,每逢劳累或阴雨天加重,多有窦道形成或死骨存在,舌淡苔臼,脉多细数,宜益气补血、温经湮络为主,基本方加黄芪30g,党参30g,当归10g 臼芍15g 炮姜6g 炙甘草 10g等,另煎趁送服。并同服用十全大补丸或参苓臼术丸。

 

2外治法:以祛腐散(附方2)为基本,辅用生肌散(附方3)、生肌象皮膏(附方4)。若脓肿己成,全身中毒症状显,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若窦道形成,或脓液较多,用祛腐散药,每日换一次;若脓液将尽,或新肉不生,或骨质外露,用生肌散药捻,或配合用生肌象皮膏外敷,隔日换一次;若死骨分离,因体积较大不能自行排出,应及时手术取出;对合并病理性骨折,应适时给予骨牵引或石膏固定。

 

 

 

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痊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窦道愈合,X线片示骨质修复且清晰,半年以上未复发者;显效:全身及局部症状基本消失,或有残留窦道,X线片示骨质大部修复,吸收好转;好转:全身及局部症状部分好转,但不稳定,X线片示部分骨质修复,无效:经治半年或1年以上,症状、体征及X线片均无改变。

 

2治疗结果:本组52例中,痊愈20例(38.4%),显效16例(30.8%),好转11例(21.2%),无效5例(9.6%)。总有效率为90.4%。附表示,开放性创伤引起的骨健炎比血源性骨髓炎疗效好。

 

 

本组52例的发病部位,骼骨1例,股骨14例,胫排骨13例,踝骨4例,跟骨3例,趾骨3例,肩胛骨1例,肱骨5例,尺桡骨4例,指掌骨4例。下肢发病率高(73.1%),短骨比长骨疗效要好,扁骨疗效最差。疗程最短32天,最长321天,平均86.8天。本组中有4例加用红霉素、青霉素,症状控制后即停,仍用中药治疗。4例皆为湿热范毒型。

 

 

 

典型病例

 

xxx,男,65岁,住院号47646,X线号90665。四年前右足跌伤致跟骨粉碎开放性骨折,后感染化脓,久治不愈,时流清稀脓血,曾在本院摄X线片,诊为右跟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经用多种抗菌素治疗周效,于1981年1月7日入院。诊见形体偏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右足跟漫肿紫黯,后内侧有1.5x4厘米2溃疡一处,流少量清稀脓血。血常规正常,细菌培养示有金葡菌生长,药敏试验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他抗菌素均不敏感。x线片示右跟骨广泛性骨密度增高硬化,周围呈毛刷样改变,跟距及跟般关节均消失,边缘毛糙不整,呈赘状改变。此为血病络伤、邪壅热盛所致之附骨疽,门诊疑有恶变,动员截肢,患者拒绝。(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住院后没用任何抗菌素和其他西药,按中医辨证治以益气健脾、温经通络、化腐托里,内服复方蜈蚣散加黄芪、当归、炮姜、桃仁、花粉、炙草等,同时加服参苓白术丸,外用祛腐散、生肌散、生肌象皮膏。60天后右足跟漫肿减轻,后内侧溃疡稍扩大,已无脓液,但渗血较多,内服药同前。至12天肿消,X线片示右跟骨有所修复,带药回家继续治疗。一月后自行排出0.2x0.8厘米2死骨一块,溃疡面渐愈。于1982年10月2日x线片示右跟骨刺状毛糙消失,骨质进一步修复。现活动自如。

 

讨论

 

慢性骨髓炎属祖国医学的“附骨疽"范畴,《外科正宗》云·“旧久阴变阳,寒化热,热甚而热腐为脓,此疽已成也。'其病机多由“体虚"、“阴寒',外邪入骨,阻滞经络所致。自1980年6月以来我们以温经通络、解毒散瘀、扶正托里为治则甫内服复方蜈蚣散为主,辩证加减治疗,效果较为满意。蜈蚣辛温,功擅解毒散结、祛瘀通络,能“去恶血、治癥瘕"(《本草纲目》),其量一般较大,成人日服12、18g,临床观察未见有毒性反应及副作;淫羊盐辛甘温,能补肾阳,强筋骨,通痹散寒可治“一切筋骨挛急、四肢不仁",并能补腰,强心力"(《本草纲目》),入肝肾经,具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能“坚筋骨,通血脉,宣导百药"(《本草纲目》),与蜈蚣、淫羊盐合用,可增强其温经通络、解毒散瘀、扶正托里的作用。久病体虚者加服十全大补丸或参苓臼术丸,更利于扶助正气,祛邪外出;对阳虚寒凝者佐以化瘀通络,使气血得以流畅,有助于脏腑经络功能的恢复。中毒症状较日月显时选用足量有效抗菌素控制其症状是要的。对有窦道形成或溃破流脓、骨质外露患者,外用祛腐散、生肌散、生肌象皮膏,是标块死骨存在且不能自行排出者,待条件成熟,须及时手术取出,清除病灶;对合并病理性骨折,应适时整复,给予骨牵引或石膏固定以防他变。临床治愈后一般仍须继续服药半年至一年,并注意锻炼和调补身体,以巩固疗效,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或肢体负重过早,以防复发及病理性骨折。从药敏试验看,本病致病菌对抗菌素多不敏感,即使是敏感者临床效果亦不理想。复方蜈蚣散为主治疗本病,可取得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临床症状的迅速改善比较日月显。目前存在缺点主要是对骨质的修复缓慢,疗程太长,有待今后研究解决。
 

 

附方1:复方蜈蚣散:蜈蚣60g,淫羊盐30g,肉桂10g,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每日20、30g,分2、3次温开水送服。

附方2:腐散:红升丹60g,铅丹30g,乳香、没药、血竭各6g,冰片1.5g,麝香0.3g。上药共研细面制成药捻塞入窦道或直接撒于腐肉较多的疮面,有祛腐提脓扩创的作用。

附方3:生散:制象皮粉20g,熟石膏30g,生龙骨15q,血竭10q,冰片1.5g,麝香1g. 上药共研极细面制成药捻或作散剂,于腐肉脱净,已无脓液的窦道或疮囗,有祛腐生肌收敛作用。附方4:生肌象皮膏:制象皮粉180g,当归10g,血余120g,生大黄240g,生地240g生鳖甲240g,生炉甘石粉50g,生石膏粉320g,蜂蜡460g,香油5000g。具有活血解毒、祛腐生新作用,多配合生肌散或单干各种窦道、疮疡后、闯传承期,或骨质外露久不收囗之伤面。(制法路)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