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我国超半数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过了30岁,这几项指标要定期监测!
来源:保健时报 2021-01-04 [健康] [养生保健]
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持续改善,但超重或肥胖问题仍然凸显。专家认为,高油高糖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加之现代的工作方式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使身体活动减少,这一切共同导致了国人的超重或肥胖。

近5年居民营养状况现三大可喜变化

《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居民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营养不足的问题得到持续改善以及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得到持续改善。

具体说来,首先,我国18~44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6~17岁的男孩和女孩平均身高分别增加1.6厘米和1厘米。其次,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至7%以下,低体重率降至5%以下。特别是农村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由2015年的11.3%降至5.8%,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从4.7%降至2.2%。第三,微量营养素缺乏症方面,以贫血为例,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与2015年发布的结果相比均有显著下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居民健康意识在逐步增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近年来,吸烟率、二手烟暴露率和经常饮酒率均有所下降。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2克。居民对自己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的人群比例显著增加。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仍然凸显

虽然近5年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出现三大可喜变化,但是有喜也有忧。据李斌介绍,《报告》基于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的监测结果而完成。监测发现,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

具体来说,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50%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中小学生)、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人群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持续增加,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

吃得太油、太甜、太精细,身体活动太少

图片

造成国人超重肥胖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分析认为,一方面,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高油高糖、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导致个体能量摄入增加。

另一方面,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来越方便,电子产品普及导致了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贯穿全生命周期,要从女性备孕和孕期开始,并从儿童青少年时期抓起。”赵文华强调说。

每天食物≥12种,每周运动≥150分钟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60%的慢性病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改善生活方式,要有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表示,现在人们都比较关注健康知识的获取,但有些书籍或网络上的知识不一定科学,所以一定要确保知识来源的权威性。

饮食方面,每天至少要吃够12种以上的食物,包括主食、副食、水果、坚果等;每周摄入食物应该不少于25种。

运动方面,目前监测发现,年轻人身体活动尤为不足,或许与生活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有关。其实运动不一定非要安排在一定的时间,而是可以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或者每周3次,每次超过30分钟。

过了30岁要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图片

“到了一定年龄段,血压、血糖和血脂要定期监测。”常继乐说,30岁以上,每个人要知道自己血压、血糖和血脂情况;40岁以上,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肺活量或肺功能状态,要了解自己的骨密度情况,这些至少每年要测1次。这样做有助于慢性病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

常继乐告诉人们,慢病是可治的,但一定要规范治疗。对于有些疾病,断断续续吃药危害更大,比如说高血压和糖尿病。如果每天坚持规范、规律用药,血压、血糖或血脂能稳定在正常水平,就能够把对身体的损害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