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发挥传承工作室传薪育才作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0-11-05 [其它] [国际论坛]
□ 姚鹏宇 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 孟庆松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 李长生传承工作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传承薪火,培养人才,全国自上而下采取不同形式广泛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面对名医经验传承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新局面,如何利用好政策优势,顺应发展趋势,建设好名医工作室,完成传薪育才的任务,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优势资源整合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发展要重视优势资源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作室价值。不同地域、单位的名医工作室有着相异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平台。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要结合地域性医药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民族医药的价值。不同地域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也需要依托地域性学术资源,譬如全国名中医王新陆传承工作室、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刘德山传承工作室与地域性学术流派——齐鲁内科时病学术流派相结合,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融入流派发展中,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发展。部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结合所在单位优势,依托于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等的建设,将名医经验传承融入院校学科发展中。

  梳理传承脉络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不仅要传承其术,授业弘道,还要溯源其始,明晰脉络。梳理传承发展脉络,才能更好把握名医学术思想体系,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对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脉络的梳理,不仅包括其师承之人,同时关于其学习经历也应当予以发掘。如山东中医药大学九大创校元老之一刘献琳教授,其授业途径就有师承、家传及院校教育等形式,其祖父、父亲皆为当地名医,刘献琳从小即学习《医学三字经》等中医启蒙读物;其师从于菏泽名医李广济,李氏尤善温病之学,而又精于妇科和内科诊疗;1958年以后为储备师资,刘献琳在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学习深造。独特的中医之路致使刘献琳形成了融合《黄帝内经》、张仲景、叶天士、黄元御、《医宗金鉴》等经典和医家思想的中医内科学诊疗体系,构建了“诵、解、别、明、彰”的治学模式,提出了“《金匮要略》开创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先河”等的学术观点。如果单从学术角度去分析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很难充分把握其主旨,只有梳理其传承之源,才能更好体悟其学术思想。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建设肩负着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使命,梳理传承脉络的首要步骤是明晰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的源,培养人才,由点成线,则是脉络延续的下一步工作。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应该广泛培养优质、合格的学术传承人,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立体多面传承

  立体多面传承是指传承内容和传承形式两方面均要追求多样化。首先传承内容的多样化,包括精神、文化等方面,如国医大师裘沛然的代表作《壶天散墨》《人学散墨》,是人文与医术两轨并举的典型,一体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书法、诗词等也要予以传承,这些内容同样具有宝贵的价值。传承形式的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除了面授培训、跟师侍诊等以外,网络直播授课等形式如今也受到广泛的青睐。其次异地收徒,将名医工作室开展到基层等也是如今工作室传承的新形式,名医工作室的建设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基层人才也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有条件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充分利用其学术辐射作用,推动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

  经验成果转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9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中指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之一:“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只做到整理、继承是不够的,还要重视推广,尤其是经验成果转化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名医经验到操作规范,由经验方到新药研发等,均是经验成果转化的具体案例,如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教授构建了心血管疾病热毒论,心系疾病诊疗的新理论新治法,在热毒论思想指导下,将抗疟中药青蒿、常山引入心律失常的治疗,又由此研发了新药心速宁胶囊等一系列产品。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传承发展创新的关键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以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姚鹏宇 孟庆松)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