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针刀松解术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T细胞的影响
作者:景绘涛,吴绪平,彭易雨,陈双平来源: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2018-08-23 [其它] [名医论坛]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给予泛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血清T细胞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85.71%,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愈显率85.71%,对照组51.43%,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CD4+、CD4+/CD8+均呈升高趋势,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D8+”含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D8+”含量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松解术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并产生皮肤疱疹簇集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皮损消退后疼痛仍持续1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本病多发生在年老体弱的中老年人群,其病程长、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已取得显著疗效,且治疗方便操作、费用低廉,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临床研究对其作用机制报道尚少。我科采用针刀松解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来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黄石市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PHN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39~75岁,平均61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5个月。对照组男 13例,女12例;年龄41~71岁,平均63岁;病程1.5个月~1年,平均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PHN诊断标准参照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丛书《带状疱疹》[2]:①疱疹皮损消退后疼痛持续4周以上;②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③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④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⑤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沉着,发生坏死溃疡者可能遗留瘢痕;⑥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且近期未采用相应治疗;②年龄40岁~75岁;③能接受和坚持针刀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能积极配合本课题研究,坚持完成疗程者。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PHN诊断及纳入标准者;②恶性肿瘤患者及合并心、脑血管及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正在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对本病治疗有影响者;④器官移植者;⑤使用免疫抑制剂者;⑥精神病患者;⑦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⑧凝血机制障碍者。

1.5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针刀松解术联合药物治疗。针刀治疗: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治疗部位常规碘伏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选用Ⅰ型4号针刀。第1次治疗根据患者病损部位确定该区域受神经支配节段,在脊柱后正中线上,取病变节段棘突间患侧旁开1cm、1.5cm作为针刀进针点,按四步进针规程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达关节突关节骨面,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第2次治疗取皮损或色素沉着区域肋间神经走行路线为针刀治疗点,按四步进针规程进针刀,刀口线与肋骨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达肋骨骨面,针刀沿肋骨骨面向下至肋骨下缘,贴骨面纵行疏通2~3刀,范围不超过0.5cm;第3次治疗病变区域痛性结节及条索,按四步进针规程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主要的神经血管走行方向一致,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达结节条索部,纵行疏通2~3刀,范围不超过0.5cm。术毕,拔出针刀,无菌纱块压迫3 min,创可贴覆盖,保持治疗区干燥清洁。每周治疗1次,3次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药物治疗:给予泛昔洛韦(商品名:海正韦克;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125g/片)口服,0.25g/次,日3次,连续服用14天后评价疗效。

对照组:治疗方法同观察组药物治疗,连续服用14天后评价疗效。

1.6指标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起抽取空腹外周血5mL置于肝素抗凝真空试管内待查;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荧光抗体染色试剂Simultest IMK Lymhocyte和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进行检测外周血CD4+,CD8+,CD4+/ CD8+。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士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

2.治疗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皮疹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显效:疱疹消退70%,疼痛基本消失;有效:疱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疱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85.71%,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愈显率85.71%,对照组51.4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针刀松解术治疗PHN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2.3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

      由附表可知:两组治疗后“CD4+、CD4+/CD8+均呈升高趋势,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含量升高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含量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有效增强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改善机体免疫应答水平,但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

 

3.讨论

        带状疱疹为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疱疹病毒唯一宿主为人体,可通过呼吸道进入并寄居于人体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内[4]。随病程迁延,伤害感受器诱发中枢敏化及外周神经干的炎症,使得皮损区产生疼痛和痛觉超敏现象。临床研究表明[5-8],带状疱疹的发生与细胞调节性免疫相关,当人体免疫低下或自身免疫功能抑制时,可激活潜伏病毒,在皮肤中进行病毒复制,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T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类细胞群,可以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各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维持正常机体的平衡[9]。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可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并且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使机体感染病毒的机会增加。国外研究显示[10-11],外周血CD4+明显下降,可引起严重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而CD8+水平的逐渐增加,则有强化免疫抑制的作用。 

       两组治疗前,血清中的CD4+及CD4+/CD8+显著低于正常值,CD8+高于正常值,说明PHN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的异常。泛昔洛韦为嘌呤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可直接进入感染细胞内,阻止病毒DNA链延长,是目前第一个可缩短疱疹后神经痛持续时间的药物[12-13]。针刀松解术治疗PHN,通过松解病变软组织的粘连、瘢痕和挛缩,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加快血液中T细胞循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和T细胞的免疫应答,促进炎性因子的吸收,减轻周围神经炎。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刀松解术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推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针刀松解缓解局部肌肉的痉挛,破坏病损区的病理构架,恢复力学平衡,从而解除挛缩的软组织对神经、血管的刺激或压迫,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液中T细胞循环,促使炎性因子减少或消失,促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同时伴随炎性因子的减少,针刀治疗通过刺激伤害感受器,初级传入神经元恢复高阈值状态,使机体外周敏化逐步恢复正常,使疼痛逐步减轻。本研究为针刀松解术改善PHN的病情提供了分子学基础,对PHN的治疗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本研究样本数量有限,对病程中不同阶段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樊碧发.疼痛医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4.

[2] 张红星,杨运宽,林国华.带状疱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2-9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0.

[4] Arain N,Paravastu SC, Arain MA. Effectiveness of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in addition to antivirial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herpes labial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C lnfect Dis,2015,15:82.

[5]  Imafuku S, Nakayama J,Higa K, et al. One-year follow-up of zoster-associated pain in 764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with acute herpes zoster treated with famciclovir (FAMILIAR study〕[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1,2014,28 (12) :1716-1722.

[6] Wojtasiak M,Pickett DL,Tate MD,et al.Depletion of Gr-1+,but  not Lv6G+,immune cells exacerhates virus replication and disease in an intrannasal model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infection[J].J GenVirol,2010,91 (9) :2158-2166.

[7] Oxxnan M N. Herpes zoster pathogenesis and cell-mediated immunity and immunosenescence [J]. J Am Osteopath Assoc,2009, 109(6 Suppl 2): S13-S17.

[8]  Jaeger V,Hoppe S,Petermann P,et al.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entry into epithelial MDCKII cells:Role of VASP activities[J].J Gen Virol,2010,91(9):2152-2157.

[9] 何维.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1-263.

[10] Soochan Kim,Sinsuk Han,Ye Eun Lee,et al. Prion protein-deficient mice exhibit decreased CD4 T and LTi cell numbers and impaired spleen structure[J]. Immunobiology,2016,221(1):94-102.

[11] Matthew D. Martin,Vladimir P.Badovinac. Influence of time and number of antigen encounters on memory CD8 T cell development[J]. Immunologic Research, 2014, 59 (1-3):35-44.

[12] 刘勤.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疼痛物质P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2126-2129.

[13] 林宝珠,曾凡钦,毛越萍,等.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疤疹的Ⅱ期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16(3):176-178.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