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针灸临床 我要投稿
针刺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二则
来源:杏林论坛 2020-09-05 [针灸临床]

针刺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二则

美国洛杉矶 包克新主治 项春珍整理

【病例一】

病人:林某,男,64岁,美籍华人。

初诊日期:2019年10月8日。

病人主诉:左臀及大腿后侧疼痛1年。

现病史:2018年10月初开始,左侧臀部疼痛,放射至大腿后侧疼痛,行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疼痛发展至剧痛难忍,痛苦不堪而前来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年半,规律服药控制;颈椎病及双侧上臂疼痛1年余,就诊于本诊所,针刺后治愈,否认其他重要病史。

查体:身高163cm,体重55Kg,血压110/69mmHg,脉搏69次/分,脸色偏红,舌暗,苔白,脉滑数。直腿抬高试验:左侧阳性(抬高幅度约30度);右侧阴性(因疼痛而活动受限,但能抬至90度)。据病人自述疼痛级别高达8级以上。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左侧臀部压痛明显,尤以梨状肌部位为甚。

诊断:西医: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继发性干性坐骨神经痛)。中医:痹症,经络不通,气滞血瘀,足太阳经与足少阳经受损。

治疗计划:初步确定针刺治疗一个疗程,视治疗后的反应决定是否配合其他必要的治疗方法。

取穴:患侧跳跃、环跳、环中、承扶、殷门、后阳陵泉。

治法:电针连续波刺激45分钟/次。

治疗过程:病人于2019年10月8日初诊时治疗一次,取穴与治法如上,出针后病人述疼痛立减。

2019年10月9日复诊时,病人自述疼痛完全消失。取相同穴位与相同方法再巩固治疗一次,并建议病人休息三天以巩固疗效。之后,病人告知完全康复,不再来诊。

【病例二】

病人:潘某,女,63岁,美籍华人。

初诊日期: 2017年2月28日。

病人主诉:右臀持续疼痛10天,加重伴腰痛5天。

现病史:病人自述10天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右侧臀部疼痛,近5日迁延至右侧下腰部及大腿,沿着坐骨神经通路疼痛,且痛势逐日加重,弯腰抬腿等行动受限,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尤其是晚上因疼痛而影响睡眠,令病人疼痛难忍。

既往史:除2年前曾患腰痛病之外,否认其他任何重大疾病记录。

查体:身高160 cm,体重52Kg,血压90/60mmHg,脉搏76/min,脸色偏黄,舌暗,苔白,脉弦。直腿抬高试验:右侧阳性(抬高幅度约30度);左侧阴性(因疼痛而活动受限,但能抬至90度)。据病人自述疼痛级别高达8级以上。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右侧臀部压痛明显,尤以梨状肌部位为甚。

诊断:西医:梨状肌综合症(继发性干性坐骨神经痛)。中医:痹症,气血两虚,气滞血瘀,足太阳经与足少阳经受损。

治疗计划:根据病情,局部就近取穴行电针疗法,暂定一疗程。

取穴:于疼痛部位取阿是穴、右侧跳跃、环中、殷门、后阳陵泉、飞扬。

治法:电针连续波刺激45分钟/次。

治疗过程:病人于2017年2月28日初诊时治疗一次,出针后感觉疼痛减轻。于2017年3月2日及3月7日复诊两次。针刺取穴与治法如上。2017年3月2日复诊时,疼痛指数已从过去的8级降至3级左右。3月7日第三次复诊时,疼痛已基本消失,为了巩固疗效,取相同穴位及相同治法再治疗一次,治疗结束。

体会: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又称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性或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在解剖学上,梨状肌为臀部深层的一块梨形小肌肉,有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的作用,站立时能使髋关节外展,坐着时则能让髋关节外旋,梨状肌与臀肌一起维持骨盆的稳定。梨状肌起于第2-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经过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自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2cm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臀肌由浅入深分为三层:浅层为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中层为臀中肌、梨状肌和股方肌,深层为臀小肌和闭孔外肌。梨状肌由坐骨大孔穿出,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下孔,此二孔为由盆部至臀部的血管、神经的径路。坐骨神经大多数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至臀部(60.5%),继之曲向外下,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垂直下行到股后部。在少数情况下,坐骨神经分成两股,一股穿梨状肌,一股出梨状肌下孔;或一股出梨状肌上孔,一股出梨状肌下孔;也有分成多股出盆者。各种变异类型合占39.5%。当臀部外伤等原因至梨状肌受到损伤时,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可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由于坐骨神经或其一部分穿过梨状肌,受肌肉收缩压迫的影响,便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即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如上所述,少数患者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穿行于梨状肌内,当梨状肌损伤时更易导致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致坐骨神经痛。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多由用力不当致外伤、体虚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致使经络痹阻,气血不通而发病,主要症状所累及的路线及范围涉及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有“坐骨风”或“环跳风”一说。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侧臀部疼痛,并可向下肢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后外侧放射,疼痛可影响行走,或行走则疼痛加剧,休息片刻后则可缓解。疼痛位置多较深,严重时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痛,除了患侧下肢大腿痛外,或有小腿外侧或后外侧的疼痛兼麻木,或有会阴部不适,或保护性的致双腿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并可有大小便、或咳嗽、打喷嚏时因腹压增加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等。

本病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病症,其治疗多采用非手术方法,笔者多使用单纯的电针疗法,多疗效满意,如果病情顽固,可配合推拿手法及中草药治疗。除了针灸与推拿疗法外,中国国内也常采用局部封闭、局部肌肉注射、物理治疗等,而这些疗法不是美国的针灸师的执业范围,就只能考虑针灸、推拿及中草药了。本文报告的二个案例,虽然病人感觉痛苦,但病程短,损伤不重,病情并不严重,故经电针循经取穴治疗,既镇痛,又松解了痉挛的肌肉群,因而能很快取效。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