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百问
吃中药要谨慎!小心剧毒的黄曲霉毒素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20-07-15 [医疗] [中医百问]
经常吃花生、花生油的人可能对黄曲霉毒素并不陌生,因为它在这些食物中很常见,特别容易出现在湿热的环境。要知道黄曲霉毒素可是致癌物里的明星成员啊~!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已知最强致癌化学物质之一。

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急性毒性,也有显著的慢性毒性。其剧烈的毒性比人们熟知的剧毒药氰化钾要强10倍,比砒霜大68倍,比眼镜蛇、金环蛇的毒汁还要毒,一粒严重发霉含有黄曲霉毒素40μg的玉米,就可令两只小鸭中毒死亡。

 

黄曲霉毒素还具有致突变性,动物实验可见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断裂,某些染色体缺失等。

 

作为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理化性质最稳定的一类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其衍生物有20 多种,包括 B1、B2、G1、G2 以及由 B1 和 B2 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 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G1和M1的毒性次之。

 

不要以为只有在食物中才会出现黄曲霉毒素,中药材和饮片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中也易受到真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肝肾毒性毒素残留,严重影响中药材、饮片及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用药安全。

 

2020年版《中国药典》就对柏子仁、大枣、水蛭、地龙、肉豆蔻、全蝎、决明子、麦芽、远志、陈皮、使君子、胖大海、莲子、桃仁、蜈蚣、槟榔、酸枣仁、稻芽、薏苡仁、延胡索、土鳖虫、九香虫、蜂房、马钱子等24味易霉变中药材、饮片项下制定了“黄曲霉毒素”检查项目和限度标准,即“本品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今天要和大家着重说的就是关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只有采取高效、简便的方法,才能准确、快捷地检测出中药中的黄曲霉毒素。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2351黄曲霉毒素测定法》收载的中药黄曲霉毒素测定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但因为其前处理方法复杂、需要配置大型仪器、检测时间长,且样本中黄曲霉毒素的提取效率易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等,而存在样本检测技术门槛高、检测周期长、检测成本高等问题。

 

于是,具有高度特异性、高灵敏性、快速简便等优点,且样品前处理简单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已普遍应用于粮食、食品、饲料等中的黄曲霉毒素毒含量检测。

 

为了满足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残留准确、便捷和低成本检测要求,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联合药检机构、生产企业等建立了中药黄曲霉毒素ELISA检测方法,包括针对中药材、饮片及中药制剂基质复杂程度高的现状,建立了不依赖于免疫亲和柱的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液液萃取前处理方法;制备了适于中药黄曲霉毒素检测所需的高特异性、灵敏度的单克隆抗体;开发了可用于中药材、饮片及中药制剂中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总量检测的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方法。

 

该方法检测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简便,且不需要大型仪器,可大幅降低中药黄曲霉毒素检测成本,有利于加强中药质量监管。

 

本着《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关于加强中药安全性控制要求,该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三法。

 

该方法在实际样品测定中回收率介于60%~120%,相对标准偏差<15%。另外,针对现行《中国药典》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测定前处理方法复杂、昂贵等问题,通过方法优化,建立了不依赖于免疫亲和柱的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液液萃取前处理方法,该提取方法可以对中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高效提取。

 

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中药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有效方法,不仅大幅降低检测成本,且不受场地限制便于操作,实现检测关口前移,有利于实现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管。

 

即将发表于《中国中药杂志》的《中药黄曲霉毒素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研制》详细介绍了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的主要研制过程,希望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检验应用提供参考。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