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五苓散加味,治疗夜间半身汗出不止症(诸证皆消)
来源:诵明书院 2020-06-30 [中医临床]
腰以下半身夜间汗出不止,有别于半身汗出和阴虚盗汗,此乃脾湿失运,加之气化功能失常,湿无出路,郁久化热,迫津久泄之候,余以“五苓散”加味治之,每取速效,兹举验案如下:

 

医案1

叶某,男,32岁。1990年9月6日诊。

 

脉象沉涩,舌淡白腻苔,自诉腰以下半身夜间出汗不止2年,起于热天过食冷饮之后,又过食滋腻之品,伴有四肢疲软,纳食不香,小便短黄,皮肤发痒等症,两年来易医多处,曾服“当归六黄汤”加减、“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等多剂无效。

 

近半年来除夜间汗出不止外,且有双下肢发热如火燎之感,每至凌晨缓解。

 

证属湿郁中下焦致枢机不转,升降失利,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之候。

 

拟仲景“五苓散”合丹溪“四妙丸”加味治之,处方:桂枝、茯苓、白术、苍术各15g,猪苓12g,黄柏、厚朴10g,泽泻、川牛膝、薏米、忍冬藤各30g,日一剂,水煎服。

 

药服5剂复诊,自诉2年顽疾已十去八九,除夜间稍有微汗外,其余诸证均消失。效不更方,原方再进5剂,诸证全除,追访3年无复发。

 

 

 

按:治汗之法因虚宜涩,因热宜清,因湿宜利。又治湿大法化、利、逐,湿在下焦宜利,湿在中焦宜化,积而成水用逐。此症夜间腰以下半身汗出,甚于午夜阴气隆盛之时,乃因湿为阴邪。凌晨阳复阴匿,故汗稍缓解。足证因湿而汗。

 

笔者每以仲景五苓散化气行水,鼓荡中焦枢机。冉雪峰谓之“一片神行,其灵妙之处与桂枝汤相似。”且桂枝一味,可通阳、利水、发汗、祛邪、扶正、降逆、升陷、固摄。

 

益气化水,水化气,枢机运转正常,三焦气化一片活泼。此症内伤生冷,继过食滋腻,舌淡苔腻,显属湿滞中下二焦。五苓散化中有利、利中有化,尤其针对中下两焦并病。

 

方中重用泽泻之意,乃泽泻不但能使有形之水下行,且能使无形水气上滋泽润诸脏。冉雪峰云曰:“泽曰泻,昭其实也,但人多知其渴,而不知其泽。所以对重用泽泻意义,殊少体会。”

 

合“四妙丸”之意,在于清中下焦湿郁化热,气郁化火,中下焦湿热气火得清,枢机活泼,升降复位,则无迫津外泄之忧。又重用川牛膝乃取其祛风、利湿、破血下降之性,尤破下肢络瘀,加忍冬藤助其祛风通络,清除下焦湿热,更能化解经络中之湿热痰瘀胶着,故午夜双下肢发烧亦随之消失。

 

 

医案2

潘某,女,68岁。1992年1月12日诊。

 

形体丰腴,脉象沉涩,舌淡白腻苔,自诉腰以下半身夜间出汗两年余,伴四肢疲软,纳食不香,小便短黄混浊,皮肤发痒等症,又素嗜生冷滋腻之品。

 

易医多处未效。近2月来除夜间出汗外,亦于晚上9~10时开始下肢轻微发烧,尤服偏寒凉中药后,更增汗出。旬日前因顿服寒凉中药,突发腰以下身痛、酸、重、木,不能俯仰,活动受限,不能独自起床,前医诊为腰肌劳损,服药10剂罔效。

 

笔者据其舌白,苔腻,形丰,且服寒凉药诸症加重,胃脘不适,今又服凉药致痹,辨证为因湿致汗,因湿致烧,因湿致痹。

 

拟仲景五苓散加味治之,处方:桂枝、猪苓、茯苓、苍术、炒小茴各15g,生白术60g,泽泻、槟榔各30g,厚朴10g。日一剂,水煎服。药服3剂复诊,自诉诸证大减。原方减槟榔量再进5剂,诸证如失,追访两年无复发。

 

按:此患虽年迈古稀,但形丰体胖,乃痰湿之体,加之饮食不节,显属因湿致病。方中重用白术之意乃白术能去诸经中之湿而理脾胃,且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陈士铎谓“白术善通腰脐之气”“必须多用乃神”。傅青主治因湿致痹重用90g小茴香,有大补命门,温中散寒,立行诸气之说,且有镇痛之功。

 

合槟榔利气逐水,盖气行水亦行,且槟榔有宣通五脏六腑壅滞之说。诸药共奏化气行水,鼓荡中焦枢机湿祛,五脏六腑宣通,则汗、痹诸证则愈。

 

仲景五苓散方简效宏,其灵活变通寓于其中,笔者临症灵活变动其药量,或合用时方,或借助效药加味,用治因湿致汗,因湿发热,因湿致痹,因湿致泻等等诸因湿缠绵之痼疾,每每应手取效,实有妙用无穷之感。

 

注:本文摘自《四川中医》,1996年(第14卷)第二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