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研究近况
作者: 张晓庆,张建斌等来源:中医药导报 2018-08-18 [其它] [名医论坛]
小儿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且常常伴发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视觉异常、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等多种症状。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小儿脑瘫的发生率为1.8‰-4.0‰[2]。我国现有脑瘫患儿400-500万,致残率为42%-45%,每年新增脑瘫患儿3-4万,给临床、公共卫生和社会带来新的问题[3]。目前对小儿脑瘫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国内治疗小儿脑瘫仍以各种康复治疗为主。在医治小儿脑瘫过程中,中国的传统医学做出了宝贵的探索,其中针灸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传统医学治疗小儿脑瘫的特色,是目前国内研究的主要方向。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特点

1

疗效确切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基础,从经络脏腑以及经络腧穴入手,治以循经取穴、远道取穴、邻近取穴等。针灸治疗方法很多,有毫针、灸法、穴位注射、头针、耳针、皮肤针、电针、埋线疗法等,是康复治疗的方法之一。针灸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出现的运动障碍、言语障碍、流涎等症状,是目前国内治疗小儿脑瘫常用的方法。如王寒雪等[4]以风府、哑门为主穴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30例,患儿痉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6.7%;张宁勃等[5]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手功能障碍35例,患儿手精细运动功能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4.0%;陈静等[6]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项针、头针并用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言语功能障碍31例,总有效率为77.4%;马丙祥等[7]以地仓(双)、颊车(双)、下关(双)、廉泉为主穴,配合按摩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流涎患儿,流涎控制的有效率为81.1%。

2

综合治疗是发展趋势

针灸介入小儿脑瘫的治疗,给脑瘫患儿带来了更多希望。目前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方法多样,单一的疗法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针刺与其它方法结合的综合疗法疗效确切,是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是其他疗法难以替代的。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小儿脑瘫”、“针灸”或“针刺”为关键词,时间为2003-2014年,共检索出文献108篇,其中排除综述、小儿脑外伤性瘫痪、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余下70篇文献,其中57篇就使用综合疗法治疗,比例为81.4%。如陈瑞华[8]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56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为82.1%;周辉等[9]采用针灸、按摩、功能训练,结合Bobath 球训练治疗36例小儿脑瘫,总有效率为86.0%。两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影响因素

1

针刺手法

在进行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手法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性因素。历代医家对脑瘫患儿病因的探讨,不外乎先天和后天因素。如《医宗金鉴》云:“小儿五迟之证,多因气血虚弱,先天有亏,故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皆肾气不足之故”。《冯氏锦囊秘录》云:“是以生下怯弱,不耐寒暑,少为六淫侵犯,便尔头项软,手足软,身软口软,肌肉软”。无论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因素,皆是因虚而致,故小儿脑瘫的治疗应以补法为主,培补先天胎禀不足,通过整体调节,激发人体自身修复潜能,从而改善患儿症状。

此外,脑瘫患儿一般年龄较小,大多畏针,对针刺疼痛耐受性较差,这也成为影响针灸疗效的一个因素。故如何快速进针,将针刺疼痛降至最低,也是临床医生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赵利华等[10]用针灸治疗小儿脑瘫,常用飞针手法进针,刺手用拇、食、中指腹握持针柄,押手将消毒穴位旁皮肤绷紧,并固定针刺部位,进针时刺手的拇指内收,食、中指同时相应外展,此时针体便迅速转动,当针处于快速旋转并抵达穴位时,通过腕、指力将旋转的针弹入穴内,这大大减轻了患儿的痛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针灸的疗效。

2

选穴

脑瘫病位在脑,脑居颅中,由髓汇聚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脑为元神之府,脑髓是脑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脑功能健全是其运动、认知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基础。头为诸阳之会,内藏脑髓,统领全身,是脏腑经络汇聚之处。针刺头部穴位,可调整脑腑经气,益智健脑,还能加强对大脑诸投射区的兴奋性刺激,激发大脑潜能,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和促进脑细胞代偿作用。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刺之可激发人体阳气生成,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此外,督脉循行过头、颈背、腰骶,为人体之柱,刺之可强壮筋骨,改善患儿异常运动。故小儿脑瘫的治疗取穴可以头部及督脉上的穴位为主,体针根据患儿瘫痪部位随症配穴。董勤[11]认为,小儿脑瘫病损部位在脑,肢体瘫痪是主要症状,故治疗应治脑、治瘫,而督脉入络于脑,又为脊神经发出之处,故选穴应以头部及督脉上的穴位为主,四肢部随症加减。张举玲等[12]、李彦彩等[13]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从头及督脉出发,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脑瘫患儿年龄较小,很难很好地配合医者,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给针刺督脉上的穴位带来一定难度,故在临床上可采用快速刺激而不留针的刺法。

3

治疗时机

脑瘫患儿的预后与干预治疗的时间有一定关系,患儿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预后越好,这就使得脑瘫的早期诊断尤为关键。其实脑瘫的早期诊断也有其规律性的,首先是运动异常,如发现小儿年龄和运动不相协调,即到了3~4个月,头仍竖不直,6~9个月还不会单独坐,9~12个月还不会站立,12~18个月还不会行走,就要引起重视;第二是姿势异常,包括四肢肌张力异常增高或低下,如换尿布困难,两腿不易分开;扶站位下肢交叉,足尖走路,脚跟不着地;手握物不灵活,拇指常内扣握拳状。有的还有脸部怪动作,如伸舌、流涎、口齿不清等。一旦出现上述体征,就必须到医院进一步确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延误终身[14]。于海波等[15]认为脑瘫患儿“功能进展积分”与患儿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中枢神经的可塑性降低,针灸治疗应尽早施行,以进一步加强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更好地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马泽云[16]针刺治疗146例脑瘫患儿,发现小于1岁的患儿有效率最高。李波[17]针刺治疗116例脑瘫患儿,结果0-6月患儿有效率最高。韩锋玉等[18]用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伴听觉障碍患儿60例,发现年龄是影响患儿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婴幼儿时期,神经系统迅速发育,患儿如能在此时期越早介入针灸治疗,则康复的机率越大。随着年龄的增加,症状逐渐加重,异常姿势呈固定化,针灸治疗的难度增加,故脑瘫患儿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马学军[19]认为3岁前是人体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段,在3岁前对脑瘫患儿进行针灸干预,可以更多地开发患儿大脑潜质,改善患儿异常姿势及流涎、言语不清等症状,这也是治疗脑瘫的关键所在。

4

疗程

脑瘫患儿治疗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情的转归及预后。小儿脑瘫病程缓慢,病情复杂,一定要坚持长期治疗,一般最少连续治疗不能少于3个月,否则影响针灸疗效。但马泽云[16]通过针刺治疗146例脑瘫患儿,发现治疗1个疗程有效率为81.2%,2-3个疗程有效率为93.4%,4-5个疗程有效率为96.1%,5个疗程以上有效率反而下降,认为并不是疗程越长,疗效越好。但相关研究甚少,临床上类似报道有限,有待更多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机制探讨

小儿脑瘫发病过程复杂,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胎儿期及新生儿期的脑血管病变、感染、大脑发育不良、代谢障碍、自身免疫和凝血功能异常等都可导致婴儿的大脑损伤,造成姿势异常、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一系列综合征。小儿脑瘫病位在脑,针刺头部可增加大脑血流量,激发大脑潜能,促进大脑发育,使脑功能重建,还可减少脑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如丁春华等[20]研究发现针刺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加强对脑细胞的保护,减弱脂质过氧化及一氧化氮(NO)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王琴玉等[21]发现针刺可以提高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密度,增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阳性表达,从而促进大脑发育。高明灿等[22]认为针刺可以减轻脑组织水肿,减少脑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刘振寰等[23]认为针刺可抑制脑内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强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肢体功能。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系统中,当脑组织受损时胆碱能神经系统必然受到影响。赵冠雷等[24]发现电针治疗后可使缺氧缺血脑型脑瘫幼鼠脑组织内AChE的活性明显升高,认为可能是电针治疗脑瘫的主要作用机制。

 

小    结

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儿童肢体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小儿脑瘫在中医儿科学中没有专有病名,而是归入小儿杂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病变主要因虚所致,治疗当以补法为主。

自19世纪40年代英国矫形外科学专家John Little首先开始研究小儿脑瘫,至今百余年来已经形成和发展了许多治疗体系,目前有运动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但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如单一的运动疗法恢复比较慢,药物治疗疗效有限,而且维持时间有限,长期反复使用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手术疗法有一定的创伤,而且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中国传统医学的融入已势在必行。针灸在脑瘫及脑瘫各种合并症的治疗上运用已经很广泛,而且疗效突出,是脑瘫临床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确切,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针刺手法、选穴、疗程、治疗时机、疗程都是影响针灸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脑瘫患儿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穴位及手法,坚持一定的疗程,对患儿干预得越早,就越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生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但由于早产、产伤、遗传等因素,脑瘫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降低,每年都会有新增的脑瘫患儿。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很多脑瘫患儿由于发现较晚,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减少脑瘫的发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研究探索小儿脑瘫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也要最大限度地普及婴幼儿正常发育水平及脑瘫相关知识,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及早发现小儿的一些异常表现,及早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才能更好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医者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机制进行研究,但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机制复杂,相关研究应进一步深入,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为脑瘫患儿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使脑瘫患儿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 李树春.脑性瘫痪[C].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资料,1988:124.

[3] 吴云.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安徽医学,2011,32(6):859.

[4] 王寒雪,师强华,李明磊.以风府、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3):273-274.

[5] 张宁勃,赵宁侠.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手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1):943.

[6] 陈静,谌筱晗,刘卫.综合治疗小儿脑瘫语言功能障碍31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3):37.

[7] 马丙祥,冯士梅,张璠.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2,27(4):512.

[8] 陈瑞华.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5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5):347.

[9] 周辉,程桯,庄柏.按摩、功能训练、针灸结合Bobath球训练治疗小儿脑瘫72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69-70.

[10] 赵利华,陈尚杰,张家维.张家维教授治疗小儿脑病的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35.

[11] 董勤.小儿脑瘫针灸治疗规律初探[J].新中医,2010,42(5):85-86.

[12] 张举玲,程立红,闵友江,等.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1):41.

[13] 李彦彩,鲍超.补肾健脑法联合现代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小儿脑瘫对照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8):86.

[14] 苏丽代.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与探索[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5):3-4.

[15] 于海波,周洁,皮敏,等.针灸治疗64例小儿脑瘫的功能评价和疗效分析[J].中医药通报,2004,3(4):12.

[16] 马泽云.针刺治疗小儿脑瘫146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3,(3):124.

[17] 李波.脊三穴为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11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7,13(12):53.

[18] 韩锋玉,王晓臣,陈轶,等.针刺对小儿脑瘫伴听觉障碍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37.

[19] 马学军.针灸治疗偏瘫型小儿脑瘫10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7):19.

[20] 丁春华,刘焕荣,张少丹,等.针灸治疗幼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实验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4):400-401.

[21] 王琴玉,孙砚辉,许能贵,等.不同时窗针刺对脑瘫幼鼠海马神经元CA1区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4,29(3):174-178.

[22] 高明灿,王淑斌.针刺对缺血缺氧性脑性瘫痪幼鼠脑细胞凋亡及含水量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132-133.

[23] 刘振寰,潘佩光,祁岩超,等.通督醒神针刺法对脑性瘫痪幼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36-40.

[24] 赵冠雷,陈学农.电针治疗脑瘫机理的实验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3,36(3):215-217.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