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针灸临床 我要投稿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
来源: 纽约TCM论坛 2020-05-16 [针灸临床]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春暖花开时尤其多见,也有长年发作者。本病常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且量多为主症的鼻病,中医称称为鼻鼽。

根据本病的主症可知其病位在肺,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主表。本病的病变部位在鼻,然手阳明经“上挟鼻孔”左右,足阳明经“起于鼻之交頞中”,所以鼻部从经络上讲隶属于阳明经;从鼻鼽的临床表现则属于阳明经的病理变化,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鼽衄”,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鼽衄。”“鼽衄”即鼻塞流清涕,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说:“鼽者,鼻出清涕也。”可见鼻鼽应属于阳明经病。

 

本病的性质应属于虚寒证,手阳明之脉“虚则寒慄不复”,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及“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慄”等,都说明是阳明经阳气虚弱的表现。而鼻鼽患者多恶风寒,凡遇风寒,旋即发作,鼻涕清稀。根据《素问》病机十九条“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和《诸病源候论》:“形寒饮冷则伤肺。”的记载,可知其病因是风寒和寒饮。本病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其内因是气虚。我认为本病的病因为肺气虚弱,卫外不固,风寒邪气乘虚而侵入阳明经脉,犯及鼻窍,肺气虚弱,肺液不固则流于外,邪正相搏,津液停聚,鼻窍则壅塞不通。

 

本病的内因是卫气不固,肺气虚弱,阳明脉空虚,而阳明经和肺气虚弱皆源于脾胃虚弱,《灵枢·营卫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李东垣更明确了这种关系“脾胃虚则九窍不利”。

 

脾胃气虚的根本又源于肾气虚弱,正如医学大家张景岳说:“卫气根于下焦,充裕中焦,发于上焦。”

 

针灸治疗:本病的治疗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治取阳明经穴为主,手太阴肺经为辅;好转期治疗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治取阳明经穴为主兼补肾气。

 

初期:

通窍驱邪:印堂、上迎香、迎香、鼻炎穴;

宣肺驱邪:肺俞、大椎、曲池、合谷、列缺;

扶正祛邪:足三里。

 

好转期:

宣通鼻窍:印堂、上迎香、鼻炎穴;

通肺祛邪:合谷、曲池;

扶助正气:膻中、中脘、关元(或气海)、神阙、足三里。

 

刺灸法:刺灸法对本病的治疗非常重要。针刺印堂由上向下沿督脉平刺12~20mm,刺在鼻的根部,鼻部有酸胀感;迎香沿鼻唇沟向上平刺,刺到鼻翼部,鼻腔有酸胀感;上迎香在鼻翼软骨和鼻甲的交界处,按之有凹陷,向下平刺达迎香处。肺俞、大椎在发病的初期针刺泻法,之后拔火罐,之后艾条灸5分钟,在病的好转期针刺补法并灸。合谷、曲池在发病的初期用泻法,病的好转期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用40mm长毫针,刺入30mm左右,得气后行捻转结合提插补法,即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前捻转9次,再重按轻提6次;之后将针上提至皮下5分,留针30分钟。鼻炎穴位于下关前0.5寸,针刺时向对侧额角斜刺40mm左右,出现麻感后,鼻腔即可通畅。

 

经验与体会

 

印堂、上迎香、迎香分布在鼻的周围,正当鼻翼部、鼻腔部和鼻根部,可直接宣通鼻窍,针刺时针感较强,以病人出现流泪为度。如果病情较重,症见眼部刺痒时可加用上星、攒竹。如果病人流涕不止,重灸肺俞、脑户,或在足三里拇指向前捻转9次,再重按轻提6次,反复进行5~7次有很好效果。

 

关于针刺的深度,总的来说针刺宜浅不宜深,因为病变的部位在表,在头鼻部;病因是风寒外袭,肺气不宣。合谷、曲池针刺5分深度即可。针刺中脘、气海、关元和足三里要先深后浅,先深刺行补法,补益脾胃和肾气,调动中气、宗气、元气,然后提针至浅层,留针30分钟,鼓动卫气祛除病邪。

 

有部分过敏性鼻炎的病人一年四季均有发作,除正气虚弱外,还与外受风寒湿邪有关,这部分病人的衣着敞胸裸怀,后裸肩背,或前裸脐腹,后裸腰骶,易感风寒湿邪,伐伤阳气;在饮食上常呐食生冷,渴饮冷水,内伤脾胃,湿浊阻滞。其外因是风寒加湿,内因是阳气损伤兼有湿浊阻滞,卫气难以宣发,常年发病,所以在宣肺通窍的同时要补益脾胃利湿、益阳化湿。针刺和艾灸中脘、足三里可获此效。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